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原告李春云訴被告葛萍侵害名譽權糾紛一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0-14 · 170人看過


原告李春云訴被告葛萍侵害名譽權糾紛一案
廣東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3)香民一初字第2049號
原告(反訴被告):李春云,女,1956年12月8日出生,漢族,江西省人,住珠海市香洲銀廈廣場26棟3座402房。身份證號碼:36222719561208002X。
委托代理人:李露,廣東華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拓,男,1962年9月12日出生,漢族,廣東華大律師事務所工作。
被告(反訴原告):葛萍,女,1967年12月11日出生,漢族,湖北武漢市人,住珠海市香洲銀樺新村3棟1904房。身份證號碼:420106671211404。
委托代理人:李蘊芳,陶文鋒,廣東方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反訴被告)李春云與被告(反訴原告)葛萍侵害名譽權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春云及委托代理人李露、王拓;被告葛萍的委托代理人李蘊芳,陶文鋒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我從1997年8月至2002年8月受聘在香華實驗學校任數學教師,五年來,我本著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一代新人的宗旨,以滿腔熱情傾注于教學工作,兢兢業業,勤勉盡責,鞠躬盡瘁,在教幾年先后獲得了不少獎勵和榮譽。
2003年6月11日晚,我偶然讀到一本香華實驗學校97級601班學生畢業紀念冊上一篇名為《李老太》文章時,不禁血涌腦門,氣憤難平,內心深處驟然升起滿腔的屈辱和悲哀。這篇文章以紀實手法以下幾方面對原告進行諷刺、挖苦、侮辱、誹謗。首先從文章的標題來看,一個對孩子充滿愛心熱情施教、耐心輔導的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只是一個丑陋的“李老太”,而且“看樣子已年過半百,額頭上的皺紋像一條條蚯蚓”,“唾沫星子”滿天飛,滿嘴“酸菜味”,“與六十多歲的奶奶打個平手”,對原告予以人格上的丑化。其次,對原告進行諷刺、挖苦,由于我厲害,同學們紛紛表示“敬重”故稱之為“李老太”。文章還說:在我不厭其煩的“嘮叨”下,“數學成績還真去了點兒”。我偏愛優生“根深蒂固”,“十個手指有長短”,言外之意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另眼相看。而實際情況是我在教學工作中一向耐心輔導基礎差的學生,幫助他們努力提高成績,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大多數學生都有明顯進步,這是有目共睹的。另外文章中還描寫了我在上課時“嘴唇上下飛動”,這種典型的人格上的侮辱,實在讓我無法容忍。總之,文章通篇是旨在將原告刻畫成相貌丑陋、不講衛生、歧視差生的不受學生“敬重”的教師。看完這篇文章后,我冷靜地想了很久,我總覺得這個叫招展的小作者,為什么要寫出這樣的文章罵我?就在本周里,她還到我開的家教班上課,我在她眼里是這樣一個不稱職的老師嗎?我有理由懷疑是有人借“小學生”的筆來達到侮辱、誹謗我的目的。然而假使真是出自她的手筆,那么作為既是班主任兼語文課老師,又是紀念冊的編輯兼發行人的被告,有權利有義務對這篇漫罵、侮辱特定老師的文章,負有進行刪改的法定義務,并予以批評教育,這不僅僅是對原告名譽的保護,而且是對學生德才培養的重要一環,也是對香華學校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作風的發揚和維護,但令人遺憾的是被告不僅原文照登,而且紀念冊已廣為散發(每個學生購買5-6冊,在校教師員工人手一冊,還在不停的出售,具體冊數不詳)。從6月11日-18日我多次要求校方行政領導通知被告與我見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求盡快收回紀念冊,刪除“李老太”一文,但被告均以種種借口拒絕。無奈只得憤而提起訴訟,尋求法律保護。根據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訴訟請求:1、責令被告將香華實驗學校97級601班畢業紀念冊(《美麗的日子》)中《李老太》一文刪除;2、責令被告在香華實驗學校公告欄內張貼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的書面聲明,如果案件在601班學生畢業離校后才能審結,被告還必須在全校教師大會和601班家長座談會上公開賠禮道歉;3、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20000元;4、判令被告承擔訴訟費用
