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2005)黔高民二終字第55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貴陽牛王食品有限公司,地址:貴陽市太平路7號4單元附3―4號。
法定代表人趙瑩銀,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羅平、張凌,玉順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浙江恒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地址:浙江省東陽市吳寧鎮中山路13號。
法定代表人樓福弟,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余利龍,貴州兄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郭和升,男,漢族,1972年生,住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4段7組。
委托代理人郭So,男,漢族,1953年生,住貴陽市云巖區新添大道南段20號5棟2單元4號。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鄭傳鋒,男,漢族,1976年生,住貴州省黃平縣新州鎮北門街政府組。
委托代理人吳世宇,玉順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貴陽牛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牛王公司)為與被上訴人浙江恒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豐公司)、郭和升、鄭傳鋒商標權轉讓糾紛一案,不服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筑民三初字第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由余波擔任審判長,干秋晗、李麗參加的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03年12月23日、12月24日,牛王公司與恒豐公司簽訂《商標轉讓合同》及《轉讓協議》,約定:牛王公司自愿將其注冊的商標“牛老大”(注冊號1331742)有償轉讓給恒豐公司,轉讓價款80萬元,雙方共同委托貴州德華商標知識產權事務所向商標局申請辦理商標轉讓。協議簽訂后,牛王公司依約將“牛老大”商標轉讓給了恒豐公司。2004年1月5日,牛王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股東郭和升在未召開股東會議的情況下,假冒另一股東鄭傳鋒的筆跡,偽造了一份股東會決議,將牛王公司對恒豐公司的80萬元商標轉讓債權轉讓給自己,郭和升則欠牛王公司80萬元。之后,郭和升用該80萬元債權與恒豐公司共同組建新公司“貴州省黃平縣牛老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平牛老大公司),雙方約定黃平牛老大公司的注冊資金為262萬元,由恒豐公司出資182萬元(實際為110萬元的實物出資,其余為評估升值),占公司80%的股份;郭和升出資80萬元(即“牛老大”商標轉讓費),占公司20%的股份。與此同時,黃平縣政府向黃平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函,要求縣工商局在有關手續不全的情況下,暫時為其先辦理工商登記,發給營業執照。2004年1月9日,黃平牛老大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金262萬元,該公司在成立時未經過驗資,注冊資金亦未完全到位,恒豐公司只以實物出資了110萬元。黃平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為該公司辦理注冊登記后,要求其在一個月內補齊相關手續,否則到期予以注銷,但該公司一直未補齊相關手續,工商局也未對其予以注銷。2004年3月15日,恒豐公司與黃平牛老大公司達成協議,約定恒豐公司將“牛老大”商標無償轉讓給黃平牛老大公司。2004年7月 19日,恒豐公司又同郭和升達成股份轉讓協議,由郭和升向恒豐公司支付110萬元,恒豐公司將其在黃平牛老大公司的股份轉讓給郭和升。因郭和升沒有足夠的現金,便與郭So、胡冰三人各出資26.95萬元、26.95萬元、56.10萬元購買了恒豐公司的股份。2004年9月14日,恒豐公司依約將“牛老大”商標轉讓給黃平牛老大公司。同年9月24日,黃平牛老大公司更名為黃平縣旅游食品開發公司,郭So將其股份轉讓給郭和升,該公司股東即為胡冰、郭和升,胡冰所占股份為51%、郭和升所占股份為49%.2004年12月24日,牛王公司以恒豐公司未向其支付商標轉讓費為由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恒豐公司立即支付80萬元商標轉讓費及逾期付款利息(按每日萬分之二點一計算至清償之日)。
另查明:2004年12月8日,牛王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郭和升變更為趙瑩銀。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有兩個,一是2004年1月5日牛王公司股東會決議的效力問題及債權轉讓的效力問題,二是恒豐公司有沒有向郭和升清償80萬元的債務。
