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是當公司權益受到損害,并且公司未追究侵害公司利益人的法律責任時,由股東代表公司對侵害人提起訴訟。其意義在于股東能在特定情形下直接代表公司進行訴訟,不僅要使公司的損失能夠得到補償或追償,更要鞭策和警示潛在的侵權人,抑制其違法行為,這對證券市場規范及上市公司治理尤顯重要。
在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下,公司受到的損害通常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對公司有控制的人,如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第二是與公司有商業交易往來的第三方,如供應商或關聯交易人。
公司受到的來自上述第一方面的損害可以表現在以下幾種情況:一、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了勤勉義務,如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由于玩忽職守給公司造成損失;二、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內幕交易或非法的關聯交易,如公司董事使公司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購買自己或其親屬所控制的其它公司的產品,或者公司董事使公司為自己所控制的其它公司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等;三、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為自己確定過高的薪酬;四、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搶奪本來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對此,可以通過股東直接訴訟權制度追究公司董事、高管人員的民事責任,追回公司不應有的損失;對外,如果公司不追究公司之外的第三方法律責任,股東可以代表公司起訴第三方。
實踐中,公司和少數股東的共益權受到損害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由于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其所產生的風險應當由公司承擔,不能提起股東代表訴訟。能夠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的,應當是公司股東認為共益權受到損害為前提,而這種損害必須源于不公平行為,即對外與公司交易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失衡,使公司承受大量義務,而關系人只享有權利或只承擔較少義務,對內則是公司董事、高管人員或者控股股東行使了不恰當的行為,如利用自己控制公司的優勢地位,不顧少數股東的反對,使公司與自己和第三人進行交易,但是如果是公司經股東大會一致同意進行的交易,則少數股東不得行使股東代表訴訟。對此,應當根據我國《公司法》有關條款的基本規定,在制定司法解釋時,對損害情形的認定、濫訴的否定、主體資格的確認,做出比較細化的規定,避免混淆不必要的因法律規定模糊引起的糾紛,區別正常的關聯交易與不正當行為、不公平行為之間的差別。
股東代表訴訟提起的原因是第三人侵害了公司股東的共益權,這種侵權直接侵犯了公司的權益,而間接損害了公司股東的權益,上述行為發生后,如果公司能直接補救或糾正,或者主張權利、或者提起訴訟、或者要求撤銷民事行為、或者要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那么,所述活動就不能行使股東代表訴訟權。只有在公司怠于行使權利或者明確表示不行使權利時,少數股東才能行使相應的訴權。在這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公司法》已經對股東代表訴訟規定前置程序。筆者認為,在實施初期,為了進一步規范公司法人治理,推進公司股東參與,在制定相應的司法解釋時,對于前置程序應當做出從寬解釋,不應當過于苛求原告股東絕對地履行訴訟的前置程序,可以給予一定的例外情形。
就目前證券市場而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關聯交易人侵犯公司整體和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不在少數,司法機關和監管部門聯手運用行政監管手段和刑事制裁手段,限期解決上市公司款項被侵占的“清欠”活動就是一例。但是,從證券市場法律制度建設和證券市場規范調節的角度看,實際上現在還未充分運用股東代表訴訟制度進行廣泛的民事訴訟,以通過股東和社會的監督達到規范市場的目的。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當有最高人民法院盡快頒布依《公司法》的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司法解釋;其次,應當提升公司股東參與公司治理、依法進行訴訟的認識水平與覺悟,適當進行投資者教育;最后,為了推進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法院應當改變傳統的司法習慣,積極受理和審理這類案件,同時,將這類案件收費標準由傳統的按標的比例收費改為定額收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中有爭議可不可以中止
2021-01-29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的效力問題探究
2020-11-25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探視權如何強制執行
2021-03-13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單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損理賠
2021-03-01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可以代領嗎
2021-03-15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醫護被無故裁員該如何維權
2020-12-19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意外死亡保險理賠的標準
2020-12-04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由一張車票所引發的保險官司
2020-12-22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聯合懲戒措施是什么
2021-02-18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青島交通死亡保險公司賠付標準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