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條 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應當符合防洪標準、岸線規(guī)劃、航運要求和其他技術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響河勢穩(wěn)定、妨礙行洪暢通;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準前,其中的工程建設方案應當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前述防洪要求審查同意。
前款工程建設設施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間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設單位應當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該工程設施建設的位置和界限審查批準后,方可依法辦理開工手續(xù);安排施工時,應當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位置和界限進行。
【釋義】本條是關于建設工程設施應當符合防洪要求及河道內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的規(guī)定。
一、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有可能對防洪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河道管理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對此問題作出了較為具體的規(guī)定,即“修建開發(fā)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類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等建筑物及設施,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河道管理權限,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履行審批手續(xù)。”“建設項目經批準后,建設單位應當將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機關。”“修建橋梁、碼頭和其他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防洪標準所確定的河寬進行,不得縮窄行洪通道。”“橋梁和棧橋的梁底必須高于設計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運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設計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機關根據防洪規(guī)劃確定。”“跨越河道的管道、線路的凈空高度必須符合防洪和航運的要求。”同時,為加強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建設的管理,確保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根據《水法》和《河道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水利部、國家計劃委員會于1992年4月3日頒發(fā)了《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將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的管理更加具體化、規(guī)范化。《防洪法》在總結《河道管理條例》實施多年來的經驗后將這一問題上升為法律,使其更具有權威性,從而確保防洪安全。
二、依照本條規(guī)定,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應當符合防洪標準、岸線規(guī)劃、航運要求和其他技術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響河勢穩(wěn)定、妨礙行洪暢通;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準前,其中的工程建設方案應當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前述防洪要求審查同意。工程經過批準后,在動工興建上述工程建設設施前,建設單位應當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該工程設施建設的位置和界限審查批準后,方可依法辦理開工手續(xù);安排施工時,應當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位置和界限進行。
《河道管理條例》和本條關于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的規(guī)定,其管理的對象是不一樣的,《河道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guī)定的管理對象較寬,即“修建開發(fā)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類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等建筑物及設施”;而本條則將上述管理對象加以區(qū)別,并規(guī)定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對于“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適用本條關于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的規(guī)定;對于防洪工程和其他開發(fā)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等工程,則適用本法第十七條關于規(guī)劃同意書制度的規(guī)定,即“在江河、湖泊上建設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電站等,應當符合防洪規(guī)劃的要求;水庫應當按照防洪規(guī)劃的要求留足防洪庫容”。“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電站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準時,應當附具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簽署的符合防洪規(guī)劃要求的規(guī)劃同意書”。
規(guī)劃同意書與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制度都是對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實施審批管理的制度。但是它們的管理對象不同,規(guī)劃同意書制度的管理對象是江河、湖泊上建設的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電站等,其主要目的是審查這些工程建設是否符合防洪規(guī)劃的要求,確保防洪規(guī)劃的正確實施。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制度是針對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的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非水工程設施,是使這些工程設施建設符合防洪等各項技術要求,保證河道安全和行洪通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2015年修正)
201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1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yè)促進法
2007-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9)
1999-08-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執(zhí)行情況與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的決議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跨國收養(yǎng)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的決定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xié)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02)
2002-08-29臺灣省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xié)商選舉方案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zhí)行《環(huán)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3-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房地產開發(fā)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建設項目環(huán)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醫(y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qū)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jié)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7-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3-05-17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lián)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工業(yè)轉型升級規(guī)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