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條 國家保護殘疾人福利性單位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自主權,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在職工的招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
殘疾職工所在單位應當根據殘疾職工的特點,提供適當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并根據實際需要對勞動場所、勞動設備和生活設施進行改造。
國家采取措施,保障盲人保健和醫療按摩人員從業的合法權益。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國家對殘疾人福利性單位及殘疾職工合法權益進行保護的規定。
殘疾人的勞動保護權就是法律關于保護殘疾人在勞動就業方面的合法權益的規定,包括國家對福利性單位的合法權益,殘疾人的勞動就業以及殘疾職工的勞動條件,提供必要的優惠和保護。概括地說,殘疾人的勞動保護權主要包括:
(一)對殘疾人福利性單位合法權益的保護
本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殘疾人勞動就業,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福利性單位是以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為目的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特殊單位。它包括殘疾人福利企業、盲人按摩機構和其他福利性單位。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不僅有利于殘疾人人盡其才,減輕國家的負擔,而且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解決殘疾人就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合法權益理應受到保護。主要內容包括福利性單位的財產所有權不受非法侵犯和經營自主權不受非法干預。此外,也包括這些單位依法享有的減免稅收的權利;享受某種信貸優惠的權利;少數福利企業對某種產品的專產權,等等。所有這些權利都是受法律保護的。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確定適合殘疾人生產、經營的產品、項目,優先安排殘疾人福利性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并根據殘疾人福利單位的生產特點確定某些產品由其專產。”“政府采購,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購買殘疾人福利性單位的產品或者服務。”但在市場競爭的情況下,有的部門對殘疾人福利性單位不能一視同仁,如:在安排生產任務和原材料供應上不給、少給、給次的;有些產品本來由殘疾人福利企業生產,卻被別的單位爭走,這些都是對殘疾人福利性單位合法權益的侵犯。為確保殘疾人福利單位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本條明確規定,國家保護殘疾人福利性單位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自主權等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這一規定有利于促進福利單位的發展。
(二)對殘疾職工平等就業權的保護
勞動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享有法律賦予的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取得勞動報酬或收入、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基本權利,對殘疾人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歧視都是違法行為。本條第二款規定:“在職工的招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其核心內容是在同等標準、同等條件下,殘疾人享有與其他健全職工平等的權利。即用人單位在招收工人、聘任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提升工資級別、評定專業技術人員和學術研究人員的職稱級別等,如果這些標準中有對于殘疾人的歧視性內容,或者殘疾人的情況符合標準,僅僅因為某些與個人工作能力無關的因素,而被剝奪上述權利,就是歧視的表現,在禁止之內。具體說來,應該注意這樣幾個問題:(1)用人單位在招用人員時,對求職者應公平對待、一視同仁,用人單位不要把與工作無關的一些偏見放到企業的錄用標準里面去;(2)殘疾職工凡是符合轉正定級條件的,要同健全人一樣按期轉正定級;(3)殘疾人就業以后經過試用能夠勝任崗位工作要求的,應該和健全人同工同酬。凡是殘疾職工在單位頂崗工作的,要同健全職工一樣,按本單位調整工資政策,予以調整工資;(4)用人單位應按時為殘疾職工交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5)用人單位應保障殘疾職工的休息休假的權利。休息休假是我國法律規定的一項基本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時間和休息休假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
(三)適應殘疾人特點的勞動條件和特殊保護
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相應的勞動保護是對勞動者基本利益的維護,同時也是用人單位的基本責任和義務。
勞動保護是指為了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用人單位在改善勞動條件、消除事故隱患、預防事故和職業危害、實現勞逸結合和特殊人群保護等方面,在組織、制度、場所、技術設備、教育上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綜合措施。為了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國家制定了各項勞動保護的具體措施。目前,用人單位對職工的勞動保護一般包括這樣三個內容:一是安全技術保障。比如機器設備和電器設備的安全技術,井下安全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應用或采用,應當不致構成對企業職工人身安全的威脅。二是工業衛生保障。如在生產過程中防止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質損傷人體的措施。三是建立勞動保護的規章制度。如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教育制度等。勞動條件主要指用人單位為使勞動者順利完成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任務,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物質和技術條件,如必需的勞動工具、機械設備、工作場地、輔助人員、技術資料、工具及其他一些必不可少的物質、技術條件和其他工作條件。
凡是對健全職工適用的勞動保護措施,也同樣適用于殘疾職工。本條針對殘疾人的生理特點要求殘疾職工所在單位,應當為殘疾職工提供適應其特點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并根據實際需要,對勞動場所、勞動設備和生活設施進行改造。本條中的“提供適當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主要是指用人單位在勞動條件和勞動安全措施中,對殘疾人職工要采取特別措施,這種保護應該適應殘疾人的生理特點,并針對他們的生理特點,提供特殊的保護手段。比如盲、聾啞和智力殘疾的職工,應該和健全職工搭配在一起安排上崗,并且在工作中得到健全職工的配合幫助。殘疾職工的勞動位置、工種和所使用的工具也應適應各自的殘疾特點,以便安全操作。
(四)保障盲人保健和醫療按摩人員從業的合法權益
盲人就業是各類殘疾人就業的難點之一。我國的盲人有900多萬名,這些盲人包括低視力和全盲,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從事著按摩行業。盲人雖然視力有障礙,但失明后手指更加靈敏,按摩時注意力非常集中,不容易受外界干擾,能做到心手高度統一,十分適宜從事按摩工作。因此按摩一直是我國盲人就業的主渠道。盲人按摩分為醫療按摩和保健兩大系列。這次修訂殘疾人保障法,是否將醫療按摩人員納入到本法進行規定一直是爭議的焦點。殘聯的同志介紹,現在全國的醫療保健按摩有3000多個,這些人很多沒有執業資格,因為衛生部頒布的執業醫師法的資格認定中,盲人沒有寫進去。由于現在盲人非常多,從盲人的就業來講,如果有這個執業資格,盲人學校會得到發展,將會引導更多的盲人通過學歷教育來從業,這樣就業的盲人會更多。無論對家庭還是社會都是好的。但也有的同志認為目前醫療按摩行業現狀比較混亂,按摩人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按摩水平不到位,按摩師的整體素質偏低,不宜在本法中明確。修訂過程中經過認真研究,大多數人認為盲人醫療按摩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也被大部分人認可,作為就業的弱勢群體,應該給予同等保護。因此,將醫療保健按摩人員納入本法予以明確,從法律層面上予以保護。對于殘疾人醫療保健按摩人員的從業資格問題,相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相關配套規定,更好地保護這部分人從業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1年修正)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
2010-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2009-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7-03-16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申請解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條有關規定的答復意見
2005-12-2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批準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建議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年修正)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專利代理條例(2018修訂)
2018-11-06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02-26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2013-11-1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2-08-03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07-24國務院關于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