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沈陽萬利商業中心,住所地沈陽市和平區勝利北街31號。
法定代表人:佟輝,系該單位經理。
被告: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體育局,住所地沈陽市和平區沙陽路14號。
法定代表人:綦廣利,系該局局長。
委托代理人:闞俊峰,系遼寧同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沈陽萬利商業中心與被告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體育局合資合作開發房地產糾紛一案,本院于2004年1月14日受理后,由審判員董菁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關云光(主審)、審判員馬巖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3月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沈陽萬利商業中心的委托代理人房淑云,被告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體育局的委托代理人闞俊峰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03年10月24日與被告簽訂了《聯合開發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協議》。該協議對聯合開發項目的名稱與坐落地點、雙方的投入與收益、合作期限、違約責任、協議的修改和解除等權利義務關系均有明確的約定。雙方在履行協議過程中,被告于2003年11月27日通知原告解除該協議,并以書面形式通知了施工單位。被告在無協議約定和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單方解除協議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繼續履行雙方簽訂的《聯合開發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協議》,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被告辯稱:對雙方簽訂《聯合開發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協議》的事實無異議。因原告違反了區長辦公會議紀要的規定及雙方簽訂的協議約定,致使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故被告依法解除該協議的行為應得到法院的支持。
經審理查明:本案涉案工程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體育局綜合樓項目系和平區政府2003年應完成的“民心工程”之一。2003年10月24日,經原、被告協商,雙方簽訂了《聯合開發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協議》(以下簡稱《聯合開發協議》)。該協議約定,聯合開發項目為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體育局綜合樓,規劃建筑面積10,440平方米、附屬工程建筑面積(含地下停車場)1,427平方米。對于投入,雙方約定由被告投入該項目土地使用權,原告投入該項目建設施工所需全部資金,并保證竣工后被告即可進入正常使用。雙方合作期限為30年,即從2004年6月30日起至2034年6月30日止。對于責任,雙方約定被告提供土地使用權權屬證明,協助原告辦理經營文體方面業務的出租事宜,并擁有該項目的全部產權,在合作期間對綜合樓的使用進行監督。原告協助被告辦理項目審批的全部合法手續,并在合同簽訂之日向被告賬號轉入300萬人民幣作為保證金,其中200萬元由被告根據工程進展情況撥給施工單位,另100萬元作為工程質量保證金,在工程全部竣工并驗收合格后,由被告返還給原告。原告還負責該項目的工程預算,保證資金及時到位,組織建設施工和工程質量監理,竣工報告,并在保證工程質量合格的基礎上2003年12月底前主體樓封頂,2004年6月30日前驗收竣工,并向被告提交工程決算書(或工程款全部付清的證明)。對于受益部分,雙方約定被告除擁有該項目全部產權外,在合作期限內還擁有該綜合樓面積30%的使用權,處分權(含地下部分)。原告在合作期間擁有該綜合樓面積70%的使用權、收益權,且原告使用綜合樓只能從事文體事業相關的業務,不得從事其他經營活動。對于違約責任,雙方約定該項目在建設期內,如一方違約需賠償因此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原告如不按期交工,每日按工程總造價2300萬×30%×1‰賠付被告。該項目竣工后合作期內,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本合同自然終止,雙方互不承擔責任。如被告違約,被告按(剩余年限×工程造價/30%×2)賠償原告。如原告違約,被告可自行解除合同不賠償原告任何損失。合同履行期間如需修改需雙方協商并以補充協議載明,補充協議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有一方或雙方提出解除協議按合同法的具體規定辦理。雙方還約定《聯合開發協議》自雙方簽字,原告保證金到位之日起生效。協議簽訂后,原告遂組織施工單位進場施工。2003年11月27日,被告以協議約定,工程階段性目標延誤一周,合作自行解除為由通知原告終止雙方合作,原聯建合同自動解除。2003年12月9日,被告通知施工單位華農建筑公司其已解除與原告合作開發文體綜合樓協議,該文體綜合樓建設問題由被告全權負責,華農建筑公司從即日起停止與原告合作。原告與被告協商未果,于2004年1月14日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繼續履行雙方簽訂的《聯合開發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協議》。
另查明,原、被告雙方在簽訂聯建協議前,原告于2003年9月10日與沈陽華強建設集團華農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農建筑公司)簽訂了《沈陽市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施工協議書》。2003年9月12日原、被告以發包人身份與承包人沈陽華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協議約定的工期為2003年9月20日開工,2004年6月30日竣工。2003年10月25日原告又與華農建筑公司簽訂了《沈陽市文體局綜合樓項目施工補充協議》,該協議約定2004年6月30日竣工的總工期不變,但階段工期明確為2003年11月底主體封頂。此外,和平區人民政府于2003年 11月23日召開區長辦公會議,研究進一步加快區文體綜合樓建設工作。會議明確,區文體局與萬利商業中心務必在10月24日前簽訂完成文體綜合樓項目建設協議,該綜合樓主體框架在12月底前完工,明年6月底前全部竣工。萬利商業中心要與施工單位簽訂工程承包協議,約定施工單位制定冬季施工方案,并按施工進度抓緊組織施工。區文體局對施工進度進行監督,如出現工程每層進度按計劃時間延期一周情況時,區政府將收回該項工程,另行選擇建設單位,并要在文體綜合樓項目建設協議中加以明確。
還查明,被告分別于2003年10月14日、11月14日兩次收到原告支付的300萬元。后經被告同意返回給原告200萬元,用于支付工程款及購置采暖設施。
