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2004)佛中法民四終字第131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順德金泰德勝電機有限公司,住所地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辦事處市良路雞洲路段。
法定代表人葉有明,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梁偉,女,1974年3月24日出生,漢族,住遼寧省營口市站前區少年宮里150-00號。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潘小玲,女,1968年1月13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辦事處南一二電機廠古樓宿舍5排20號。
委托代理人林青,廣東順暉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順德市德勝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辦事處市良路雞洲路段82號。
法定代表人謝建雄。
原審被告謝建雄,男,1953年5月6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辦事處綠田逢源路15巷5號。
原審被告朱藝斌,男,1964年2月29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辦事處綠田十三街4巷3座1號6樓。
原審被告羅維滿,男,1957年2月25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辦事處翠湖山莊39號。
原審被告梁小華,女,1953年11月10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辦事處青年路28號。
原審被告馮信林,男,1953年8月7日出生,漢族,住順德區大良街道辦事處中區東建路4街3號。
上述六原審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李湖侯,廣東仲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順德金泰德勝電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泰公司)因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3)順法民一初字第0383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潘小玲原是順德市德勝電機有限公司(下稱德勝公司)的員工,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至2003年4月30日。2002年4月,德勝公司與美國的金納科技亞洲控股公司合作經營金泰公司。金泰公司成立后,全部接收了德勝公司原有員工,并與潘小玲變更勞動合同,合同期變更至2003年4月30 日。2003年3月31日,金泰公司向潘小玲發出書面通知,提出續簽勞動合同。2003年4月29日,被告金泰公司發給潘小玲《勞動合同書》,在原崗位和原待遇不變的情況下提出續簽1年期限的勞動合同,并要求潘小玲于2003年5月10日前將簽署后的《勞動合同書》交給金泰公司。同年5月10日潘小玲向金泰公司提交了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合同條款修改意見的書面要求,但金泰公司不同意。雙方協商不成,未能重新簽訂勞動合同,而潘小玲在勞動合同期滿后一直工作至2003年5月15日。金泰公司于2003年5月16日發出公告,以潘小玲在規定時間內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為由,作出終止雙方勞動關系的決定。其后,潘小玲要求金泰公司按規定支付勞動合同期滿生活補助費,經協商解決未果。另查,德勝公司于1997年1月20日成立,2003年9月27日注銷,德勝公司與順德市德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勝集團)的股東均是謝建雄、馮信林、梁小華、羅維滿、朱藝斌。潘小玲于1984年4月參加工作,工齡為19.5 年。潘小玲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1510.89元。
原審判決認為:因用人單位的合并、兼并、合資、單位改變性質,法人改變名稱等原因而改變工作單位的,其改變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本單位的工作時間”,所以,潘小玲在德勝公司的工作時間,應連續計算在金泰公司的工作時間內,潘小玲的工齡為19.5年,其提出與金泰公司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是合法的要求。金泰公司以潘小玲在規定時間內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為由,作出終止雙方勞動關系的決定,是屬于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按潘小玲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而金泰公司未按規定給予潘小玲經濟補償金,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因此,潘小玲要求金泰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額外經濟補償金的訴訟請求合法,予以支持。但金額應依法計算,金泰公司應支付給潘小玲的經濟補償金為1510.89元×19個月=28706.91元,額外經濟補償金為28706.91元×50%=14353.46元,合共43060.37元。潘小玲要求德勝集團、謝建雄、馮信林、梁小華、羅維滿、朱藝斌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支持。金泰公司認為不應該支付潘小玲經濟補償金的辯解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采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條、勞動部關于《違反和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判決:一、金泰公司于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30日內支付潘小玲經濟補償金28706.91元、額外經濟補償金 14353.46元,合共43060.37元。二、駁回潘小玲的其它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由金泰公司負擔。