原告對其訴稱提交如下證據:
1、 教師資格證復印件;
2、 聘用教師合同;
3、 失業證復印件;
4、 “李老太“一文復印件;
5、 致香華學校各位行政領導的公開信;
6、 1999年、2000年、2002年、1983年的榮譽證書或獎狀證書復印件;
7、 感謝信復印件;
8、 鄭浩鵬的證明復印件;
9、 2003年6月15日郭順子的信復印件;
10、 2002年9月9日邱青珊的書信復印件;
11、 洪梅(學生家長)的證明復印件;
12、 郭順子、張可、陳保融的證明復印件;
13、 葉玲(學生家長)的感謝信復印件;
14、 學生獲獎名單復印件;
被告答辯并反訴稱:一、 被答辯人無證據證明《李老太》侵犯其名譽權。答辯人所在學校的學生招展作文《李老太》,因其寫作手法新穎及積極向上的風格而被錄入由答辯人主編的《美好的日子》(香華實驗學校97級601班畢業紀念冊)中。而被答辯人認為該文章侵害其名譽權而提起訴訟。但縱觀被答辯人的《民事起訴狀》,均未見被答辯人認為其名譽權被侵害的任何理由。《李老太》中主人公與被答辯人相同之處僅僅有:雙方都是李姓, 都是(或曾是)從事數學教學。但被答辯人不能因此認定“李老太”就是指自己,將自己與文中人物對號入座。
《李老太》中的主人公“偏愛優生的觀念簡直根深蒂固”,而被答辯人在其訴狀中強調其“在教學工作中一向耐心輔導基礎差的同學,幫助他們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大多數同學都有明顯進步”等等,與“李老太”這一形象截然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發表文學作品,不是以生活中的特定人的描寫對象,僅是作品的情節與生活中某人的情況相似,不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被答辯人執意認為“李老太”就指其本人,顯然是強詞奪理。
二、招展所著《李老太》屬于仿寫,人物情節也屬于借鑒,文中大量運用夸張及幽默等寫作技巧,本文作者主觀上并無對其周圍人情事物進行抵毀及譏笑的意思。比較《李老太》與《劉老太》(出處:我渴望那扇窗打開)中的《Z班老師》,漓江出版社出版),不難發現《李老太》大部分重要語句都與《劉老太》一致,包括: …兩位主人公都是數學老師,稱為“老太”的原因有兩個,同學們表示“敬重”,…故稱為“X老太”,…觀念簡直是根深蒂固。…有幾個“搗蛋分子”甚至“飄”到·, …老太一口的酸菜味等等。甚至招展的原稿中仍出現“劉老太”一名等等。 以上無不說明小作者招展在寫作《李老太》時,并沒有將周圍的人物作為原型,而僅是單純的作文仿寫罷了。作為一名十二歲的小孩,招展不可能會對自己的老師(過去的和現在的)進行所謂的“人格上的丑化”,以“諷刺、挖苦”的行為以達到“誨辱、誹謗”的目的!被答辯人把小小的招展想象成怎樣的一個小孩?如果小招展認為被答辯人是一個所謂的“相貌丑陋、不講衛生、歧視差生”的不受學生“敬愛”的教師,招展又怎么還會到被答辯人“開的家教班上課”呢?一一這一點被答辯人在訴狀中也已證實。因此, 可以肯定,小招展在寫作《李老太》時,根本就不可能有,毀損曾是其老師即被答辯人名譽的主觀過錯。
三、答辯人無需對招展的《李老太》進行所謂的“刪改”,也無需因此而承擔侵權責任。答辯人作為小作者招展的班主任及語文老師,有義務提高小作者的作文水平并對小作者水平的提高表示肯定與嘉獎。招展的《李老太》在答辯人看來,不失為一篇好文章。(雖然當時答辯人已從招展處知道此文是仿照《劉老太》而作,但為鼓勵學生們的寫作熱情及創作精神,答辯人沒有任何理由對該文進行刪改及批評。而答辯人也十分認同《劉老太》等作品的評點老師郭振武的看法:文章寫作手法新穎,形式不拘一格,采用廖廖數筆,抓住人物的特點和神態,勾勒出人物形象,是較典型的人物速寫。這種“漫畫”的手法比較特殊,初看好似在丑化,其實是在美化。其中心思想和內容是積極、健康、清新、向上的。作為語文老師的答辯人,面對學生如此佳作,又怎忍心刪改又如何刪改?又因為《李老太》中對“李老太”的特點描述與答辯人的同仁(包括曾為同事的被答辯人)均無任何相同或相似之處,試問答辯人又從何意識到該文主人公形象影射被答辯人?又如何從該文有侵權的可能而考慮對《李老太》予以刪改或不予刊登?小作者的寫作水平提高讓答辯人欣喜不已,同時也為小作者仿寫《劉老太》一文的聰明、悟性及創新精神而感到欣慰。為人師,則對學生的進步會從心底發出由衷的喜悅, 當然不會因為被答辯人的無理訴訟而有絲毫的減弱一一也不應當減弱![Page]