上述事實,有《聯合開發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協議》、和平國用(2000)字第815號國有土地使用證、沈規土證字02年0202號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沈規建證字03年0116號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原告與華農建筑公司簽訂的《沈陽市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施工協議書》、《沈陽市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施工補充協議》、被告與沈陽華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沈陽市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施工協議書》、原被告以發包人身份與承包人沈陽華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被告向原告、華農建筑公司發出的《通知》、交款單、收款收據、和政區辦紀要[2003]90號《區長辦公會議紀要》及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并經當事人庭審質證,本院予以確認,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2003年10月24日簽訂的《聯合開發協議》是當事人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且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為合法有效。該協議對當事人雙方均具有約束力。
關于被告提出原告在簽訂協議時未支付300萬元保證金,屬于違約行為,故其解除合同正當的抗辯理由,因原、被告雙方在《聯合開發協議》中已明確約定“本協議自雙方簽字,乙方保證金到位之日起生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的規定,原、被告簽訂的《聯合開發協議》應自雙方簽字并且原告保證金到位之日起生效,本案原、被告均在該協議簽字并加蓋公章,原告亦于2003年11月14日向被告履行了支付300萬元的義務,協議的生效條件已經成就,故該協議應自該日起生效。在上述條件未實現前,該協議并未生效,亦不存在違約責任,因此被告提出的原告未在協議簽訂之日向其帳號轉入300萬元保證金系違約行為的抗辯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被告提出原告違反《區長辦公會議紀要》的規定,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被告依法解除合同應當得到支持的抗辯理由,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的規定,本案所涉及的《區長辦公會議紀要》,無論是從主體上看,還是從形式上看,均不能表明該會議紀要具備民事合同的特征,因此該會議紀要不屬于民事合同范疇。雖然在《區長辦公會議紀要》第二條的尾部,已清楚的載明“如出現工程每層進度按計劃時間延期一周情況時,區政府將收回該項目工程,另選擇建設單位。此事項要在文體綜合樓項目建設協議中加以明確”,但原、被告在簽訂的《聯合開發協議》時,并無上述內容的約定,故被告該會議紀要為依據,認定原告違約,從而解除《聯合開發協議》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被告提出其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解除與原告簽訂的《聯合開發協議》的抗辯理由,根據該條規定,只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合同當事人才有權行使解除權,因此本案被告行使解除權的前提必須是原告有延遲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行為。現被告依據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進度計劃認定原告有違約行為,依據不足,且在雙方簽訂的協議中對于施工進度的約定,不能證明原告在被告單方解除合同時存在違約行為,故被告單方解除合同的行為,不符合我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其該項抗辯理由,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被告提出《聯合開發協議》已經約定原告違約,被告可自行解除合同,故被告解除與原告簽訂的《聯合開發協議》并無不當的抗辯理由,本院認為,雖然雙方當事人在協議違約條款中約定了被告有自行行使解除合同的權利,但被告行使解除權的前提是原告有違約行為及該項工程竣工后合作期內,而非任意行使解除權,故該違約條款對工程項目竣工前無約束力,且被告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原告有違約行為,故被告依據上述約定對解除《聯合開發協議》無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
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的問題。原告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將其訴訟請求變更為判令被告繼續履行《聯合開發協議》,而在舉證期限屆滿后庭審階段,又增加為判令被告繼續履行《聯合開發協議》并承擔違約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的規定,對于原告在舉證期限屆滿后增加的要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處理。
綜上,被告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體育局在《聯合開發協議》履行期間,單方解除協議的行為,沒有法律及事實依據,其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原告沈陽萬利商業中心現要求被告繼續履行《聯合開發協議》,理由正當,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八條、第四十五條、第六十條一款、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沈陽萬利商業中心與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體育局簽訂的《聯合開發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協議》合法有效;
二、雙方繼續履行《聯合開發和平區文體局綜合樓項目協議》;
三、駁回雙方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7,510.00元,由被告沈陽市和平區文化體育局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董 菁
審 判 員 關 云 光
審 判 員 馬 巖
二0 0 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書 記 員 韓 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裁定書(終結船舶優先權催告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回避申請書(刑事)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準許撤回上訴、抗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一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罰款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收監執行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無期徒刑用)
2020-10-14指定辯護函(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拘留決定書回執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抗訴書
2020-10-14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擔保人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詢問筆錄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