上訴人金泰公司不服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認為:一、一審判決遺漏重大案件事實。潘小玲在金泰公司處的工作時間僅為一年,從德勝公司成立到潘小玲離開也只不過5年的時間,因此,一審判決認定潘小玲19.5年的工齡顯然與其在德勝公司與金泰公司合計的工作時間是具有相當差距的。潘小玲所謂19.5年的工齡實際包括了其在原順德電機廠、德勝公司和金泰公司三家完全不同的企業法人合計的工作時間。原順德電機廠是國有企業,德勝公司是由個人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金泰公司則是由德勝公司和外方共同出資設立的中外合作經營公司,三個企業具有完全不同的企業法人資格。但是,一審判決對此事實予以回避。金泰公司認為,一審判決未能對潘小玲19.5年的工齡是如何構成予以查明,屬于對于案件事實的重大遺漏,由此做出了錯誤的判決。二、一審判決認定潘小玲在德勝公司的工作時間可以連續計算為在金泰公司的工作時間是沒有法律根據和錯誤的。金泰公司在一審過程中提交相應證據并多次強調,雖然德勝公司曾經作為金泰公司合作方之一,提供合作條件,并因此一度成為持有金泰公司20%股權的股東,但德勝公司早已將合作條件全部轉讓給德勝集團,德勝公司與金泰公司之間早已不再存在持股關系。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德勝公司與金泰公司均是完全不同、相互獨立的企業法人。并且,德勝公司與金泰公司之間也并不存在企業法人的分立或者合并等法律意義上的同一企業法人延續的情形。因此,潘小玲主張其在德勝公司的工作時間應當計算為在金泰公司的連續工作時間是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和法律根據的。一審判決認為,因用人單位的合并、兼并、合資、單位改變性質、企業法人改變名稱等原因改變工作單位的,其改變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本單位的工作時間,所以潘小玲在德勝公司的工作時間,應連續計算在被告金泰公司的工作時間內。金泰公司認為,一審判決做出上述認定,顯然是其參考了勞動部辦公廳1996年2月 15日給河北省勞動廳的《對〈關于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計發經濟補償金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6]33號)第四條的有關規定。對此,首先,勞動部辦公廳僅僅是勞動部所設的內部機構,不具有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部委規章的權力,也不具有就法律、行政法規或部委規章進行解釋的權力。其次,該 33號復函本身僅僅是勞動部辦公廳針對河北省勞動廳所請示情況的答復意見,并非針對所有問題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再次,從復函內容本身可以看出,其所提及的“用人單位的合并、兼并、合資、單位改變性質、法人改變名稱等原因”,均是指用人單位企業法人主體資格延續或不變的情況,而本案中,原順德電機廠、德勝公司和金泰公司均是相互獨立的、根本不同的企業法人,其間也不存在由同一法人分立為兩個法人,或者由兩個法人合并為一個法人等企業法人主體資格延續的情況,故該33號復函第四條的規定并不適用于本案。綜上,金泰公司認為,一審判決認定潘小玲在德勝公司的工作時間可以連續計算為在金泰公司的工作時間屬于適用法律錯誤。三、一審判決認定潘小玲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合法要求并由此認定金泰公司終止雙方勞動關系屬于單方解除合同完全屬于適用法律錯誤。(一)潘小玲根本不符合《勞動法》所規定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我國《勞動法》第二十條規定:“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從以上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勞動法》規定的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形包括以下必要條件:1、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2、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的時間達到十年以上;3、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4、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本案中,金泰公司是2003年4月11日新設成立的中外合作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金泰公司與潘小玲之間勞動關系,從建立至終止不過一年的時間。如上所述,金泰公司與德勝公司之間并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企業法人合并或分立的情形,潘小玲在德勝公司工作后在金泰公司工作的經歷并非為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況且,德勝公司于1997年1月20日成立,即便是從德勝公司最初成立開始計算,潘小玲的工作時間也不滿十年,其所主張應連續計算的工齡,實際上是在德勝電機廠、德勝公司、金泰公司三家不同企業法人的工作時間總合,而三家不同的企業法人均是相互獨立,各不相干的,并非是企業法人的分立或者合并,并非是同一企業法人主體資格的不同形式的延續。根據金泰公司提供的證據所示,在潘小玲勞動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前,金泰公司就已經通知潘小玲辦理勞動合同續簽的有關事宜,并提出在保持原勞動條件和待遇不變的情況下簽訂一年期的勞動合同。