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保全和先予執行的區別
在行為保全正式確立為民事訴訟制度之前,一些法院通過適用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對先予執行適用范圍進行了適度擴張,使得先予執行具有了部分行為保全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司法實踐的需要。但行為保全畢竟不同于先予執行,雖然兩者都強調了裁定事項的緊急性.其救濟方式都可以表現為要求一方當事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但二者仍然存在本質差別,不能互相替代。
(1)制度目的不同。行為保全的目的在于,通過責令另一方當事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避免給申請人造成損失或使損失擴大;而先予執行的目的是解決申請人在生活或生產方面的迫切需要,使申請人的權利在判決之前獲得全部或部分的滿足。
(2)發生時間不同。行為保全既可以在訴訟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訴訟開始前進行;而先予執行只能在訴訟開始之后,判決作出之前作出裁定,因為先予執行是提前實現判決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要求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經過法院的審理程序加以明確后方可作出決斷,因此在訴訟前法院不能適用先予執行。
(3)針對對象不同。行為保全的對象只是行為;而先予執行的對象既可以是行為,也可以是財產。
(4)適用條件不同。行為保全適用的范圍比較寬泛,而先予執行只限于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的“追索贍養、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追索勞動報酬的;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三類情形。
(5)法律后果不同。行為保全的著眼點在于保全,對于案件的實質一般不產生影響;而先予執行的著力點在執行,往往對案件的最終判決具有較強的預示效果,先予執行裁定與判決一致的可能性高。
從以上法律規定可以看出行為保全可發出一道“臨時禁令”,而先予執行的類型中也包括“需立即停止某項行為的”,兩者有重合之處。那么,在行為保全和先予執行競合時究竟應當如何提出申請?
小編認為,為盡快維護當事人的權益,防止權益進一步受損,應申請行為保全。理由是行為保全當事人提出申請后,法院即可依法作出裁定,沒有“時間禁區”。而先予執行適用的必要條件是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明確,因此,法院只能在開庭審理后確定權利義務后作出,即開庭審理前不得作出。法律依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16條“人民法院先予執行的裁定,應當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并經開庭審理后作出。在管轄權尚未確定的情況下,不得裁定先予執行?!?。這樣,在法院受理案件后,開庭審理前這樣一段時間內,法院可作出行為保全裁定,卻不能作出先予執行裁定。因此,該案對當事人最有利的權利保障措施是申請行為保全。
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轉讓后的股權比例不變屬于股權變更信息嗎
2020-12-23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交通事故保險怎么理賠
2020-12-21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探析保險法中的自殺條款(上)
2020-12-05離婚后,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應怎么處理
2021-03-072020年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新政策是怎樣的
2021-01-11農村養殖戶的房屋拆遷怎么補償
2020-12-12房屋土地使用面積拆遷補償時大于房屋建筑面積是否有補償
2021-01-21簽訂征地拆遷補償協議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0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及補償方式是什么
2020-12-21公房拆遷是不是只算實用面積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