四、 被答辯人歪曲事實,向答辯人所在單位領導、黨員及答辯人所教班部分學生家長派送含有諷刺、侮辱、甚至誹謗答辯人的公開信,被答辯人此行為已侵犯答辯人名譽,并嚴重擾亂了答辯人正常的生活與工作。被答辯人在上述公開信中,譏笑答辯人作為一個讀四年級小孩的媽媽為“未婚姐姐”,并將答辯人與西施、王昭君、楊貴妃等比美,極盡嘲諷之能。叫人難以忍受的是,被答辯人公然指責答辯人有心刊登所謂“漫罵、侮辱”被答辯人的文章,“借小學生的手”殺被答辯人一個措手不及等等,更有甚者,被答辯人竟然影射答辯人有一顆深不可測的害人之心!這叫作為老師的答辯人今后如何面對學校同事,又如何向學生家長交待,學生家長又怎能放心的將小孩交給被答辯人管教?被答辯人這一行為已給答辯人名譽及精神造成實際、直接的損害,答辯人不得不訴之法律,以正視聽。
綜上所述,答辯人認為被答辯人的訴請無事實與法律依據,請求法院駁回其訴訟請求。同時,基于被答辯人上述行為,答辯人(反訴原告)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特向法院提起反訴,請求法院判令被答辯人(也即反訴被告)承擔如下法律責任:
1、書面道歉并分發給答辯人(反訴原告)所在學校的每位教師及601班中收到其發送的公開信的家長;
2、賠償答辯人(反訴原告)精神損失費人民幣2000元;
3、承擔本案反訴訴訟費用。
被告對其答辯及反訴提交如下證據:
1、《李老太》原稿復印件;
2、《李老太》印刷版復印件;
3、《Z班老師》之《劉老太》復印件;
4、郭振武評點復印件;
5、原告致香華學校黨支部公開信及說明復印件;
6、原告致香華學校公開信及說明復印件;
7、原告致香華學校97級601班家長公開信復印件;
8、關于葛老師在我校的表現復印件;
反訴被告辯稱:一、答辯人因被答辯人侵害名譽權,從而通過向校領導反映并要求予以解決,同時與黨員交換看法的行為,是法律和黨章所允許的完全正當的行為,不構成對被答辯人的名譽權的侵害。
答辯人發現香華實驗學校97級601班畢業紀念冊上的《李老太》一文是蓄意侮辱、誹謗、詆毀答辯人后,盡管氣憤之極,但沒有失去理智,找被答辯人大吵大鬧,而是在冷靜下來后的第一時間給小作者招展打電話詢問:“招展,你那篇《李老太》是寫我嗎?”“是,是仿寫的”,“為什么要寫我?”,“是在葛老師家里寫的”。接著又打電話問被答辯人為什么要學生寫文章罵我,為什么不寫別的老師,況且我已離開香華,被答辯人回答:要寫有特性的老師,我反問:難道別的老師就沒有特性嗎?最后,被答辯人不得不承認:“怪我沒有把好關,向你道歉”。隨后,答辯人又打電話找王春喜校長,希望學校領導出面處理,安排答辯人與被答辯人面對面交換意見和看法。但自6月12日至6月19日答辯人每天上午去香華,不是學校領導在忙,就是被答辯人沒空,總之,一直是在回避,一拖再拖,無奈,答辯人只好將自己的意見和要求以書信的形式面交校領導涂中華,由其轉交學校其他行政領導和黨員(答辯人的組織關系仍在香華,而且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均是黨員)。同時,發給四位學生家長每人一封,這幾個家長的孩子一直在我這里輔導,他們家中有多本《美麗的日子》這本書,事情發生后,孩子們都回去與家長匯報了(指在班上追查誰給我看了這本書……這幾篇文章內容如何正確)。作為幾位家長朋友,我與他們交流思想,及對《李老太》一文的看法,以減輕自己的痛苦,公民有通信自由的權利,任何人都無法剝奪。所有書信材料一共13封,并沒有廣為散發四處擴散(寫給孫慧的信,被葛萍發現從其辦公桌上拿走)。孫慧本人未曾看到。
可見,答辯人在自己的名譽受到了不法侵害后,是通過合法途徑以正當方式向雙方的共同組織反映情況,要求妥善處理是符合常規的,同時也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但是按被答辯人的邏輯就是:你答辯人必須保持沉默,否則你就違法了。另外,信函的內容并沒有侮辱誹謗的內容,雖然信中有引用和對比的地方,但只是想讓讀者注意到“李老太”與“粉葛姐姐”、“我心中的中國班主任”三篇文章的不同之處,通過對兩位老師截然不同的刻畫和評價,實質上表現的是一丑一美的兩種不同人物。所以答辯人這里的摘錄引用是為了讓讀者更好的了解被答辯人用對比的手法侮辱答辯人,所以根本不存在侵害其名譽權的問題。每一個公民當他的正當權益(包括名譽權)受到侵害時,他都可以選擇正當合法的途徑尋求保護和救濟,本答辯人同樣可以用書信的方式予以回擊侵權人。被答辯人明知《李老太》侵害了答辯人的名譽,卻有恃無恐,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主觀上不是“借”‘小學生之手’這把刀殺她一個措手不及,人仰馬翻,不容置疑。