但是,潘小玲拒絕按照金泰公司的要求續簽勞動合同,并提出了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無理條件。金泰公司最終于2003年5月15日宣布終止雙方勞動關系。因此,事實上金泰公司與潘小玲并未就續簽勞動合同達成共識。綜上,潘小玲僅在金泰公司工作一年,其在順德電機廠、德勝公司、金泰公司工作的經歷并非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并且金泰公司與潘小玲雙方并未同意續簽勞動合同,因此,潘小玲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無理的,顯然并不符合勞動法所規定的條件。一審判決簡單錯誤地認定潘小玲在德勝公司的工作時間應連續計算為在金泰公司的工作時間,并以此為基礎認定潘小玲關于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要求合法,這是完全錯誤的。(二)潘小玲與金泰公司之間勞動關系屬于因為勞動合同期限屆滿而終止,一審判決認定雙方勞動關系終止系因金泰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由此判令金泰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完全屬于適用法律錯誤。我國《勞動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國家另有規定的,可以從其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旅行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本案中,潘小玲與金泰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期限于2003年4月30日屆滿,但是在勞動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后,由于雙方繼續商議續簽勞動合同的有關事宜,故潘小玲一直在金泰公司工作至2003年5月15日。由于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金泰公司于2003年5月16日發布公告宣布終止雙方勞動關系。根據以上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規定,首先,由于潘小玲根本不符合《勞動法》所規定的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因此,潘小玲在原勞動合同約定期限屆滿后繼續在金泰公司工作而與金泰公司形成的事實上的勞動關系不應視為無固定期限勞動關系,而應當視為按照原條件繼續履行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其次,根據上述《勞動法》第二十三條、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意見》第38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在原勞動合同約定期限屆滿的情況下,由于雙方未能就續簽勞動合同達成一致意見,故金泰公司有權隨時終止雙方勞動關系而不構成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無須給予任何經濟補償或賠償。因此,一審判決顯然由于錯誤認定雙方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而錯誤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綜上所述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2、駁回潘小玲的全部訴訟請求;3、判令潘小玲承擔本案一審、二審全部訴訟費用。
上訴人金泰公司在二審期間提交了下列證據:
順德電機廠和德勝公司的工商登記資料,證明三家企業是完全不同的公司。被上訴人潘小玲對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對其證明內容有異議,因為工齡與工商登記的主體不同,德勝公司與金泰公司沒有依據國家的有關規定給予補償,根據規定工齡應合并一起計算。原審被告德勝集團、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對該證據沒有異議。
被上訴人潘小玲答辯稱:一、勞動部辦公廳對《關于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計發經濟補償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第3條指出:勞動合同制度實行以前原固定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應當作為計發補償金的年限。第4條指出:因用人單位的合并、兼并、合資、單位改變性質、法人改變名稱等原因而改變工作單位的,其改變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廣東省勞動廳《關于如何確定職工本企業連續工作時間問題的復函》指出:企業分立前(含新成立)的工作時間,應計算作分立后單位的連續工作時間。勞動部和廣東省勞動廳的上述規定,是有關職工工齡(連續工作時間)的政策性規定。潘小玲等17人原是順德電機廠的職工, 1997年1月順德電機廠轉制改名為德勝公司,2002年4月德勝公司與美國金納科技亞洲控股公司組建成立金泰公司,潘小玲成為金泰公司的職工。在從順德電機廠轉為德勝公司再轉為金泰公司職工的二次轉變單位的過程中,潘小玲等17人沒有得到任何經濟補償,依照勞動部和廣東省勞動廳的上述規定,其在順德電機廠和德勝公司的工作時間,可以作金泰公司的連續工作時間,一審判決認定潘小玲等17人的工作時間均超過10年是正確的。另在金泰公司與羅厚源、郭德強、周敏杰、黎啟源勞動爭議一案中,從金泰公司與羅厚源等4人的終止勞動關系協議書可見,金泰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數額實際上包含順德電機廠、德勝公司期間的補償,即金泰公司實際上是承認在順德電機廠、德勝公司的工作時間應計算為潘小玲的連續工作時間。二、潘小玲等17人在2003年4月30日勞動合同期滿后,一方面繼續在原崗位工作,另一方面要求與金泰公司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但遭到金泰公司的無理拒絕。