變化一:固定資產確認的變化
舊準則:
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為固定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3)單位價值較高。
新準則:
同時滿足上述(1)、(2)兩個特征就可以界定為固定資產,取消了單位價值較高的條件,這樣一些以前通常確認為存貨的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如民用航空運輸企業的高價周轉件等備品備件和維修設備在需要與相關固定資產組合發揮效用時,就應確認為固定資產。這將使固定資產的范圍擴大。
變化二:固定資產初始計量的變化
1.對分期付款購入固定資產,采用現值作為入賬價值。
新準則:
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信用期間內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攤銷金額除滿足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外,均應當在信用期間內確認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這將使固定資產價值減少。
舊準則:
沒有相關規定。
2.對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的初始入賬成本確定考慮了棄置費用。
棄置費用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國際公約等規定,企業承擔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義務所確定的支出,如核電站核設施等的棄置和恢復環境等義務。
新準則:
對于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企業應當按照棄置費用的現值計入相關固定資產成本,如規定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在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棄置費用因素,其金額為折現值;并要在固定資產或油氣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預計負債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各期應負擔的利息費用;其他行業如果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的規定,也應處理。這將使資產增加。
舊準則:
沒有涉及。
3.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固定資產規定的差異。
新舊準則對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的規定出現了差異。
新準則:
債務重組時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權人應當對接受的非現金資產按其公允價值入賬,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接受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比照債務重組準則的第九條處理。
舊準則:
以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入賬。
新準則: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固定資產的成本,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認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未同時滿足上述規定條件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在涉及補價時,同樣區分按公允價值和不按公允價值入賬兩種方式。
舊準則:
對換入的資產不區分是否按公允價值入賬,均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
變化三:固定資產后續計量的變化
1.固定資產減值不得轉回。
新準則:
新準則體系增加了資產減值準則,其明確規定,減值損失不允許轉回。
舊準則:
如果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的各種因素發生變化,使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于其賬面價值,則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但轉回的金額不應超過原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重新定義了預計凈殘值。
新準則:
預計凈殘值指,假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的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在企業準備出售固定資產時,應復核其預計凈殘值,在這種情況下預計凈殘值通常應等于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新的預計凈殘值的定義強調了現值,即在確定預計凈殘值時其金額應為其折現值。
舊準則:
預計凈殘值并沒有強調其為折現值。
3.計算確定折舊額的變化。
(1)關于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折舊。
新準則:
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無論是否交付使用,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按估計價值確認為固定資產,并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后,再按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將其視同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
舊準則:
所建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按估計的價值轉入固定資產,并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后再對暫估價值和折舊額進行調整。
由于在實務中上述固定資產竣工決算后一般為調增原來的暫估價值,故新準則將使資產增加,利潤增加。
(2)關于資產發生減值后折舊處理。
新舊準則對減值損失的轉回規定不同,導致計提的折舊金額不相同,賬務處理的方式和金額出現了差異。
4.與固定資產有關的費用是資本化還是費用化規定的變化。
新準則:
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基于修理費應該費用化的原則直接費用化,計入管理費用,不計入制造費用。
舊準則:
將車間發生的固定資產維修費計入制造費用,然后計入存貨,在產品未銷售前進行了資本化。
同時新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的大修理費用(不符合資本化條件)和日常修理費用,不再按舊準則規定采用預提或待攤的方式處理,而是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管理費用。這將使資產減少,利潤減少。
5.后續支出確認的變化。
新準則:
固定資產發生后續支出時其確認原則同初始確認固定資產的原則,同時規定如有被替換的部分應將其賬面價值扣除,即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如企業在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改良支出,應予資本化,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合理進行攤銷。
舊準則: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超過了原先的估計,如延長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或者使產品質量實質性提高,或者使產品成本實質性降低,則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其增計金額不應超過該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否則應當確認為費用。
新舊準則對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的確認條件不相同,新準則較舊準則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對于不符合確認條件的后續支出,舊準則沒有明確規定期限,一般是采用預提和待攤方式處理,而新準則明確規定了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變化四:固定資產處置增加了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的處理規定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是指在當前狀況下僅根據出售同類固定資產的慣例就可以直接出售且極可能出售的固定資產,如已經與買主簽訂了不可撤銷的銷售協議等。
新準則:
企業對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使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能夠反映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金額,但不得超過符合持有待售條件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原賬面價值高于預計凈殘值的差額,應作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從劃歸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計提折舊和減值測試。
舊準則:
沒有相關規定。
新準則的規定,一般來說,會使利潤增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算不算違約
2021-03-26農民土地入股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1離婚凈身出戶協議寫明不出撫養費是否合法
2020-11-14對駁回注冊商標續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被煙花爆竹炸傷怎么賠償
2021-02-08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結賬前產品問題拒絕付款可以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3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婚前財產分割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09按揭批不下來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25調崗調薪是否屬于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8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法院可以凍結失業人員經濟補償金嗎
2021-02-25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哪些不同之處
2020-12-29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對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有哪些規定
2020-12-31遞延年金 DeferredAnnuity
2021-03-25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