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慣例,孩子出生后,即由其父母有時也請別人代理給孩子報戶口。孩子的名字都是由父母有時也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屬起好,再由父母決定,可以說父母給孩子起名是決定權,其他近親屬只是建議權或代理父母起名,最終是由父母決定孩子的名字,在姓氏上大多是或姓父姓或姓母姓。這個慣例和實踐證明,子女姓名由父母決定。就如同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權、教育權一樣那么自然和被人們認同。
2、那么我要提出的是作為本人有沒有決定自己的姓氏和名字的權利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這一規定從法律上賦予公民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的權利。這便從法律上否定了傳統習慣上父母對子女姓名的決定權。這說明,法律只賦予公民本人姓名決定權,父母在報戶口時,只是因為子女太小,基于法定代理權代為決定子女的姓名,父母對子女的姓名僅是代理權。
3、姓名決定權應當賦予誰?從法理角度講,姓名權是公民個人人身權的一種,法律應予以保護,任何人不得干涉。但在實際中,必然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即父母不同意子女決定和改變姓氏或子女決定和改變姓氏傷害父母感情的情況。同時我又聯想到,關于子女受教育權的問題,若子女長大成人后,責怪父母未為自己選擇最好的教育方式或教育機構時,而父母已經沒有做到,子女是否有權要求變更教育方式或教育機構,令父母承擔教育費用的問題。顯然不能,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同樣子女成年后,責怪父母未給自己選擇漂亮的姓氏或名字,再去變更,讓人從感情上無法接受。從另一個方面講,一個人成年后,他的名字已經用了很長時間,在戶籍上、檔案中以及社會認同上都已經確定下來,再去變更,勢必導致一定的不穩定性和麻煩。
法律出于保護一個人姓名權的考慮,為社會上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認為是不科學的。所以我認為子女戶籍上的姓名決定權應賦予父母,法律直接規定子女姓名決定權由父母行使,子女起筆名或其他名字的權利由其自己行使,戶籍上的姓名非因法定事由不得隨意變更。這些法定事由包括:與名人或偉人重名或與其他同事重名引起不便本人申請變更的、名字中含有引人誤解并造成本人受歧視或傷及本人感情的(如一個人名叫楊-偉,常被人譏笑)、被收養解除與原父母關系申請變更為養父母姓氏的、其他應當變更姓名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臨時工工傷已得到了工傷賠償了單位要開除怎么辦
2020-11-23通報批評是什么處分
2021-02-16簽訂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1-16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婚后買房登記在一方名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21訂婚 結婚彩禮糾紛法律處理意見
2021-02-28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遺囑繼承的房產出售后交哪些費用
2021-02-23學校對學生事故承擔過錯責任嗎
2020-11-23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怎么改
2021-01-19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汽車沒買保險交警查到會怎樣處理
2021-02-26貨車單方事故沒報警保險能賠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