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經2013年11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2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 市 長 楊益民
????????????????????????????????????????????????????????????????????????????????????????????? 2013年11月26日
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內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以下簡稱街區)的規劃保護范圍包括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具體四至為:西到白馬路,南至蒼霞新城、合春弄、三捷河、中平路,東到三通路,北到學軍路,面積為31.73公頃。
核心保護范圍北至福州四中、天勝花園,南至中平花園、洲邊小學,西至白馬路、隆平路,東至高頂路、三通路,面積為23.54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延平路、學軍路,東至中亭街西側三通路,南到中平花園北側、中平路,西至隆平路、白馬南路,面積8.19公頃。
第三條 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管理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實現街區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和諧發展。
第四條 市歷史文化名城街區保護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名城街區管委會)負責統籌協調、指導監督街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市城鄉規劃、建設、文物、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門和街區所在地的臺江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相關的管理監督工作。
第五條 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市名城街區管委會編制街區保護規劃,按照法定程序批準后實施。
第六條 街區內下列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歷史實物遺存均屬于物質文化遺產范圍,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改(擴)建及改變使用性質:
(一)街區內傳統空間格局和街巷結構;
(二)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名人故居、古民居、傳統商鋪、會館、宗教建筑物等歷史實物遺存,包括建筑的各種裝飾裝修構件,如門、窗、戶、扇、木雕、燈杠、燈杠托、牌匾、楹聯、雀替、懸鐘等木構件,碑刻、井圈、井蓋、天井石、廊檐石、柱礎等石構件,以及泥(灰)塑、彩繪等;
(三)古河湖水系、古橋、古井、古碑刻和古樹名木等;
(四)其他需要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
第七條 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街區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建檔、公布和展示宣傳等工作,搶救和保護街區內民間特色傳統商業習俗信仰、傳統工藝美術、民間舞蹈、民間歌謠,以及福州民俗、禮儀、節慶等反映福州歷史的民間傳統文化。
第八條 鼓勵社會力量對流散在民間的傳統文化藝術進行挖掘和整理,扶持教育研究等機構培養有關專業人才以及名老藝人傳徒、授藝。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傳統工藝和民間手工藝的整理和研究,保護、利用和發展傳統工藝。
第九條 鼓勵居民將古家具等可移動文物和街區名人的字畫、書籍等捐贈或優先出售給文物部門。
第十條 街區內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街區保護規劃的要求,并與周圍景觀和環境相協調。建筑的外立面裝修裝飾應與歷史風貌相協調。
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征詢市名城街區管委會的意見。
第十一條 區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掛牌保護的名人故居,根據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進行保護管理。因特殊情況需要在其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的,應當依法履行報批手續。
第十二條 街區內的歷史建筑(名單見附件)應當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進行保護管理。
第十三條 禁止在歷史建筑內進行違章建設。在本辦法公布前擅自建設的與歷史建筑不相協調的建筑物、構筑物,由臺江區人民政府組織限期整改、拆除。
第十四條 市名城街區管委會應當會同臺江區人民政府及文物、城鄉規劃等行政主管部門,對街區內的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及其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進行登記造冊、測繪、攝影、攝像等,完成建檔保存工作,建筑的所有權人和使用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五條 在街區保護性修復過程中,需要對街區內的住戶房屋實施征收時,市名城街區管委會和臺江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及其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對照檔案進行清點、核對;征收完成后,按照登記造冊的情況把文保建筑和歷史建筑交付保護修復單位。
第十六條 在街區內住戶實施搬遷過程中,公安部門和市名城街區管委會要加強對搬遷區域的巡查,防止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等被盜。
公安、工商、海關等相關部門依法查獲和沒收的、經鑒定有文物價值的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應及時依法無償移交文物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七條 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和使用人應當與市名城街區管委會簽訂《保護使用責任書》,負責歷史建筑的保養和安全防范,保持建筑的原有風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其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
歷史建筑的維護和修繕由所有權人負責,維護和修繕應當按照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審定的保護方案實施。
