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東民四終字第3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孟凡龍,男,1967年2月6日出生,漢族,東營市廣饒縣陳官鄉孟莊村農民,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高金鳳,山東齊征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廣饒縣陳官鄉孟莊村村民委員會。
負責人:孟凡敏,系該村黨支部書記,現主持該村委會工作。
委托代理人:孫瑞璽,山東達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樊利波,山東達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孟凡龍為與被上訴人廣饒縣陳官鄉孟莊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稱孟莊村委會)農業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東營市廣饒縣人民法院(2003)廣民初字第54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孟凡龍及委托代理人高金鳳、被上訴人負責人孟凡敏及委托代理人孫瑞璽、樊利波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1998年5月28日,孟凡龍與孟莊村委會簽訂一份荒堿地承包合同,約定合同履行期限10年,自1998年10月1日起至2008年10月1日止,每年交納承包費80元,承包畝數 8畝,一方違約罰違約金500元,如個人荒棄,加罰其承包費額2倍的荒棄費等條款。合同訂立后,孟凡龍按約種植并交納了承包費。
2003年春季,陳官鄉實施林業開發和路域綠化,秋季實施農業開發,共占用孟莊村委會耕地270余畝,導致全體村民土地資源分配嚴重不均。9月20日左右,經征求全體村民意見,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有79.61%的村民同意全部調整土地,并報鄉人民政府批準,于10月份進行了全部調整,現已分配到戶。
孟凡龍訴請法院認定孟莊村委會擅自解除合同的行為無效,并判令繼續履行合同及支付違約金500元。
原審法院認為,雙方簽訂的荒堿地承包合同為有效合同,雙方對該地塊是否屬于荒堿地的爭議不影響合同的效力。至2003年9月,雙方已按約定履行了相應義務,孟莊村委會以自身違反民主議定原則為由要求確認合同無效,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的規定,不予支持。由于2003年陳官鄉政府進行統一開發,占用了部分耕地,導致全體村民土地資源分配不均,經征求全體村民的意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并報鄉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了土地調整,收回土地、重新進行了分配,致使荒堿地承包合同事實上不能履行,孟凡龍請求繼續履行合同,理由不當,不予支持。由于孟莊村委會的土地調整和重新分配行為造成了荒堿地承包合同事實上不能履行,應承擔違約責任,孟凡龍要求孟莊村委會支付違約金,理由正當,予以支持。據此判決:一、孟莊村委會支付孟凡龍違約金500元,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內支付;二、駁回孟凡龍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孟凡龍負擔50元,孟莊村委會負擔50元。
孟凡龍不服,上訴請求撤銷原判,認定被上訴人解除合同的行為無效,判令繼續履行合同并承擔違約責任。其依據的主要理由是:一、被上訴人解除合同無事實和法律依據。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23條規定:“承包合同的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可能發生引起合同變更的事項作出約定的,人民法院在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時,可以從其約定。”本案承包合同第8條約定只有在油田占地時,被上訴人才可解除合同。而被上訴人解除合同的理由是鄉政府統一路域綠化和農業開發占用200多畝土地,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并報鄉政府批準。該理由既不屬《山東省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17條所規定的七種法定解除的情形,也不屬雙方約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故解除合同無事實和法律依據。二、被上訴人口頭解除合同,程序違法。被上訴人只是在村廣播中通知上訴人解除合同,違背《條例》第18條關于“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應當及時通知對方,與對方達成書面協議。當事人一方不經對方同意擅自變更、解除合同或者不按程序變更、解除合同的,其變更、解除行為無效,應當向對方支付違約金,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負責賠償,對方要求繼續履行的,承包合同管理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繼續履行”的規定,其行為因程序違法而無效,原判認可被上訴人口頭解除合同錯誤,應予糾正。三、原判駁回上訴人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請求錯誤。被上訴人擅自解除合同,將上訴人的承包地以口糧田分給他人,原判已認定其行為違約。根據《合同法》及《土地承包法》有關規定,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繼續履行合同合法。新分到土地者并未進行實際耕種,原判認定合同事實上不能履行錯誤,實際上是對被上訴人違法行為的放縱,依法應予糾正。
