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兩口子離婚,圍繞著按揭購買的房屋如何分割經常糾纏不清。從簽合同到付首付、辦理銀行按揭貸款,再到辦理產權證、償還貸款,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一個人很有可能在這期間結婚又離婚,而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沒有就婚前按揭房產的分割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
法律界人士指出:一直以來,房屋問題都是離婚案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為防止婚后夫妻雙方發生糾紛,最好對房產等重大財產所有權歸屬進行正式的、書面的約定,并在婚前進行公證或律師見證。總而言之,在法律無明確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我們應遵循公平原則予以應對。
案例1:
男方父母出首付買房離婚妻欲討要被駁回
2007年5月,小張與小娜熱戀時,小張的父母出資19萬元首付購買了一套住房,產權人名字是小張。同年7月兩人登記結婚。兩年后兩人感情破裂,小娜訴至法院,不但要求和小張離婚,而且以該房屋屬婚后共同財產為由要求小張搬離。蘭州中院終審判決娜-娜無權討要房產,房屋歸小張所有,但婚后雙方共同償還貸款部分屬夫妻共同財產,應予以分割,由小張向小娜支付2.6萬元。
案例2:
按揭房產婚后漲了離異夫妻共享“增值”
2002年4月,王-江按揭購買了一套22萬多元的商品房,其中貸款15萬多元。2004年12月,王-江和馬-琳結婚,2008年離婚。在婚姻關系存續的近4年期間,他們夫妻共償還5.3萬元的按揭款。經法院委托評估機構評估,上述房產的評估價值為53.1萬余元,二人以夫妻共同財產支付的按揭款產生的房產增值為7萬多元。法院審理后支持了馬-琳要求對增值部分分享權益的請求,判決王-江向馬-琳支付按揭款2.65萬元及房產增值補償款3.5萬余元。
專家說法
上述案例在實踐中較有代表性,事實上,離婚訴訟中關于分割按揭房產的案例有很多種不同類型。
概括起來主要有4種情形:婚前一方個人出資,按揭購買,離婚時已取得房屋產權證的;第二種,夫妻雙方婚前共同出資,按揭購買,離婚時已取得房屋產權證的按揭房屋;第三種是夫妻雙方婚后按揭購買,離婚時已取得房屋產權證的按揭房屋;還有一種是離婚時尚未取得房屋產權證的按揭房屋。
第一種情形中的房屋是婚前個人財產。離婚時,另一方無權要求分割。但婚后房屋增值部分以及共同償還貸款的部分,除夫妻雙方另有約定外,應當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另一方有權分配該財產部分。注意,這里指的是非“房產”。需要說明的是,共同還貸部分,不論是由一方用個人工資還貸,還是用雙方工資還貸,均應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當然,如果一方確能證實,其還貸資金來源于個人婚前財產,那么該部分不應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
第二種情形,首先,不論房產證上是一方的名字,還是雙方的名字,均為夫妻共同財產;其次,明確房屋價值,按市場價計算,不按當初購房合同金額計算,即該房屋為夫妻共同財產,按揭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再次,分清權益部分和債務部分,如果涉及貸款,先要將貸款部分除去。因為房產首付款、已還銀行貸款本金和離婚時已付房款所占房產比例的增值部分屬于共同財產,應當等量分配。
在離婚訴訟中,配偶方必須提供充分證據證明:1.自己在婚前亦參與出資購買房屋;2.該出資并非一方贈與另一方。否則,如果在產權方予以否認,并以婚前財產為由主張房屋歸個人所有的情形下,配偶方的利益將無法受到法律保護。
夫妻一方婚前付了部分房款,婚后共同還貸,或一方用個人財產還貸但房屋升值,離婚時都沒拿到產權證的該怎么辦?
杜泓違: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了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的所有權歸屬,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待取得房屋產權證后,再由任何一方另行向法院起訴。另外,最高院民一庭有關解釋明確,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歸屬的范圍包括:購買福利性政策房屋、商品房、經濟適用房這三種房屋的,在離婚時,尚未取得房產證的,法院不宜就該房所有權直接作出判決。
離婚時按揭房屋的增值部分又該如何處理呢?
這一問題是按揭房屋在離婚訴訟財產分割中最具爭議的問題,目前無論是法律還是司法解釋均無明確規定。我認為,婚前個人房屋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增值部分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就案例2而言,房屋所有權已經取得,且雙方對房屋產權歸屬沒有太多爭議,只是補償數額多少的問題。盡管房產已抵押給貸款銀行,但所有權并未實際轉移。因此,按揭所得房產可以分割,只不過表現形式為現金補償而已。而根據最基本的公平原則,應當對沒有約定的夫妻共同財產平均分割。
不過,如若房屋是在結婚之前取得,其升值雖然是發生在婚后,但不能屬于一種投資或收益性行為而予以均分,如果將這種升值也算為一種投資或收益,那婚姻關系也從本質上將變為一種營利行為,因此對于升值的部分,另一方是無權取得的。
實踐中,絕大多數人都是父母參與出資,為兒女購買婚房的。
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這種情況可以分為兩種:父母在雙方結婚前的出資,視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而該房屋也為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案例1即是如此;如果父母在雙方結婚后的出資,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除另有約定外,該房屋為夫妻共同財產。
房產證上產權人的名字會影響房屋歸屬嗎?
房產證上的名字也不會更改房屋的歸屬,因為一旦房屋確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那么房產證上的產權人僅僅是代表夫妻雙方持有房屋而已,對于房屋的處分均需另一方的同意,而離婚分割時也要平均分割。
在實踐中還有這樣的情況,婚前商議買房子雙方共同出資,出于各種原因,購房合同及房產證上只寫了一方的名字,另一方沒有寫進去。但兩人結婚后因感情破裂決定離婚。
遇到這種情況時,如果一方不承認另一方購房時出過資,認為房屋屬于婚前個人財產不愿分割的,在不能證實自己有出資且不是贈與給另一方的前提下,一方的權益法院是無力保護的。也就是說,即使一方真出了錢,但不能證明出資行為,法院也無法判決另一方給予適當補償,因此,我們建議對于房產等重大財產所有權歸屬進行正式的、書面的約定,并最好在婚前進行公證或律師見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海交通隊違章處理排隊多久
2020-11-09訴訟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2-09“假結婚”與“假離婚”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0-11-26公有住房承租人糾紛怎么辦
2020-11-12冒領退役軍人傷殘撫恤金如何處罰
2020-12-28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條件
2020-12-29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購房應該怎樣投保
2020-11-27快速理賠時間的規定是有哪些
2021-01-27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保險公司對第三者險應如何處理
2021-03-07保險條款解讀-旅游保險
2021-01-12承包土地轉包合法有效嗎
2021-03-25土地出讓費如何使用
2021-03-05旅行社合作協議書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5集體土地流轉用于非農建設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05土地流轉合同最長期限是多久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