第十八條 街區內的消防設施和消防通道應當按照有關消防技術標準和規范設置。確因街區的保護需要,無法按標準和規范設置的,由市名城街區管委會會同公安消防部門制定相應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并組織實施。
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應當負責建筑的消防安全,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和器材,并定期進行檢查。
第十九條 街區內禁止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從事液化氣、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險品、放射性、腐蝕性物品經營活動,以及舉行其他危害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安全的活動。
禁止在街區內的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內吸煙。
第二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進行勸阻、檢舉和控告。對舉報走私、盜竊和違法買賣文物(包括具有文物價值的歷史建筑構件和歷史建筑材料)的有功人員,予以獎勵。
第二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不配合、阻撓有關部門對歷史建筑及其構件進行登記的,由市名城街區管委會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改(擴)建及改變歷史建筑使用性質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二十三條 相關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74處歷史建筑名單
附件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74處歷史建筑名單
序號
名稱
所在坊巷
1
上杭路73號古民居
上杭路
2
上杭路77號古民居
上杭路
3
上杭路87號古民居
上杭路
4
上杭路何氏祠堂
上杭路
5
上杭路91號古民居
上杭路
6
上杭路致遠藥行舊址
上杭路
7
上杭路101號古民居
上杭路
8
上杭路102號古民居
上杭路
9
后洲中孚藥行舊址
上杭路
10
周寧會館
上杭路
11
壽寧會館
上杭路
12
上杭路120號古民居
上杭路
13
上杭路124號古民居
上杭路
14
建寧會館
上杭路
15
后洲江西會館舊址
上杭路
16
后洲百齡百貨辦事處舊址
上杭路
17
上杭路168號古民居
上杭路
18
上杭路張氏祠堂
上杭路
19
浦城會館
上杭路
20
下杭路70號古民居
下杭路
21
興安會館
下杭路
22
下杭路86號古民居
下杭路
23
南郡會館
下杭路
24
下杭路121號古民居
下杭路
25
下杭路124號古民居
下杭路
26
下杭路125號古民居
下杭路
27
下杭路134號古民居
下杭路
28
下杭路151-153號古民居
下杭路
29
下杭路209號鄧炎輝舊宅
下杭路
30
下杭路165號古民居
下杭路
31
下杭路169號古民居
下杭路
32
下杭路175號古民居
下杭路
33
下杭路192號古民居
下杭路
34
下杭路220號古民居
下杭路
35
下杭路224號古民居
下杭路
36
下杭路230號古民居
下杭路
37
三通橋下巷10號
三通橋下巷
38
三通橋下巷12號
三通橋下巷
39
三通橋下巷36號
三通橋下巷
40
星安橋巷12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1
星安橋巷方氏百貨行舊址
星安橋巷
42
星安橋巷70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3
星安橋巷74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4
星安橋巷76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5
星安橋巷86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6
龍嶺頂巷34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47
龍嶺頂巷36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48
龍嶺頂巷38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49
龍嶺頂巷40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50
龍嶺頂巷42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51
龍嶺頂關帝廟
龍嶺頂
52
龍嶺頂55號民居
龍嶺頂
53
龍嶺頂文昌帝君殿
平和里
54
隆平路15號古民居
隆平路
55
隆平路57號倪文彬故居
隆平路
56
隆平路79號古民居
隆平路
57
隆平路81號古民居
隆平路
58
隆平路83號古民居
隆平路
59
隆平路85號古民居
隆平路
60
隆平路87號古民居
隆平路
61
隆平路89號古民居
隆平路
62
隆平路91號古民居
隆平路
63
隆平路93號古民居
隆平路
64
隆平路95號古民居
隆平路
65
潭尾街102號古民居
潭尾街
66
潭尾街108號古民居
潭尾街
67
戚繼光祠堂
平和里
68
星河巷8號古民居
星河巷
69
萬隆弄4號古民居
萬隆弄
70
萬隆弄7號古民居
萬隆弄
71
總管巷6號古民居
總管巷
72
湯房巷4號古民居
湯房巷
73
三穿井
龍嶺頂
74
觀音庵
星河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2016-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二 號
2008-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7修訂)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在1999的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
1989-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1993-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艾滋病防治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浙江省電網設施建設保護和供用電秩序維護條例
2014-07-11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
2012-07-12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東省中山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3-12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宣言》
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