關于股東會決議的效力,一審認為,行為只有成立以后才產生有效、無效的問題,如果行為根本沒有成立自然就談不上有效與否,本案中,股東會沒有召開,就不會有什么股東會決議。至于債權轉讓的效力,根據《公司法》第六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董事、經理除公司章程規定或者股東會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郭和升在2004年1月5日時還是牛王公司總經理,在沒有股東會決議的情況下,他同牛王公司的債權轉讓協議是無效的。但《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由于郭和升當時是牛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又偽造了股東會決議,在這種情況下,恒豐公司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郭和升是超越權限而為的代表行為,郭和升的代表行為應該被認定是有效的,對恒豐公司而言,80萬元的債權已經由牛王公司轉讓給郭和升個人。也就是說,雖然對郭和升與牛王公司而言,債權轉讓協議是無效的,但對第三人恒豐公司而言,由于郭和升的代表行為已經發生了債權轉讓的效果。法律上的這種處理,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的債權讓位于第三人的信賴利益。
對于恒豐公司有沒有向郭和升清償80萬元商標轉讓款,從恒豐公司同郭和升發起成立黃平牛老大公司的協議中可以看出,恒豐公司只要在完成自己的出資義務后(實物出資),再向黃平牛老大公司注資80萬元使公司成立,就已經向郭和升償還了80萬元的債務,由于郭和升在黃平牛老大公司占20%的股份,恒豐公司實際上是以公司股份償還債務。雙方出資協議訂立以后,恒豐公司依約以實物出資的形式向黃平牛老大公司注資110萬元。2004年1月15日,恒豐公司依照雙方協議將“牛老大”商標無償轉讓給黃平牛老大公司,關于此轉讓行為,雖然雙方在協議中明確規定是一種無償轉讓行為,而沒有說是用來償還郭和升80萬元的債務,但從雙方此前的出資協議,以及恒豐公司將80%的股份轉讓后仍繼續履行轉讓商標的行為來看,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向公司注資的行為,而不能認定為一種贈與行為。在當事人表示出來的意思同其真實意思互相矛盾時,如果能推斷出當事人真實的意思,就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認定行為的后果,才符合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按照2004年7月19日恒豐公司同郭和升達成的股份轉讓協議,郭和升向恒豐公司支付110萬元后,就可以獲得恒豐公司80%的股份,加上郭和升原已擁有的20%的股份,郭和升就擁有了黃平牛老大公司的全部股份。通過一系列復雜的轉讓,最終郭和升用 110萬元獲得110萬元的實物,“牛老大”商標轉讓給郭和升,恒豐公司用“牛老大”商標償還郭和升80萬元的債務。如果嚴格遵守約定,郭和升應該能夠得到完全的受償,但郭和升約胡冰共同出資購買黃平牛老大公司80%的股份,并且對自己已經享有的20%的股份未作約定,造成郭和升沒有得到完全的清償,其對 “牛老大”商標只享有49%的權利,這并不是恒豐公司的原因,而是郭和升自己的行為所致。
恒豐公司善意地相信郭和升的行為是牛王公司的行為,牛王公司已將80萬元的債權轉讓給郭和升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恒豐公司將“牛老大”商標轉讓黃平牛老大公司以償還債務,恒豐公司已履行了義務。為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牛王公司應當承擔其原法定代表人郭和升無權代表行為的不利后果,牛王公司不能要求恒豐公司償還80萬元的債務,而只能向郭和升追償,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一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之規定,判決駁回牛王公司的訴訟請求,并承擔案件受理費13576元。
一審宣判后,牛王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判,支持其一審訴訟請求。理由是原判以恒豐公司系善意第三人為由,認定恒豐公司已將商標無償轉讓給郭和升為股東的黃平牛老大公司,就履行了商標轉讓合同所約定的付款義務屬認定事實錯誤。恒豐公司并非善意第三人,一審中已查明,偽造上訴人股東會決議時,恒豐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參與了,因此恒豐公司是明知該股東會決議不真實,其與上訴人的行為不能理解為法律上的 “善意”。第三人郭和升的行為也不是上訴人的行為,從始至終,郭和升都是以個人身份進行的民事活動,,而不是代理上訴人進行民事活動,因此不構成表見代理行為。牛王公司的股東會決議因違法不產生法律效力,該80萬元債權的權利主體應為上訴人。
恒豐公司答辯稱,其在一審庭審中才知道牛王公司股東會決議上鄭傳峰的簽名是郭和升代簽,上訴人稱該股東會決議是被上訴人與郭和升一起偽造的,與事實不符,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的股東會議由于其法定代表人郭和升的表見代理行為而對善意第三人產生法律效力是正確的。恒豐公司將“牛老大”商標轉讓給黃平牛老大公司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返還行為或者注資行為,而非贈與行為,恒豐公司不可能從郭和升控股80%的牛王公司手中花 80萬元買下“牛老大”商標又將其贈與由郭和升完全控股的黃平牛老大公司,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通。因此,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二審維持原判。
上訴人牛王公司在二審中提交一份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申請書及一份2004年2月的公證書,用以證明被上訴人恒豐公司已從牛王公司取得了“牛老大”商標的許可使用。