二、被答辯人的真實意圖是想讓“雙方都有侵害對方名譽權”的觀點成立,從而可以相互免責,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美麗的日子》中具有紀念性質、蓄意丑化甚至謾罵人物形象的《李老太》一文已構成對答辯人名譽權的惡意侵犯。《美麗的日子》一書是香華實驗學校97級601班畢業紀念冊,書中所著文章均為紀念該班師生記錄六年學習生活中具有真實意義的文章,既有紀念同學感情的,也有紀念師生感情的,它不同于一般的可以進行人物虛構的文學創作,人物范圍局限于601班的全體師生,可以說是601班六年生活的縮影,屬于紀實性的文集。六年來教授該班數學乃至其他科目的李姓老師,只有答辯人,所以《李老太》一文是以生活中答辯人為原型,直接進行描寫和評論創作而成的,是以“生活中的特定人物為描寫對象”而撰寫的一篇文章。該書的性質還可以引用王校長的評價“真實的,值得回味的紀念香華實驗學校97級601班全體師生學習生活的畢業紀念冊”。所以,被答辯人也無法否認《李老太》刻畫丑化的就是答辯人。
三、《李老太》一文屬仿寫也好,屬作者獨立構思也好,只要該文含有侮辱誹謗他人的內容構成法律上名譽權侵權的事實,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被答辯人辨稱《李老太》一文是仿照《劉老太》一文仿寫的,據此辯解為:人家《劉老太》一文不侵權,我《李老太》一文當然不侵權,這種狡辯顯然是荒謬的,首先且不說《劉老太》是虛構的人物抑或是真人真事,但“劉老太”不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并不排除《李老太》一文的主人公行使追訴權利,顯然這兩者是不能等同的。只要《李老太》一文構成法律事實上的名譽侵權,被侵權人就有權利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承擔這個侵權責任的人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就是被答辯人。
綜上,請求人民法院依法駁回被答辯人的反訴請求,判令其承擔侵害答辯人名譽權利的法律事實。
經庭審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交的關于原告身份類榮譽證書等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證據與本案無關聯性;認為原告提交的鄭潔鵬、郭順子、邱青珊等學生及家長的證明不真實,與被告向法庭提交的學生及這長的證據說明有矛盾。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1-4的真實性無異議,但無關聯性,不同意被告對證據的說明內容。對證據5-7的真實性無異議,但不同意被告對證據的說明;對證據8認為無關聯性。
經審理查明:原告于1997年8月22日至2002年8月31日在珠海市香洲區香華實驗學校任職數學教師;被告為香華實驗學校的正式教師,任職語文教師。原告曾是香華實驗學校97級601班的數學科任老師,被告是該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2003年5月,97年級601班學生如期小學畢業,在畢業前,全班同學共同撰稿出版了一本內部書冊名叫《美麗的日子》,該書的主編及責任校對為被告。在《美麗的日子》一書的第121頁刊載了一篇由作者招展署名的《李老太》文章,全文內容為:李老太是位數學老師,稱為“老太”,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李老太看樣子已年過半百,額頭上的皺紋像一條條蚯蚓;二則因為李老太的嘮叨以及隨嘮叨聲一齊發出的唾沫星子。我六十多歲的婆婆同李老太比,結果打個平手!見李老太厲害,同學們紛紛對她表示“敬重”,故其稱為“李老太”。[Page]
李老太偏愛優生的觀念簡直根深蒂固。上課時最愛說的就是“瞧某某就是不同,你們要向他學習。這天李老太又在重復這句“至理名言”。我心在想:真煩人,就會說這一句。怎么想不到“十個手指有長短”的道理。難道學生不可以有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嗎?招展,不要發呆,聽講“李老太的嘴唇上下飛動,從嘴里飛出去的唾沫星子隨空氣中的塵埃一起往下飄,有幾許搗蛋分子”甚至“飄”到我的手上和書上。過后我說:“你不知道吧,李老太一口酸菜味!”
