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例如,中外合資企業的股權轉讓合同必須經過原批準機關的批準,獲得批準成為法定生效要件;國有股權轉讓合同必須經過政府或者主管部門的批準,未經批準的,股權轉讓合同不發生法律效力。《合同法》第45條規定,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對這些方面,實踐中并無爭議,問題在于,如未辦理股東“兩個變更登記”,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如何,公司法并未作出明確規定。筆者認為,未辦理股東變更登記并不影響合同的效力,股權轉讓合同仍然有效。
因為股權轉讓合同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是一種債權行為,根據合同產生的權利是一項債權。債權為請求權、對人權、相對權。因此,應根據合同法、債法的規則來判定其效力。對于登記來說,主要是針對權利的轉移而言的。特別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于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后,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明確,該解釋第9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后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也作出了類似規定,即“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股東變更登記既然不是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要件,那么股權轉讓合同到底何時生效?筆者認為,股權轉讓合同成立后,并不能立即生效。因為我國公司法規定,向非股東轉讓股權,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并且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而“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是合同的生效要件之一,合同之所以能產生法律效力,就在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規定。并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6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夫妻雙方(一方不是股東)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綜上,筆者認為股權轉讓合同應當在過半數股東通過并且其他股東均放棄優先購買權時生效。未滿足此要件的,合同未生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重慶公交車墜江,誰負責
2021-02-14連帶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03護照辦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夫妻婚內借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2斷絕了父子關系還要給贍養費嗎
2021-03-12交通事故認定書出來后對方申請復核影響拿車嗎
2021-01-12分居后還貸法律怎么規定
2021-02-09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集資房買賣有風險嗎
2020-12-29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不受限制的特殊情況
2021-03-02人身意外傷害險
2021-02-08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保險公司有中止合同的權利嗎
2021-03-03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保險經紀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責任分別是什么
2021-01-07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