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1條 為適應鐵路建設的需要,搞好鐵路工程工地生活衛生,增進身體健康,保證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特制定本辦法。
第2條 各施工單位到達新工地前,要組織施工、衛生等有關人員對新工地的環境、生活用水、流行病等進行衛生偵察。設計、施工部門對于臨時設施工程(宿舍、食堂、廁所、水源、生活輔助設施等),應按本辦法的規定選擇地點,繪制分布圖,照圖施工。衛生、生活、工會等部門參加圖紙的審核和竣工后的驗收。生產房屋的設計、修建應按其他有關規定執行。
第3條 現有工地的衛生設施如不符本辦法規定者,應設法積極加以改善。
第4條 衛生防疫部門有權對本辦法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必要時并可越級上報。
第二章 宿舍衛生
第5條 修建宿舍應根據節約用地,少占農田的要求和地形條件,盡量選擇在干燥、較高、平坦、能防洪的地面,并避開三廢污染和噪聲區域。建筑方位以向南或東南為宜。
第6條 宿舍必須堅固、不漏雨,能防寒、防暑、防潮。周圍挖水溝,以利排水。
第7條 宿舍跨度一般不得小于5.4米,高度(以房檐側的墻壁高度為標準)南方地區不得低于2.8米,北方地區不得低于2.6米。活動房屋不得低于2.5米(不足部分應墊高)。宿舍應兩面開窗,使空氣流通,光線充足。窗戶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不得小于1:8。每座較大房舍要開設兩個門。
第8條 工期一年以上者,宿舍建筑面積每人不得少于4.0平方米。室內設單人床。中間過道寬度不得小于1.4米。床板高出地面不得小于0.7米。每座房屋最多住30人。
第9條 宿舍前后左右距離,不得少于6米,并不得少于向陽面的房高。
第10條 宿舍一端設衣物間,室內應有臉盆架和碗筷櫥。冬季采暖須有通風裝置,夏季應有防蚊蠅設備。
第11條 室內不得存放大型生產工具、雷管炸藥和有礙衛生的物品。宿舍要建立衛生制度,消滅四害和有害昆蟲,保持經常整潔、干燥。
第12條 三班作業的單位,每班工人集中休息,避免相互干擾,并不得設高音揚聲器影響休息。
第13條 從事隧道施工的單位,要設烤衣室。
第三章 食堂衛生
第14條 食堂應建筑在干燥、較高的地面,并靠近水源,遠離公路、距畜圈、廁所三十米以外。
第15條 250~300人就餐的食堂,廚房操作間面積不得少于100平方米。高于或低于這個人數的,面積適當增減。廚房需要通風、防塵、不漏雨,并有天窗、換氣孔、排煙(氣)罩、隔壁灶、防蠅防鼠、流水洗碗洗手等衛生設施。
第16條 食堂必須設主、副食貯藏室和必要的菜窖(棚),并須注意防潮、防鼠、防蠅及防止食物腐敗變質等。逐步增添冷藏設備。
第17條 要修建排放污水的暗道。選擇適當地點設置污水井,并加強衛生管理,不得污染環境。
第18條 食堂要建立衛生制度,隨時清掃,保持清潔。地面及一切炊具、容器,應及時沖刷,擦洗,物見本色。食具要定時消毒,妥善保管,防止污染。
第19條 炊管人員要認真執行食品衛生“五.四”制,遵守各項有關
衛生條例和法令。
第20條 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帶菌、毒)、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就餐人員健康的疾病的人員,不能做炊管工作。炊管人員每年都要接受體檢。凡患以上疾病的炊管人員(包括帶菌、毒者),必須立即暫停炊管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復工作,不能治愈者要調離。
第21條 炊事人員每人要配有白上衣、白短袖衫、白帽、圍裙、口罩,配制膳食時必須穿戴,并保持清潔。工作時不得吸煙。
第22條 加工生熟食品,必須分刀分板。制作涼菜要符合衛生要求。飯菜要按需要量加工。盡量避免剩余。剩余飯菜和購入的熟肉必須加熱后方可食用。嚴防食物腐敗變質和食物中毒。售賣要用食品夾,避免用手抓取食物。
第23條 炊事人員往工地送飯時,應將飯菜、食具嚴密封好,以便保溫和防止污染。
第24條 炊食管理人員和衛生醫療人員應對炊事人員經常進行衛生教育,檢查指導食堂衛生工作。
第四章 環境衛生
第25條 宿舍周圍不得有污水污物,并應平整住地,填平坑洼。選擇適當地點設置垃圾坑(箱),并搞好經常性管理。環境要明確劃分衛生區域,定期清掃,保持清潔,并注意綠化。
第26條 修建住地廁所時,男廁所每二十五至三十人設一個蹲位,另設小便池。女廁所每二十人設一個蹲位。
第27條 廁所應建于食堂、宿舍的主要風向的下風側,遠離水源、河道。周圍挖排水溝,防止積水。進口處修建防蠅暗道,圍墻要嚴密,頂棚不漏雨。廁所內光線要暗,夜間要有照明,蹲位口以寬20厘米、長70厘米,滑糞道以45度的坡度為宜。前端砌擋尿垛。貯糞坑用不透水的材料修建,深度應大于二米,并加蓋密閉。注意因地制宜地修建其他樣式的無害化廁所。
第28條 廁所要定期清掃、滅蠅滅蛆、清除糞便。在住地,取締高臺架、露天席圍等各種有礙衛生的臨時廁所。
第29條 在遠離住地的施工現場必須選擇適當地點建立廁所,禁止隨地大小便。
第五章 飲水衛生
第30條 對選作飲用水的水源都要先作水質檢驗,挑選合乎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水源。
第31條 水源盡可能選用地下水。應用井水時需有井臺、井蓋等衛生設施。使用水泵抽水,井口要密封。應用河水時,要注意選擇適當河段,在河岸修建滲水井,以期達到過濾清潔的效果。
第32條 水源周圍四十米以內不得設立廁所、畜圈、污物坑等,并防止工業廢水的污染。
第33條 水質混濁時,要用明礬、凈水劑或進行自然沉淀。
第34條 受細菌污染的飲用水必須有專人定時進行消毒。用漂白粉消毒時,每升水中剩余氯量,不得少于0.2毫克。衛生防疫人員對飲水消毒要定期監督、檢查、指導。飲用水中其他成分超標時,使用單位與衛生部門應及時共同研究,加以改良。
第35條 工程用水、生活用水要分開,并搞好飲用水貯存、輸送過程的衛生防護,防止污染。
第36條 在住地和施工現場,須有飲水設備,備有足夠的開水,嚴防職工飲用生水。
第六章 生活輔助設施衛生
第37條 浴室衛生:
(一)工地現場單位要有適用的浴室,盡可能利用太陽能,優先采用淋浴。應有排水、換氣、照明、痰盂、小便池等裝置。墻壁及門窗以保溫為原則。入口處設更衣室,并保持適當溫度。浴池每次換水必須刷洗干凈。
(二)傳染病、皮膚病人,不得入集體浴池。
第38條 理發室衛生:
理發室應光線充足,空氣新鮮,溫度適宜,清潔衛生。理發用具要保持清潔,經常消毒。對患頭癬等皮膚病者用過的理發工具,要嚴格消毒。理發員工作時必須穿清潔工作服、戴口罩。
第39條 對于生活輔助設施工作人員的健康要求,同第20條。
第七章 附則
第40條 各單位可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