其后潘小玲等17人在2003年5月15日聯名投訴到倫教勞動所,但第二天就讓金泰公司公告除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根據《勞動法》第二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未簽訂的,視為雙方之間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一審判決依照《勞動法》第二十條和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認定屬于金泰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判令金泰公司承擔經濟補償正確。三、與潘小玲同時被解雇的員工有400多人,他們中既有勞動合同未滿提前解除的,也有合同期滿而終止的,他們全部都得到了公司補償,唯有潘小玲等17人在合同期滿本應繼續留用,但因行使《勞動法》20條所規定的權利,遭到金泰公司的除名,并拒絕補償。金泰公司公告開除潘小玲等17人的行為,是漠視勞動者享有《勞動法》第20條所規定的權利的行為。對此金泰公司必須承擔責任。另外,本案即使按修改前的《廣東省勞動合同管理規定》,金泰公司也應支付生活補償費。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準確,請求二審法院予以維持。
被上訴人潘小玲在二審期間提交了下列證據:
一、關于辦理簽訂勞動合同的指引、羅厚源等四人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協議書,證明工齡的計算是金泰公司也認為應包括德勝電機廠和德勝公司的工齡。上訴人金泰公司、原審被告德勝集團、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認為不屬于新證據,因是復印件,故對其真實性不予確認,對于羅厚源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協議書,因金泰公司是代德勝公司給付工資,所以應該分開兩段工齡計算。
二、德勝公司的章程,證明德勝公司的股份潘小玲都有出資認購,占有股份,所以德勝公司與金泰公司是有關系的。上訴人金泰公司、原審被告德勝集團、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對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這可證明順德電機廠與德勝公司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法人。
原審被告德勝集團、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答辯稱:金泰公司上訴合理合法,請求二審法院依法予以改判。
原審被告德勝集團、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交新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二審查明:德勝公司與德勝集團于2002年4月20日作出順機字第[2002]001號《關于勞動關系變更的處理決定》,該決定第四條第2點規定:對于原有在德勝公司工作的勞動者,勞動合同尚未期滿且剩余時間在一年以上的,由金泰公司繼續履行,一年后金泰公司不愿繼續履行而解除勞動合同的,則按照法規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其中勞動者在金泰公司工作部分由金泰公司補償,在德勝公司工作部分由德勝公司補償。第4點規定:勞動合同期滿不再續簽的,在未有新的勞動法規之前,按目前《廣東省勞動合同管理規定》給予補償,其中勞動者在金泰公司工作部分由金泰公司補償,在德勝公司工作部分由德勝公司補償,若有新法規定按新法規執行。第五條規定:如果出現第四條所規定的補償情況,由德勝公司與德勝集團共同負責補償及承諾執行。金泰公司在一審的庭審過程中對該決定表示沒有異議。
本院認為:在有關法律法規并未對勞動者連續工齡應如何計算作出規定的情況下,勞動部辦公廳就勞動者改變工作單位時的工作年限計算問題向河北省勞動廳作出的復函可予參考適用。該復函第四條認為:因用人單位的合并、兼并、合資、單位改變性質、法人改變名稱等原因而改變工作單位的,其改變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 “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本案中,潘小玲原為順德電機廠的職工,因順德電機廠轉制為德勝公司而又與美國的金納科技亞洲控股公司合資成立金泰公司,因此,對于潘小玲在與金泰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后的工齡計算,應把在順德電機廠、德勝公司的工作年限計算在內,金泰公司認為潘小玲的工齡不應連續計算缺乏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條規定:“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本案中,潘小玲先后與順德電機廠、德勝公司及金泰公司建立勞動關系,上述用人單位之間具有連續性,且依照有關規定潘小玲的工齡也應連續計算,因此,潘小玲在上述用人單位工作應視為在同一用人單位工作。因雙方均同意續延勞動合同,只是對續延的期限有爭議,現潘小玲的連續工作年限已達到10年以上,在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提出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時,作為用人單位的金泰公司應予同意,但金泰公司在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時單方作出終止勞動關系的決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應視為金泰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金泰公司認為潘小玲不符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的主張缺乏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對此本院不予支持,金泰公司應按照潘小玲的連續工齡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
