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贛中民一終字第168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李炎明,男,成年,漢族,住會昌縣汽車站。
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清華,男,成年,漢族,住會昌縣公路局對面。系李炎明之子。
兩上訴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文東華,江西昌遠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汪陽林,男,1969年10月出生,漢族,農民,住會昌縣周田鎮秧排村楊新小組。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汪恒基,男,1950年3月出生,漢族,農民,住會昌縣周田鎮秧排村楊新小組。
兩被上訴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汪漢斌,江西昌遠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上訴人李炎明、李清華因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會昌縣人民法院(2006)會民一初字第50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因門嶺中巴車隊解散,2006年6月13日,由兩原告為甲方,被告李清華為乙方訂立了一份門嶺中巴車隊股份轉讓協議。協議載明:甲方將原值每股1萬元的股份共9股以每股6000元價轉讓給乙方;自協議訂立之日起的股份由乙方享有權益并承擔風險;在此以前的債權債務由甲方自負;協議由雙方簽字后生效,不得反悔,如有違約,違約方應付違約金20000元給對方。次月17日,門嶺中巴車隊負責人簽發對原車隊每股1000元公積金發放表并開始發放。當原告得知后前去領取時,其兩原告共9000元的公積金已被被告李炎明領去,而原告向被告李炎明要求反還卻遭到了拒絕。據此,兩原告訴至原審法院,請求判決兩被告歸還9000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庭審中,兩原告又增加訴訟請求,要求判令被告支付違約金20000元,但未在指定時間內繳納受理費。
一審法院認為,兩原告的原門嶺中巴車隊的股份轉讓協議是與被告李炎明之子李清華一人簽訂的,李清華系完全行為能力人,其父李炎明領取兩原告的公積金與李清華及股份轉讓協議均無任何關系,故兩原告將李清華列為被告與事實不符。兩原告在庭審中增加的訴訟請求,因未繳納受理費,應作自動撤回該項請求處理。被告李炎明領取兩原告的股份公積金既無事實依據,更無法律依據,應返還給兩原告,對兩原告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據此,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5條、第117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30條之規定,作出判決:一、限被告李炎明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日內返還兩原告9000元;二、駁回原告要求李清華共同返還9000元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60元,由被告李炎明負擔。
上訴人李炎明、李清華不服該判決提起上訴稱,一、訟爭的9000元公積金,是門嶺中巴車隊股東大會決議從每月承包費中提取25%所積累的公積金的一部分,屬于中巴車隊資本,不是股東的債權。被上訴人不是中巴車隊的現有股東,無權享受車隊解散時股東享有的利益。一審判決該公積金歸被上訴人所有,既無合同依據也無法律依據。二、本案的爭議焦點是訟爭的公積金是否屬于股東債權,應由上訴人領取還是被上訴人領取。但一審判決對公積金的性質沒有作任何認定,對其歸屬也沒有作任何評判,回避了本案的焦點,全不講理,硬把該公積判給了被上訴人。三、一審以上訴人李炎明沒有直接與被上訴人簽訂轉讓協議為由判決將訟爭的公積金返還給被上訴人是錯誤的。一是李炎明是李清華的父親,李炎明委托李炎明代理領取有何不可,且即使李炎明是無權領取,李清華沒有異議,也無不可。因此,要求撤銷原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汪陽林、汪恒基辯稱,一、訟爭的9000元公積是被上訴人作為車隊的股東期間逐月從上訴人的紅利中提取所積累起來的。二、車隊是沒有進行工商登記的個人合伙性質的企業,并不是公司,訟爭的公積金不是《公司法》意義上的公積金,不是上訴人稱的公司資本。按原車隊股東大會的決定,會昌縣長運公司收購車隊時,收購的是車隊的車輛和線路牌經營權,每股價6011.6元,而并沒有收購該公積金。所以,車隊分配財產時分二次分配,一次是“門嶺中巴車隊資產轉讓分配”,一次是公積金分配。如果車隊不提取該公積金,股東每月就可以多分到25%的紅利。從公積金的來源、作用、及車隊最后被收購的經過來看,該公積金是被上訴人對車隊的債權,應退還被上訴人,上訴人無權領取。三、依據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轉讓協議,2006年6月13日前的債權債務由被上訴人承擔,該公積金是上訴人在股份轉讓前就對車隊享有的債權。原審判決上訴人返還該公積金是合理合法的。
二審經審理查明,1、雙方均承認原會昌門嶺中巴車隊由個人合伙出資組建,未經工商登記,因此,可以認定該組織屬個人合伙性質,不屬股份有限公司。
2、雙方均承認訟爭的公積金系從原會昌門嶺中巴車隊所收承包費中提取積累。
3、被訴人主張訟爭的公積金提取的終了時間至2006年5月份,上訴人主張從2004年6月份開始,共20個月。因上訴人所主張的時間并未超過被上訴人主張的時間,可以認定該公積金提取的終了時間至2006年5月份。
二審認定的其他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合伙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伙人共有。本案中,原會昌門嶺中巴車隊并未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屬個人合伙組織。因此,從其所得的承包費中提取積累的財產并不是上訴人所稱的《公司法》所指公積金,而是合伙經營積累的財產,應歸合伙人所有。且該財產是在被上訴人出資期間的積累,在合伙組織進行分配時,被上訴人得有權主張分配,屬被上訴人享有的債權。因此,上訴人主張該款屬公司資本,為股東財產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按雙方訂立的股份轉讓協議,明確約定轉讓前的債權歸被上訴人所有,被上訴人并未將該債權轉讓給上訴人,故該款應歸被上訴人所有,上訴人無權享有。因此,上訴人李炎明無論是代理上訴人李清華還是其本人領取該款都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其領取該款的行為侵犯了被上訴人的權利,應將該款返還給被上訴人,所以,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基本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3條第1款第1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
審 判 長 曾 軍
審 判 員 袁 海
代理審判員 胡碧華
二00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書 記 員 李 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復核死刑改判用)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根據授權核準死刑用)
2020-10-14刑事判決書(復核類推案件改判用)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訴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單位犯罪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死刑的情況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合議庭評議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提押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法醫技術鑒定委托書(委托法醫鑒定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有期徒刑、拘役用)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回執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糾正違法通知書
2020-10-14糾正審理違法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受指令人民檢察院)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