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東民一終字第74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崔玉堂,(略)。
二上訴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張延娥,女,山東天地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尚風,(略)。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國瑞,(略)。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國美,(略)。
三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楊勁松,山東三角洲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董子典,(略)。
上訴人崔玉堂、紀如貴因與被上訴人尚風、劉國瑞、劉國美、董子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墾利縣人民法院(2002)墾民初字第387號民事判決,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2年8月28 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紀如貴、崔玉堂,被上訴人尚鳳及委托代理人楊勁松,被上訴人董子典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01年6月27日上訴人崔玉堂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簽訂購房合同,購買了該公司座落于墾利縣中興小區的一宗房地產。2002年3月17日上訴人崔玉堂、紀如貴與被上訴人董子典簽訂拆房協議書,約定由董子典負責拆除上訴人指定的建筑物。還約定“在拆除和垃極運輸過程中如發現(生)事故、均由乙方(董子典方)自己承擔責任,甲方(上訴人方)一律不管”。 2002年3月19日董子典找到董集鄉劉家村劉美玉、劉光友讓他們負責找人施工,劉美玉、劉光友即組織了劉興義等施工人員;又約定劉美玉、劉光友的工錢是每人每天40元,其他人員每人每天32元,午飯由董子典負責;工錢由董子典付給劉美玉和劉光友,由他們負責發放。2002年3月20日施工人員對董子典承包的墾利縣中興小區九號住宅樓進行拆除。在拆除過程中,四樓的樓板突然斷裂,站在四樓工作的劉興義摔至二樓,劉興義被送到墾利縣人民醫院搶救無效當日死亡,共支出醫療費560元,喪葬費370元。
另查明,受害人劉興義,男,1953年8月 28日出生,山東省墾利縣董集鄉劉家村農民;妻子尚風,1954年12月17日出生,同村村民;子劉國瑞、女兒劉國美均出生于1979年1月5日,同村村民。2001年度山東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9977元。同年度墾利縣農民勞動力純收入1770元。
上述事實根據一審審理過程中,三方當事人提供的書面協議書、證人劉美玉、劉光友、王云祥的出庭證言、醫療費用收據、死亡證明、戶口證明、統計局統計證明、拆房協議書、房地產買賣契約、房產證等書證予以認定。
原審認為,三原告作為劉興義的近親屬,對劉興義的死亡要求賠償符合法律規定,應予支持;劉美玉、劉興友受董子典的委托找劉興義等人干活,工錢均是由董子典支付,充分說明董子典與劉美玉、劉興友在找劉興義等人干活時是一種法律上的委托關系,而不是雇傭關系,基于委托關系產生的法律后果應由委托人董子典承擔。董子典與受害人劉興義之間的雇傭關系成立,董子典作為雇主對雇員劉興義在從事雇傭勞動中受到的傷害應承擔民事責任;被告崔玉堂、紀如貴作為樓房的所有者,在與董子典簽訂拆房協議時既不對董子典有無拆樓資質進行審查,又不對董子典有無合法的拆樓手續進行審查,主觀上存在過錯,對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應當對劉興義的死亡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原告請求的賠償項目、依據的標準符合法律規定,其請求的賠償數額20萬元,低于依法應獲得的賠償額,原告的請求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九條之規定,作出一審判決:一、被告董子典賠償三原告各項損失16萬元。二、被告崔玉堂、紀如貴賠償三原告各項損失4萬元。一、二項均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通過一審法院向三原告付清。案件受理費 5510元、實際支出費 2755元,由被告董子典承擔6612元,被告崔玉堂、紀如貴承擔 1653元。原告預交的訴訟費用不再返還,由三被告于判決生效后三日內依據各自承擔的份額直接支付給原告,被告拒絕支付的原告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二上訴人對一審判決不服,提出相同的上訴請求和理由。上訴請求改判二上訴人不承擔賠償責任。提出如下理由:一、二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董子典之間是樓房拆除承攬合同關系;被上訴人董子典與受害人劉興義屬于雇傭關系;二上訴人與劉興義之間則不存在任何法律關系,對劉興義沒有賠償責任。二、在施工中劉興義明知樓板的載重量有限仍猛擊樓體,造成樓板斷裂,墜落身亡,自身也有過錯,應當自行承擔一定的過錯責任。三、按照雇員與雇主的責任關系,對劉興義的賠償責任只能由雇主董子典承擔,劉興義有過錯的,可以減輕雇主的責任。四、受益人作為賠償主體前提必須是受害人提供的是義務幫工。但是二上訴人與董子典簽有拆樓協議,是有償合同。五、一審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錯誤。董子典系承攬了二上訴人的拆樓工程,為防止意外,還對安全事故的責任作了特別約定。綜上判決二上訴人承擔賠償責任錯誤,應予糾正。
被上訴人尚風、劉國瑞、劉國美答辯稱,上訴人沒有對拆樓的施工者進行資質審查,違反了《城市房屋拆遷條例》,存在明顯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本案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6條的規定。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當,應予駁回。
被上訴人董子典答辯稱,我讓劉美玉、劉光友找人拆樓時就已講好,拆樓的事情和具體人員都由他們負責,劉興義是劉美玉、劉光友找的,我不應當承擔責任。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董子典組織人員對所承包的樓房進行拆除,合同生效后,董子典作為樓房的實際管理人,未盡管理義務,沒有對危樓進行科學管理,沒有對拆除人員進行合理地組織安排,以致樓板斷裂致施工人員劉興義死亡,董子典應當對損害的發生承擔主要的侵權責任;上訴人紀如貴、崔玉堂是被拆樓房的所有人,在與董子典簽訂拆房協議時明知董子典僅是普通的農民土建隊的組織者,不具有拆除樓房的資格、技術和管理水平,仍將拆除工程承包給董子典個人,放任了違法施工行為的發生,對施工導致的損害亦應承擔一定的過錯責任,原審對責任的認定和賠償比例的劃分較為合理。上訴人雖與董子典在拆除協議中約定了對施工中的事故概不負責,但當事人的約定并不能排除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能免除因過錯致人損害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上訴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510元由二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溫 剛
代理審判員 王海蓉
代理審判員 翟玉芬
二○○二年九月九日
書 記 員 劉蓬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調卷函(審理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用,樣式一)
2020-10-14申訴狀(民事)
2020-10-14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執行書
2020-10-14上訴答辯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單位犯罪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或者不予核準有特殊情況的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同意或者不同意移送管轄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驗明正身筆錄(執行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出庭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申請書
2020-10-14×××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審批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予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