關于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應否承擔責任的問題。從實體處理上看,根據德勝公司與德勝集團共同作出的《關于勞動關系變更的處理決定》規定,勞動者勞動合同期滿不再續簽的,應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補償,對于在德勝公司工作期間的部分由德勝公司補償,在金泰公司工作期間的部分由金泰公司補償,在出現需要補償的情況時由德勝公司與德勝集團共同負責補償及承諾執行。基于德勝公司在2003年9月27日已注銷,其原股東為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因此,對于金泰公司因與潘小玲終止勞動關系而導致的補償金給付責任,潘小玲在金泰公司工作期間的補償部分應由金泰公司承擔,結合德勝公司與德勝集團在《關于勞動關系變更的處理決定》中第五條的規定,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須對該部分的補償承擔連帶責任;對于在順德電機廠、德勝公司工作期間的補償部分,應由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共同承擔。從程序處理上看,雖然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在仲裁過程中未被列為當事人,但本案訟爭的爭議已經過勞動仲裁程序,上述主體與本案具有密切利害關系,其在訴訟程序中被追加為當事人且須承擔民事責任的,為減少當事人的訟累,法院應對此作出判決。潘小玲雖并未就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須承擔責任提出上訴,但金泰公司基于原審判決其全額承擔經濟補償金,并已就經濟補償金的給付問題提出上訴,該上訴涉及到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應否承擔經濟補償金給付責任的問題,而原審判決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無須承擔責任確有錯誤。綜上,原審判決認為潘小玲要求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承擔責任缺乏依據不當,本院對此予以改判。潘小玲的工齡為19.5年,根據有關規定應按20年給付經濟補償金,但由于潘小玲對原審判決按照19年計算經濟補償金沒有異議,這是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處分,對此本院予以支持。由于雙方對潘小玲在金泰公司工作一年沒有異議,故金泰公司應向潘小玲支付的經濟補償金為1510.89元(1510.89元/月×1個月),額外經濟補償金為755.45元(1510.89 元×50%),并由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對此承擔連帶給付責任;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及德勝集團應向潘小玲支付的經濟補償金為27196.02元(1510.89元/月×18個月),額外經濟補償金為13598.01元(27196.02元×50%)。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3)順法民一初字第03839號民事判決第二項;
二、變更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3)順法民一初字第03839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上訴人順德金泰德勝電機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被上訴人潘小玲支付經濟補償金1510.89元及額外經濟補償金755.45元,順德市德勝集團有限公司、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對上述應付款項承擔連帶責任;
三、順德市德勝集團有限公司、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被上訴人潘小玲支付經濟補償金27196.02元及額外經濟補償金13598.01元;
四、駁回被上訴人潘小玲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合共100元,由上訴人順德金泰德勝電機有限公司負擔50元,原審被告順德市德勝集團有限公司、謝建雄、朱藝斌、羅維滿、梁小華、馮信林負擔5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許 暖 安
代理審判員 陳 治 艷
代理審判員 麥 嘉 潮
二○○四年 六 月 二 日
書 記 員 黃 健 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移交清單(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撤銷緩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恢復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拘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罰款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再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報告(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刑事申訴案件用)
2020-10-14驗明正身筆錄(執行死刑用)
2020-10-14通知證人出庭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糾正不當判刑裁定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安排律師會見非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審批表
2020-10-14死亡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立案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理由審查意見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