為了不再忍受李老太的嘮叨,我們對李老太言聽計從。嘿,數學成績還真上去了點兒。看來我們也該感謝李老太和她的嘮叨。
原告于今年在一次家教中發現了這篇文章,便設法與被告聯系解決未果,于2003年6月份,分別向香華學校黨支部孫慧同志;香華學校各位行政領導;香華學校97級601班學生家長發出公開信。全文內容為:“在香華學校干了五年.應該說是對學校是有深厚感情的。盡管發生了一些磕磕碰碰的事,都已成為過去。
懷著這樣的心情準備過著失業后自由而安穩的日子。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6月11日晚上我拿到了一本書《美麗的日子》香華學校97級601班學生的畢業紀念冊,當時我的心情是愉悅的,因為這些孩子是我熟悉和喜愛的,我曾經教過他們年。(更巧合的是1997年是孩子們既香華讀書的,而我也是這年進入香華教書的),我連晚飯也不吃,一口氣從頭至尾坐下來看了一個多小時,書中圖文并茂,既有張可、李曉妍的給全班的素描頭像,也有他們生龍活虎的真實照片。更有他們妙趣橫生的小學生作文,最后還有王春喜校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寄語及家長發自內心的感受。更有為這些孩子付出六年心血的葛萍老師“永恒”的后記,及美麗的肖像,還有其他教過這個班的老師的玉照(除我之外),可遺憾是看到書中121頁竟有一篇公開諷刺、漫罵、侮辱老師的文章《李老太》這好比一副美麗的圖畫上潑上了一些臟水,雪白的襯衣涂上點墨水。
文章(對比)
全書151篇文章其中三篇是寫老師的,三篇文章寫兩個人。一個是“吾班”長得很漂亮,披發的“粉葛姐姐”(評孩子都讀四年級的媽媽變成一個未婚姐姐)“體型優美”“走路輕盈”“白里透紅”的中國班主任。另一個是“六十多歲的李老太(評“六十多歲”這是一種極端無柳的誣陷)額頭上一條條蚯蚓”,面目丑陋“嘮叨”充滿睡沫星子的“李老太”。妙,絕妙的對比!葛老師的美麗比西施王昭君、楊貴妃、宋祖英還漂亮,美得像天仙。葛老師的工作方法“金口一開,相應同學如同過電,幾乎昏厥。”這是美與丑的較量(評極端的夸張讓人無可理喻)。《李老太》的工作方法“偏愛優生的觀念簡直根深蒂固,歧視差生”,十個手指有長短(評這同樣是一種誣陷,葛老師對差生特別能進行耐心有效的輔導),最后為了掩蓋這篇文章字里行間攻擊漫罵,諷刺的真實面目牽強附會地說:為了不再忍受“李老太”的嘮叨,數學成績還真上了點兒。這是一個莫名其妙而牽強附會的點題。老太太的嘮叨竟能使學生的成績進步,那不如到街上去請招展奶奶那種,或者更老的老太太去教他們,興許能教出一批“國際奧林匹克”的優生出來呢。(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寫這篇文章的孩子6月8日上午竟自己到李老師的家教地點聽課,前不久下午也來過幾次,她一沒有報名,二沒有繳費。)
還我一個人民教師真實面目
