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死亡賠償金賠償
[條文]
第二十九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主旨]
本條是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釋義]
死亡賠償金是不法致人死亡時特有的財產損害賠償項目,具體是對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的損害賠償。死亡賠償金在我國的一些法律、法規中已經作出過規定,但由于不統一,致使相互之間存在不協調,既不利于對有關賠償權利人的保護,又導致了司法實踐中的混亂。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死亡賠償金做出了新的規定,這必將產生重大影響,為此應當準確把握死亡賠償金。
(一)死亡賠償金的性質
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是指死亡賠償金究竟是對誰的何種損害的賠償,關系到死亡賠償金的確定、計算、給付等。在此問題上,世界各國法律存在共識,即死亡賠償金絕非對死者的財產損害的賠償,而是對于受害死者有關的一些親屬的賠償。但在立法例上有兩種,即“扶養喪失說”與“繼承喪失說”。
“扶養喪失說”認為由于受害人死亡導致其生前依法定扶養義務供給生活費的被扶養人,喪失了生活費的供給來源,受有財產損害,對此損害加害人應當予以賠償。在這種立法例下,賠償義務人賠償的范圍,就是被扶養人在受害人生前從其收入中獲得的或者有權獲得的自己的扶養費的份額。至于因受害人的死亡而導致對受害人享有法定繼承權的那些人從受害人處將來所繼承財產減少的損失,不屬于賠償之列。 另外在賠償時,如果受害人沒有受其供養的被扶養人,不存在損害,賠償義務人就不承擔該項賠償責任。
“繼承喪失說”認為侵害他人生命致人死亡,不僅生命利益本身受侵害,而且造成受害人余命年歲內的收入“逸失”,使得這些原本可以作為受害人的財產為其法定繼承人所繼承的未來可以取得收入,因加害人的侵害行為所喪失,對于這種損害應當予以賠償。實際上,在這種立法例下,賠償義務人應當賠償的范圍為受害人死亡而喪失的未來可得利益。
在我國關于死亡賠償金的性質上歷來存在爭議, 即使在《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侵害生命權的賠償范圍中,也未涉及死亡賠償金。立法中正式出現死亡補償的概念是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七條賠償范圍的規定中,后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二條、《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七條、《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四條對死亡賠償金作了規定。在這些規定中,在死亡賠償金的性質上也是不同的,除《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外,實際上其他的規范所采納的是“扶養喪失說”。值得注意的是,法發〔1992〕16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第四條規定“死亡賠償范圍和計算公式”,其中收入損失是指根據死者生前的綜合收入水平計算的收入損失。計算公式是:收入損失=(年收入-年個人生活費)×死亡時起至退休的年數+退休收入×10,死者年個人生活費占年收入的25%~30%。采取的是“繼承喪失說”;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所規定的死亡賠償金明確認為是精神損害撫慰金,采取了“扶養喪失說”。
但是以“扶養喪失說”解釋我國死亡賠償金制度存在理論上的不足,在司法實務中也出現了困境。 為此,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進行了司法調整,放棄過去司法解釋對死亡賠償采取“扶養喪失說”的立場,而是以“繼承喪失說”解釋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中的死亡賠償金制度。按照這一新的解釋立場,死亡賠償金的內容是對收入損失的賠償,其性質是財產損害賠償,而不是精神損害賠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解釋》將‘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確定為收入損失的賠償,而非 ‘精神損害撫慰金’。”
(二)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標準
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前,《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死亡補償費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國家賠償法》對于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標準為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沒有規定具體的標準。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死亡賠償金采取定型化賠償模式,即賠償數額,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客觀標準以二十年固定賠償年限計算。這一計算標準既與過去的法律法規相銜接,又不致因主觀計算導致貧富懸殊、兩極分化。
按照這一計算標準,死亡賠償金比過去提高一倍多。根據2000年的統計,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8493.5元/年,遼寧為4356.1元/年,廣東為8016.9元/年,四川為4855.8元/年,甘肅為4126.5元/年,全國平均為4988元/年;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計算的全額死亡賠償費為:北京84935元,遼寧43561元,廣東80169元,四川48558元,甘肅41265元,全國平均49980元。同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為10350元/年,遼寧為5358元/年,廣東為9762元/年,四川為5894元/年,甘肅為4916元/年,全國平均為6280元/年,按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全額死亡賠償費分別為:北京207000元,遼寧107060元,廣東195240元,四川117880元,甘肅98320元,全國平均為125600元。《解釋》的計算方法比《辦法》提高一倍多。見下表:
省份
文件 北京 遼寧 廣東 四川 甘肅 全國
《辦法》 84935 43561 80169 48558 41265 49980
《解釋》 207000 107060 195240 117880 98320 125600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三十條的規定,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
(三)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期限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之前確定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期限上,《道路交通處故處理辦法》規定的是補償十年。對不滿十六歲的,年齡每小一歲減少一年;對七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最低均不少于五年。而《國家賠償法》規定的是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這既體現了人身損害賠償計算的歷史連續性,也與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相一致。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將遞減的年齡起點定為60歲,主要根據是國家統計局的咨詢意見。國家統計局的專家介紹,平均壽命在統計學上是一個動態概念而非靜態概念。平均壽命70歲,是指0歲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而50、60歲乃至70歲仍尚生存的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當然就不一定是70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計算,60、70、75歲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78.36、81.39和83.69歲。國家統計局的專家據此建議,將賠償期限遞減的起點調整為60歲,75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以與統計結果相一致。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采納了這一意見。
[問題]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在本條采用了“死亡賠償金”的稱謂,而在本司法解釋的第十七條則用了“死亡賠償費”的稱謂,在同一司法解釋中出現對同一事項用語不一致的問題。
還有,對死亡賠償金原先理論上和司法解釋上認為是精神損害撫慰金性質的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明確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但是,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有關條文明確地將死亡賠償金認定為對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認為其性質上是物質損害賠償金,不屬于精神損害撫慰金。很明顯兩個司法解釋在死亡賠償金性質的認定上相互抵觸,雖然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可以將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九條中的死亡賠償金的規定視為與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不一致,在操作中以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為準,使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九條的該項規定歸于無效。這雖然在法律適用上是一個解決的進路,但是“死亡賠償金或撫慰金不是對死者生命本身的賠償,生命本身不可能也不必要用金錢進行計算,而是撫慰死者的近親屬。” 因此,在死亡賠償金的性質上尚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18)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07年修訂)
200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02-28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關于07年預算執行情況與08年預算的決議
2008-03-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3第一次修訂)
1993-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01-2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3-15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國務院關于同意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的批復
2009-07-1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及周邊建筑安全管理的通知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