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聘后償補金怎么給
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目前越來越多的員工是以和原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方式“跳槽”的。那么,在這過程中,哪些人可以拿經濟補償金?如果拿的話可以拿多少?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最近出臺了有關政策,對此作了詳細界定和說明。
據介紹,有七類人員在解除勞動合同時,單位應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工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適當工作的;因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整崗位仍不能勝任的;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且雙方又不能協商一致變更勞動合同的;屬單位經濟性裁員范圍內的;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由于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致使勞動者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由于單位沒有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致使勞動者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在終止勞動合同的人員中,如果是在1995年12月31日以前與單位簽定或續簽勞動合同的原固定制職工和從社會上錄用的合同制職工,1995年12月31日以后勞動合同期滿,企業不愿與其續訂合同的,可按規定享受經濟補償。
那么,補償金究竟可以拿多少呢?這要看員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長短。工作年限每滿一年,單位便應支付相當于本人1個月工資收入的補償金,但一般不超過12個月(特殊情況可例外);工作年限不滿一年的,按一年標準支付。
勞動保障部門還對月工資收入作了具體解釋:它是按該員工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月實得工資性收入計算出來的(實得工資性收入是指國家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工資性收入,包括工資及各類獎金)。如果算下來月工資收入低于本市規定的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但是,也有些員工的月工資收入是難以準確計算出來的,例如有些單位與職工采用承包經營方式,每月上繳一定費用后,其余全部歸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可以協商確定經濟補償金。如果協商不成,則應按同期該單位職工的平均月工資收入計算。如果連這個單位的職工平均月工資收入也算不清,那就應該按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月工資收入(1999年為1178.9元/月)標準來支付經濟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遭遇家暴起訴離婚手續怎么走
2021-01-15舉報無證駕駛會保密嗎
2021-02-15涉外結婚證公證必須雙方嗎
2020-11-13國有公司出資成立的公司是什么性質
2021-03-24不準離婚能請求損害賠償嗎
2020-12-23贍養費能要多少
2021-01-03解封保全要原告申請嗎
2021-01-04不服仲裁裁決當事人是否可以到法院申請撤銷
2020-12-0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有哪些
2020-12-14交通事故起訴材料
2020-11-10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企業女職工產假可以休多長時間,懷孕期享有哪些待遇
2021-02-02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人事代理
2020-12-27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