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佛中法民一終字第13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向陽,男,1966年4月15日出生,漢族,住所:佛山市禪城區垂虹路19號401房。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深圳潤迅通信發展公司佛山公司,住所:佛山市禪城區人民路80號。
法定代表人楊軍,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葉穗榮,該公司職員。
委托代理人李汪競,廣東逸生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陳向陽因電信服務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原廣東省佛山市城區人民法院(2002)佛城法債初字第18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1995年5月2日,原告向被告支付了機價,開臺費、服務費等,在被告處購買了尋呼號為9351的尋呼機一只,被告從此開始為原告提供尋呼服務,原告也按時繳納服務費。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無線尋呼行業從2001年初開始萎縮。2002年3月28日,被告所屬的潤迅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向國家電信管理局作出了擬將普通尋呼用戶轉移的情況匯報,同年4月16日,該集團公司下屬負責尋呼業務的深圳市潤迅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正式向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提出書面申請,將佛山等地區的普通尋呼用戶服務權益予以轉讓,次日,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書面批準了該項申請。同年1月28日,原告前往被告處繳納服務費,但被告只收取了原告75元,使服務期限至當年6月27日止。2002年4月底,被告在有關媒體發布了將其普遍尋呼用戶服務權益轉讓給聯通公司的公告,原告對被告的轉讓行為提出異議,經協商無果,遂成訟。
原審判決認為:原告從向被告交納尋呼機開臺費之日起,就與被告建立了電信服務合同關系,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真實,原告須按時繳納服務費,被告則為原告提供尋呼服務,該合同的主體、標的等要件均符合法律規定,為有效合同。在本案糾紛發生前,原、被告雙方均較好地履行了各自的義務,也從中獲取了相應的利益。但是,科技進步所引起的經濟形勢變遷是難以預測的。眾所周知,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無線電尋呼已無法滿足人們對信息通信的要求,尋呼用戶不斷流失,被告的經營成本則相應加重,提供尋呼服務變得越加艱難。若繼續履行原、被告雙方于1995年達成的電信服務合同,必然加劇雙方利益關系的失衡,有違法律的公平原則。這種情形,法律上稱為“情勢變更”,它與“不可抗力”有區別,“不可抗力”對合同的影響是履行不能,而“情勢變更”則造成合同的履行艱難或不必要,最終導致一方當事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由于“情勢變更”使履行合同與法律原則相悖,因而解除合同的條件應視為成就。本案中,被告在艱難條件下為原告等用戶提供服務,已不能達到訂立合同時獲取利益的目的,其要求終止履行服務合同的主張合理合法,應以支持。但因履行艱難而行使合同解除權屬于請求權,而非形成權,被告雖然為原告設定了多種安置措施,其未經原告同意擅自終止履行合同,也缺乏法律依據。原告要求被告恢復履行合同的主張,漠視了被告方的合同利益,損害了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等性,最終違反了法律規定的公平原則,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國法》第五條、第九十四條第(五)項的規定,判決:解除原告與被告之間訂立的電信服務合同。本案一審受理費50元,由原告承擔30元,被告承擔20元。
宣判后,陳向陽不服,提出上訴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原審判決中確認事實部分提到“……該集團下屬負責尋呼業務的深圳市潤迅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正式向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提出書面申請……,”其依據的應是被上訴人在一審中向原審法院遞交的一份潤迅集團公司的證明文件,證明“深圳市潤迅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在該集團公司里負責管理尋呼業務的。但被上訴人在一審向原審法院遞交的證明材料(二)和(三)中向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提出書面申請的卻是“深圳市潤迅信息通信公司”。這是典型的認定事實不清。被上訴人在一審庭后向法庭遞交了一份深圳市工商局的工商查詢復印件(并無原件)以證明其母公司“深圳潤迅通信發展公司”已變更為“深圳市潤迅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但是其本身,包括“深圳潤迅通信發展公司”在各地的子公司,卻在其母公司變更很久以后都以“深圳潤迅通信發展公司某公司”的名義收取服務費用,直到發布“轉網公告”時,甚至直到最近(2002年10月28日)都以“深圳潤迅通信發展公司某公司”的名義辦理業務。這是典型的證據不足。二、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原審判決主文中確認“……若繼續履行原、被告雙方于1995年達成的電信服務合同,必然加劇雙方利益關系的失衡,有違法律的公平原則。這種情形,法律上稱為‘情勢變更’……”,更據此提出“……(被上訴人)其要求終止履行服務合同的主張合理合法……”。但原審法院卻忽略了被上訴人擅自終止履行電信服務合同的同時卻是有另一家電信營運商繼續經營傳呼業務,難道原審法院已確認“變更”了的“情勢” 對別的電信營運商反而是“情勢不變”嗎?原審判決依據的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五)項,即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但根據“情勢變更”而解除合同并無法律規定,故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據此,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或發回重審,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
被上訴人深圳潤迅通信發展公司佛山公司答辯認為:一、上訴人認為原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主要理由是因為當時提到的兩個公司,即深圳潤迅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和深圳潤迅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原審法院沒有認定清楚。但從被上訴人所提供的證據,提出轉網申請的是深圳潤迅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把經營傳呼業務劃歸為深圳潤迅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當時組建所暫定的是深圳潤迅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但真正的工商登記是深圳潤迅信息通信有限公司。被上訴人認為當時所變更的是總公司的名稱,并不影響子公司深圳潤迅通信發展公司佛山公司的業務發展。二、對于上訴人的第二點理由,其認為原審法院所作出的判決是適用法律錯誤,被上訴人認為原審法院適用的情勢變更原則是正確的,是公平原則的延伸,因此原審法院在適用法律方面沒有錯誤。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在二審訴訟期間均未向本院提供新的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上訴人在被上訴人處購買尋呼機并交納臺費、服務費等,被上訴人為上訴人提供無線尋呼服務,雙方形成電信服務合同關系,該合同沒有違反我國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自1995年雙方形成服務合同關系之后至2002年,被上訴人一直能誠實履行合同,但正如原審判決所稱,眾所周知,隨著科技不斷發展,無線尋呼業務逐步被移動網絡電話等所取代。被上訴人在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無線尋呼用戶不斷流失,無線尋呼業務經營越顯困難的情況下,經電信主管部門同意,將普通尋呼用戶轉移,停止無線尋呼業務的經營,依法應予準許。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繼續履行電信服務合同,因繼續履行合同已不能實現簽訂時被上訴人期待的利益,雙方當事人的利益明顯失衡,有違公平原則,本院不予支持。被上訴人未經上訴人同意單方面解除雙方的電信服務合同,雖然其為上訴人設定多種安置措施,但作為合同權利人的上訴人仍有權要求被上訴人賠償因合同解除而引起的損失。由于上訴人僅請求被上訴人繼續履行原電信服務合同,根據 “不告不理”原則,本案對損失問題不予處理,當事人可以另行主張權利。原審判決解除雙方的電信服務合同不當,應予以糾正。為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原廣東省佛山市城區人民法院(2002)佛城法債初字第181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陳向陽的訴訟請求。
本案一、二審受理費各50元,合共100元,由上訴人陳向陽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黃 麗 雄
審 判 員 陳 秀 武
代理審判員 吳 健 南
二○○三年七月二日
書 記 員 邱 雪 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自訴案件反訴狀
2020-10-14人民法院減刑執行通知書(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出庭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刑事確認復查決定書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回執)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詢問證人筆錄
2020-10-14×××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鑒定結論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鑒定聘請書
2020-10-14×××看守所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監督考察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復核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予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拘留人大代表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拘留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換押證
2020-10-14罪犯病殘鑒定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