被上訴人答辯稱,一、雙方當事人之間的荒堿地承包合同已經協商解除。由于陳官鄉2003年實施林業開發、路域綠化和農業開發,共占用被上訴人耕地300余畝,造成全體村民耕地嚴重不均,甚至出現有些農戶無地可耕的情形。針對上述問題,被上訴人于2003年9月份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并征得全村2/3以上村民的同意,報所在鄉政府批準后,以廣播的形式將收回承包地、進行土地調整的通知告知了全體村民。上訴人對被上訴人解除合同的通知雖沒有明確表示同意,但是起訴前也未明確表示不同意解除合同,而且 2003年10月份上訴人所在村民小組分地時,上訴人自己或委托其他親屬參加了分地,并以抓鬮的方式象其他村民一樣重新分到了應分耕地。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4條“一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提出民事權利的要求,對方未用語言或文字表示明確意見,但其行為表明已經接受的,可以認定默示”的規定,上訴人的行為已經表明其接受了被上訴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雙方實際協商一致解除了承包合同,而非上訴人主張的被上訴人單方解除合同。二、原判認定雙方簽訂的合同不能實際履行正確。2003年10月,被上訴人所屬的三個村民小組已將土地全部調整完畢,所有耕地已全部分配到戶,部分村民已對所分到的土地進行了耕種,被上訴人不可能將已分到戶的耕地收回,再繼續與上訴人履行合同。綜上,請求法院依法公正判決,維護農村的社會穩定。
二審查明,被上訴人共有土地1522畝(含果園 100畝、承包地480畝),農戶150戶486人,共分為三個村民小組,上訴人為第一村民小組成員。2003年被上訴人調整土地前,該村除100畝果園、480畝承包地外的所有土地,已按家庭承包方式進行了承包,人均口糧田1.2畝。1998年,被上訴人發包480畝土地時,是由村民自愿承包,非人均分配,并通過抓鬮形式進行了短期承包,期限10年,該村共有65戶進行了承包,上訴人即為480畝土地的承包人之一。2003年9月,被上訴人用廣播方式通知全部收回承包地,后進行了人均分配,現已分配到戶,部分村民已經實際進行耕種管理。該事實有荒堿地承包合同、證人證言和當事人陳述為證。
二審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認定一致。
二審爭議焦點為:一是被上訴人解除承包合同是否構成違約。二是承包合同應否繼續履行,能否繼續履行。
針對爭點一,上訴人未提供新的證據。被上訴人提供了五份證據,上訴人二審庭審中同意質證。
證據1、2為孟慶海(第一小組組長)和孟慶修(上訴人叔叔、第一小組成員)的證人證言,該兩人出庭作證證實:該村從1980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一直沿用抓鬮的方式分配土地。抓鬮時,村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愿組合抓合鬮或單獨抓鬮。2003年9月,被上訴人對該村原口糧田和承包地在內的全部土地劃片后平均分配到三個小組,再由小組分配到戶。第一小組調整土地時,孟慶修負責記錄、丈量土地、分地和寫鬮,共進行了四塊土地的調整,第一塊和第二塊地中所分配給上訴人的土地,是上訴人與另外9戶共同由李辛店一人出面抓的合鬮,第一塊土地抓鬮時上訴人妻子在場,第三塊地是由上訴人的哥哥抓的合鬮,第四塊地是上訴人親自抓鬮取得土地。該村此次調整的土地已全部分配到戶,并有部分村民進行了實際管理耕種。證據3為照片5張,證明上訴人2003年9月份分地后所分得耕地的位置。證據4為照片1張,證明被上訴人所轄的地已經分配到各戶,有的戶耕種小麥,證明爭議的承包合同無實際履行的可能。證據5為被上訴人土地情況匯總表。表中列明2003年9月份分地前全村人口地、承包地畝數及因陳官鄉開發綠化所占耕地的畝數及開發后孟莊村村耕地畝數。
上訴人對上述證據的質證意見為:證據1、2的證人證言證實上訴人只參與了第四塊地即原來口糧田的分配,沒有參與前三塊地的分配,不能證實雙方協商解除了合同。證據3、4中的照片沒有說明何人、何地、何時進行拍攝,不能證明照片上的土地是上訴人原承包的土地,被上訴人稱有些村民進行耕種不明確,不能證明被上訴人的主張,該兩份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證據5是被上訴人所列明細表,無匯總時間,缺乏證據的時間形式要件。表中對征地前后上訴人占有土地記載屬實,但對列明的有多少人沒有地等情況不清楚。
針對爭點二,上訴人二審中提供三份證據,被上訴人二審庭審中同意質證。
證據1是孟凡武、孟海停、孟凡欣、孟跟兵、孟凡成的證人證言。五證人出庭證實:被上訴人第三小組的村民2003年9月份將承包土地進行重新分配后,新分到土地戶并未實際管理耕種,而是由原承包戶進行管理耕種,2004年3月19日,第三小組組長孟海停宣布該組分配土地無效,因此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的承包合同能夠繼續履行。
證據2、3為書證兩份,分別是陳官鄉人民政府對本案處理意見和廣饒縣信訪局局長、陳官鄉政府鄉長對本案書面意見,證明當地政府對土地承包合同的看法。