被上訴人恒豐公司答辯稱,上述2份證據是2004年就已形成的,上訴人在二審中才提交,不屬于新發現的證據,且與本案無關聯性。
被上訴人郭和升、鄭傳峰二審中未進行答辯,也未提交證據。
本院認為:牛王公司與恒豐公司達成的商標轉讓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內容合法,應為有效,按照協議約定恒豐公司取得“牛老大”商標后,應向牛王公司支付80萬元商標轉讓費。因牛王公司原法定代表人郭和升偽造的股東會決議明確,將牛王公司享有的80萬元債權轉讓給郭和升,而郭和升則欠牛王公司80萬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之規定,郭和升系恒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其偽造股東會決議的行為使恒豐公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確信牛王公司與郭和升之間已達成債權轉移的合意,其本應支付給牛王公司的80萬元商標轉讓費轉為支付給郭和升個人,郭和升與牛王公司之間則形成欠款關系。因此郭和升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恒豐公司應將80萬元支付給郭和升。牛王公司上訴稱郭和升偽造股東會決議時恒豐公司的工作人員參與了,該公司是明知股東會決議不真實,故不構成法律上的“善意”行為,但牛王公司未舉證予以證明,本院不予采信。一審關于郭和升表見代理行為性質的認定正確,本院予以維持。
根據恒豐公司與郭和升共同組建黃平牛老大公司的出資協議約定,恒豐公司以實物出資110萬元(評估升值為182 萬元)享有黃平牛老大公司80%的股份,郭和升以“牛老大”商標轉讓款出資80萬元享有公司20%的股份,應視為恒豐公司只需以實物出資110萬元,并替郭和升出資80萬元,使黃平牛老大公司注冊成立,并使雙方按出資比例各自享有公司的股份即可。2004年1月9日,恒豐公司以110萬元的實物出資,黃平牛老大公司注冊成立,而郭和升并未履行出資義務。同年9月14日,恒豐公司在退出黃平牛老大公司時又將“牛老大”商標無償轉讓給該公司,使郭和升等人僅出資110萬元即獲得了黃平牛老大公司100%的股權,本院認為此商標轉讓行為證明恒豐公司已替郭和升履行了20%的出資義務,其實際已向郭和升支付了80 萬元商標轉讓費,牛王公司要求恒豐公司支付80萬元的原因已消除,因此本院駁回牛王公司的訴訟請求。因牛王公司的股東會決議中已明確,恒豐公司向郭和升支付80萬元商標轉讓費后,郭和升則欠牛王公司80萬元,因此牛王公司與郭和升之間形成欠款關系,牛王公司應向郭和升主張權利,該欠款關系與本案不屬同一法律關系,故本院不作處理,牛王公司可另訴解決。
綜上,一審認定事實清楚,處理結果正確,本院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 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27152元,由牛王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余 波
代理審判員干秋晗
代理審判員李 麗
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書記員 蔣 浩(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楊勇軍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原濟南軍區空軍法律顧問處主任、司法辦主任,空軍優秀律師,中共黨員,曾任濟南軍區空軍法律顧問處主任、濟南軍區空軍政治部司法辦主任,擔任多個機關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多次參與重大建設項目合同審查,在軍隊期間每年帶領法律骨干深入基層部隊開展法制教育,本人多次被空軍表彰為“優秀律師”,多次被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評為優秀律師,所領導的法律顧問處多次被空軍評為“先進法律顧問處”。已有十多年執業經歷,涉及民事、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法律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曾在中國軍法、山東法制報、法制與社會、天涯論壇、今日頭條等多家報刊網絡發表文章。
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書格式樣本(試行)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拘留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刑事自訴狀(自訴案件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刑事申訴復查通知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決定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未受刑事處分公證書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三)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凍結/解除凍結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辦案協作函
2020-10-14詢問筆錄
2020-10-14×××公安局提訊證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征求意見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