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東民終字第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邵忠銀,女,1954年9月13日出生,漢族,農民,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鄉北李村人,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宋連山,男,1954年2月27日出生,漢族,農民,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鄉北李村人,住該村,系上訴人之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邵云龍,男,1952年5月5日出生,漢族,農民,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鄉北李村人,住該村。
原審原告邵忠新,女,1957年8月1日出生,漢族,農民,濱州市濱海鄉西河楞村人,住該村。
上訴人邵忠銀因與被上訴人邵云龍法定繼承一案,不服河口區人民法院(2001)河民初字第291號民事判決,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2年1月2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邵忠銀、被上訴人邵云龍到庭參加訴訟。原審原告邵忠新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本案缺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上訴人邵忠銀、原審原告邵忠新與被上訴人邵云龍系同母異父兄妹。邵云龍的生父去世后,母親孫殿榮與邵長生再婚并生育二女邵忠銀和邵忠新,邵云龍亦隨母親與邵長生共同生活。邵忠銀、邵忠新相繼在1978年、1980年結婚。1992年邵長生去世,時81歲,1999年3月孫殿榮去世。在處理孫殿榮喪事時,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達成協議,約定喪事所需費用由邵忠銀、邵忠新負擔,邵云龍不得干涉;因邵云龍已盡了贍養義務,邵忠銀、邵忠新不得向邵云龍提出任何要求。
上訴人邵忠銀主張被上訴人邵云龍現在居住使用的四間房屋及東面三間土屋和位于后鄰1985年向同村王學習購買的三間房屋,共十間房產均系父母生前出資購建,屬于遺產,要求予以繼承。被上訴人否認十間房產屬于父母的遺產,主張系被上訴人的個人財產。1992年東營市河口區土地管理局核定爭議房產占用土地使用權人為邵云龍。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喪事處理協議、土地使用權證書等在案證實。上訴人和被上訴人還分別出具了有利于自己主張的書面證人證言。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對其主張繼承十間房子及庭院的請求,既無充分的理由,也無確鑿的證據支持。法院經調查也未查明有遺產存在的事實。故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00元、實支費100元均由原告負擔。
邵忠銀對一審判決不服,上訴請求依法確認上訴人對遺產享有法定繼承權,繼承房屋四間。理由是,上訴人主張的十間房屋是父母生前勞動積累,應屬于遺產。上訴人在父母生前盡了大量贍養義務,應享有繼承權。在一審中,證人李凡忠出具了內容不同的兩份證言,該證人的證言依法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不能證明上訴人取得十間房屋及院子的住宅使用權。被上訴人未盡贍養義務,為搶奪遺產偽造證據,應受制裁。
被上訴人答辯稱,原審判決正確,要求駁回上訴人的無理要求。
原審原告邵忠新未提出陳述意見。
本院認為,上訴人、被上訴人均提供了證人證言證實自己的主張,反駁對方觀點。對于十間房產是否屬于遺產,上訴人沒有其他有效的證據予以佐證,原審認為證據不足,駁回訴訟請求并無不當,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00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李貫英
代理審判員 王海蓉
代理審判員 紀紅廣
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
書 記 員 周愛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案卷目錄
2020-10-14民事起訴狀(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民事訴訟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終止審理用)
2020-10-14刑事答辯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逮捕決定書(自行決定逮捕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訊問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管制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專用介紹信(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回執
2020-10-14適用簡易程序建議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出庭通知書
2020-10-14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報告書
2020-10-14提供法庭審判所需證據材料意見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回避/駁回申請回避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拘留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