被上訴人對上述證據的質證意見為:證據1的證人證言不屬實。孟海停一審時是作為被上訴人的證人出庭作證的,證明了新分配耕地戶已管理使用了土地,現二審又證明該村土地未分配到戶并由原承包人進行管理,證言前后矛盾。其他的四位證人均是對第三小組的有關問題作證的,與第一小組村民的上訴人無關,且其證言是在孟海停聲明作廢的前提下作出的,不具真實性。證據 2、3是真實的,但與被上訴人無關。
本院認為,本案發生的背景是因陳官鄉人民政府 2003年進行統一林業、農業開發和路域綠化,占用了被上訴人部分耕地,導致全體村民人均占有土地資源嚴重不均,部分村民無地耕種。因土地既是當地農民重要的生產資料,更是其重要甚至唯一的生活來源和生活保障,在此情形下,經大部分村民提議,被上訴人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了調整土地方案,后征求了全村村民意見,并有79.61%村民同意全部調整,被上訴人以廣播的形式決定解除含本案承包合同在內的480畝承包土地的所有合同,將土地收回并重新進行調整,調整方案已報請陳官鄉人民政府批準。
因被上訴人對該村口糧田和承包田采取了不同的承包方式,根據其承包主體和承包方式的特點判斷,包括涉案荒堿地承包合同在內的480畝土地實際上不屬于《土地承包法》規定的家庭承包范疇。鑒于1998 年該村已經形成兩田制的歷史現狀,參照《土地承包法》中對其他方式承包采用債權保護原則的立法精神,本案承包合同應適用民法通則或合同法的相關規則進行調整和規范。上訴人上訴主張按《土地承包法》中有關對家庭承包進行物權保護的原則和規定處理本案不妥,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被上訴人解除承包合同是否構成違約問題,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違約不能成立。理由一、被上訴人二審提供的五份證據,能夠相互印證,與本案爭議事實存有關聯性,是合法有效證據,本院依法予以采信。根據孟慶修和孟慶海兩人的證言,可以證明下列基本事實:2003年9月下旬和10月初,被上訴人將全村土地重新調整分配過程中,上訴人親自參加了第一小組其中一塊土地的抓鬮分地,該行為已表明上訴人接受了被上訴人解除承包合同的意思表示。理由二、對上訴人所在小組其余三塊土地的分配中,上訴人雖未親自進行抓鬮,但均系其親屬或他人代為抓鬮分地。結合該村多年來形成的村民自愿組合抓合鬮的分地習慣,可以認定上訴人雖未親自參與但已委托他人代抓合鬮的事實。綜上,被上訴人以廣播的形式要求解除合同后,雖然雙方未就合同解除事項達成書面意見,但上訴人以其行為表明已接受了被上訴人解除承包合同的意思表示,故本案荒堿地承包合同已經雙方實際解除。
鑒于承包合同已經解除,故雙方關于承包合同應否或能否繼續履行的爭執已無實質意義。上訴人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于法無據,原判不予支持正確,本院予以維持。鑒于上訴人對所承包土地進行了部分改良投資,增強了土地的生產能力,因此在承包合同提前解除后,被上訴人應給予適當經濟補償,具體標準可參照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數額進行補償。
綜上,原判在被上訴人未提供協商解除合同的相關證據下,認定被上訴人違約并判令其支付違約金正確。二審中,因被上訴人提供了新的證據而導致事實認定發生變化,本院因此予以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廣饒縣人民法院(2003)廣民初字第542號民事判決第二項及訴訟費用的負擔;
二、變更廣饒縣人民法院(2003)廣民初字第542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被上訴人補償上訴人經濟損失5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支付。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上訴人孟凡龍負擔50元,被上訴人孟莊村委會負擔5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潘 霞
審 判 員 胡松河
審 判 員 紀紅廣
二OO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書 記 員 周愛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擔保書(法人)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一審程序再審改判用)
2020-10-14刑事抗訴請求書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移交清單(刑事案件用)
2020-10-14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事務所函
2020-10-14×××人民法院收監執行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拘留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偵查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糾正違法通知書
2020-10-14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延期審理建議書
2020-10-14呈請拘留報告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申請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申請書
2020-10-14____________執行回執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