還我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尊嚴。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學生的文章,學生語言,作為語文老師你可以修改,學生對老師的漫罵、侮辱。作為班主任你可以糾正,曉之以理,子以疏導,而且平時也是這樣做的,為什么一反常態,登載這種公開侮辱諷刺漫罵誣陷老師的文章,孩子們對這本書是珍貴的,比金銀財寶還珍貴,金銀財寶對他們來說,不知何物。而他們自己讀了這本書,還送給親人朋友,本地的、外地的、國內的、國外的,自己看了還留著,一代一代相傳,流傳之廣之深,是不可以想象的。這樣,“李老太”遺臭萬年,“粉葛姐姐”就要香飄萬里,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這樣做,深深地傷害了一個人民教師的心,侮辱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尊嚴。
葛萍同志,在黨內我是老同志,你是年輕的同志,在教學戰線上你是語文老師,我是數學老師,曾記得2002年上半年,你帶的語文成績是全年級第一,你帶的班是優秀班,可我也一點不比遜色,我帶的604班數學成績也是全年級的第一名,同時奧林匹克班帶出了13個國家獎。2001年3月的一天下午王春喜校長在老師大會上頒發了論文獎,語文科是你一人“區級獎”,數學科也是我一人“市級獎”這些成績的取得,難道靠“嘮叨”能獲得嗎?這豈不成了天下奇聞。
當然我們也有不同的是:你是調過來的正式國家教師,而我是下崗教師,這種丑化老師的文章決不敢落在曾經是啟蒙老師的又是多年執教該班的何老師身上,更不會落在教畢業班的劉琳老師身上。
葛萍同志,你平時是那樣的彬彬有禮,怎么會容忍字里行間處處漫罵老師的文章登載在“永恒”的畢業紀念冊上呢?你難道不知道登載這篇文章給這個下崗人員帶來更大的傷害嗎?
如果說你是無心的.是不能令人相信的,小學六年的生活中他們寫了多少篇文章,在香華學校教他們老師有多少位,學生寫過多少篇描繪老師的文章,其中為什么不選其他的描寫老師的文章,偏偏選中這一篇“李老太”從標題一開始,就漫罵老師的文章,用葛萍同志的話來說要有“特性”,沒有人沒有“特性”,只能說每人的“特性”不一樣,李老師下崗了,人家都去法院告,她不去。是否你認為她是一個不知道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和尊嚴的人。再寫一篇文章踩踩她,借“小學生的手”這把刀,殺她一個措手不及,人仰馬翻,我真不知你是受人指使還是發自內心。如果受人指使,確實太幼稚可笑,如發自內心,那就是你溫柔的外表下有一顆深不可測的害人之心
香華學校是一個優秀的學校,也是一個具有尊師重教優良傳統的學校,這種公然著書立說、漫罵老師的文章登載出去,不僅是對我個人的侮辱,也是對學校自身的一種褻瀆。
要求
1、立即停止繼續發行《美麗的日子》這本書。
2、已發行的書全部回收(包括海外學子,彭征文收到的書。)去掉“李老太”這篇文章,去掉的頁數必須與發行的數量相同。經本人過目。
3、召開適當的會議公開向本人賠禮道歉。
4、如以上三點做到,本人暫不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
祝香華學校興旺發達,六(1)班學生健康成長!”
由于原、被告之間通過其他方式未能解決問題,原告便于2003年6月24日向本院提起訴訟,并提出上述訴訟請求;被告亦認為原告的公開信損害了其名譽權,因此提出反訴,并提出上述反訴請求。
另查明:《李老太》一文是97級601班學生招展參照遼寧省錦洲市實驗小學五(6)班趙赫楠《我渴望那扇窗打開》一書中《Z班老師劉老太》的文章內容書寫的,由被告負責修改和編輯登載的作品。
本院對原告的訴請及被告的反訴,先后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因雙方爭議較大而無法達成協議
本院認為:1、《美麗的日子》中《李老太》一文是以生活中的特定人的描寫對象,如文中的描寫對象姓李,曾是作者的數學老師,是女姓;而原告也姓李、女姓,也曾是作者的數學老師。文中的“李老太”看樣子已年過半百,亦已原告的樣子相似……。2、文中雖未寫真實姓名和住址,但事實是以特定人為描寫對象,文中敘述“李老太額頭上的皺紋像一條條蚯蚓;二則因為李老太的嘮叨以及隨嘮叨聲一齊發出的唾沫星子,我六十多歲的婆婆同李老太比,結果打個平手!見李老太厲害…;李老太偏愛優生的觀念簡直根深蒂固…;聽講。“李老太的嘴唇上下飛動,從嘴里飛出去的唾沫星子隨空氣中的塵埃一起往下飄,有幾許搗蛋分子”甚至“飄”到我的手上和書上。過后我說:“你不知道吧,李老太一口酸菜味!”為了不再忍受李老太的嘮叨,我們對李老太言聽計從。嘿,數學成績還真上去了點兒。看來我們也該感謝李老太和她的嘮叨等等。一方面是對李老太進行褒揚;另一方面是對李老太的人格、工作作風等方面進行丑化和侮辱,降低了李老太的社會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致其名譽受到損害。因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九條的規定,被告的行為已構成侵害他人名譽權。[Page]
關于責任主體,《李老太》一文的作者雖然是招展,但被告負責修改、收集和編輯登載,小作者和被告均有責任,而原告只選擇起訴被告,故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美麗的日子》紀念冊已出版印刷,并在一定范圍內發放,因侵權受影響范圍已經固定,不存在繼續侵權問題。故原告請求責令被告將《美麗的日子》中《李老太》一文刪除已沒有實際意義,也難以操作。故原告此項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條的規定,被告應當為原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賠償損失。故原告請求責令被告在香華實驗學校公告欄內張貼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的書面聲明依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因601班學生已從香華學校畢業離校,不可能再組織家長座談會,故原告請求被告在全校教師大會和601班上公開賠禮道歉已無必要,本院對此不予支持。被告在香華實驗學校公告欄內張貼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的書面聲明已足夠消除影響。原告請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失費20000元過高應予變更,本院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精神損失費1000元。
反訴被告在給香華學校黨支部孫慧同志;香華學校各位行政領導;香華學校97級601班學生家長發出的公開信中“文章(對比)”段落引用《美麗的日子》中三篇文章寫兩個人,一個是“吾班”長得很漂亮,披發的“粉葛姐姐”(評孩子都讀四年級的媽媽變成一個未婚姐姐)“體型優美”“走路輕盈”“白里透紅”的中國班主任……。該內容主要是引用學生文章的敘述,與《李老太》文章的敘述作比較的寫作手法;而且引用內容亦未失實,對反訴原告的名譽未造成實質損害,不構成民法上的侵權。故反訴原告請求1、書面道歉并分發給答辯人(反訴原告)所在學校的每位教師及601班中收到其發送的公開信的家長;2、賠償答辯人(反訴原告)精神損失費人民幣2000元的事實及法律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二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葛萍應當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二十日內在珠海市香洲區香華實驗學校公告欄內張貼向原告李春云公開賠禮道歉的書面聲明,聲明內容須事先經本院審查。
二、被告葛萍應當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二十日內賠償原告李春云精神損失費人民幣1000元。
三、駁回原告李春云的其他訴訟請求。
四、駁回反訴原告葛萍的反訴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910元,反訴費人民幣90元,合計人民幣1000元,由原告負擔200元;由被告負擔800元;原告已預交的本院不予退回,由被告于上述履行期限一并向原告支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莫 宇 興
審 判 員 盧 曉 霓
代理審判員 黃 思 雄
二OO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謝 彩 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孫連猛

孫連猛

執業證號:

11302201910165136

河北唯實律師事務所

簡介: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法律碩士,河北石拓勞務派遣服務有限公司法律顧問。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孫連猛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文書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栖霞市| 长顺县| 突泉县| 旬阳县| 雅江县| 盖州市| 康定县| 唐河县| 大冶市| 汕尾市| 饶河县| 博乐市| 金坛市| 武义县| 洞头县| 库车县| 梨树县| 贵南县| 镶黄旗| 筠连县| 太仓市| 贞丰县| 根河市| 寿阳县| 响水县| 宣恩县| 额济纳旗| 泗阳县| 济阳县| 梁河县| 青铜峡市| 宜宾市| 贺州市| 农安县| 呈贡县| 永吉县| 宝清县| 聊城市| 澄江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