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005)滬二中行終字第445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馮佩瑜,女,1967年11月19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雙遼支路70弄16號109室。
委托代理人馮怡庭(馮佩瑜父親),1935年11月30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遼源三村18號506室。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住所地上海市膠州路415號。
法定代表人范本上,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局長。
委托代理人錢鋒,男,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楊嵐嵐,女,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工作人員。
原審第三人蔡彝潔,女,1951年3月6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北艾路1028弄2號403室。
上訴人馮佩瑜因治安行政處罰一案,不服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2005)靜行初字第73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馮佩瑜的委托代理人馮怡庭,被上訴人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以下簡稱靜安公安分局)的委托代理人錢鋒、楊嵐嵐,原審第三人蔡彝潔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2005年4月7日上午10時許,南京西路580號韓港城271號商鋪營業員馮佩瑜進入蔡彝潔所在的274號商鋪,蔡彝潔正好外出泡開水,馮佩瑜即從蔡彝潔放在柜臺抽屜內的包中竊得黑色錢包一只。當天中午,蔡彝潔發現錢包被竊后報案。下午,警方將馮佩瑜傳喚至靜安公安分局,在對馮佩瑜兩次訊問中,馮佩瑜均承認了偷竊蔡彝潔錢包的事實,并稱錢包被其扔在衛生間。警察按馮佩瑜所述地點查找,未發現所扔的錢包。當晚,馮佩瑜陪蔡彝潔到長征醫院看病,馮佩瑜在醫院當面向蔡彝潔和陸小明承認了偷竊蔡彝潔錢包的事實。4月8日凌晨,馮佩瑜用手機發短消息給蔡彝潔,再次表示要歸還蔡彝潔錢款。4月9日之后,馮佩瑜推翻了先前所作的承認,否認偷竊事實。靜安公安分局經進一步調查取證后,于2005年7月6日將擬對馮佩瑜作出的處罰決定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告知了馮佩瑜。靜安公安分局對馮佩瑜的申辯進行復核后,于2005年7月6日作出了第2200500413號治安行政處罰決定。該處罰決定認定:2005年4月7日,馮佩瑜在本市南京西路580號實施了偷竊少量財物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項規定,決定對馮佩瑜作出治安拘留十五天的行政處罰。靜安公安分局當場向馮佩瑜送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馮佩瑜不服該行政處罰決定,向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2005年9月22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政府作出靜府復決字(2005)10號行政復議決定,維持了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罰決定尚未執行。馮佩瑜不服,向原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靜安公安分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
原審法院認為:靜安公安分局在受理案件后,按規定進行了調查取證,在對馮佩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向馮佩瑜告知了擬作出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對馮佩瑜的申辯進行了復核,履行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義務,處罰程序合法。靜安公安分局提供的證據,證明了馮佩瑜幾次在不同的場合承認偷竊蔡彝潔錢包的事實,足以使人相信馮佩瑜實施了偷竊行為。靜安公安分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符合法定程序,處罰幅度適當,應予維持。遂判決:維持靜安公安分局于2005年7月6日作出的第 2200500413號行政處罰決定。判決后,馮佩瑜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
上訴人馮佩瑜上訴稱:原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上訴人并無盜竊原審第三人財物的行為。上訴人經被上訴人長時間訊問,迫于無奈才承認自己偷了原審第三人的皮夾;原審第三人與其他證人有利害關系,他們的證詞不能作為定案依據。被上訴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錯誤,原審判決不當,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及被訴治安行政處罰決定。
被上訴人靜安公安分局辯稱:被上訴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執法程序合法,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第三人蔡彝潔述稱:同意被上訴人的意見,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被上訴人在一審庭審中,向法庭提供了行政處罰告知筆錄和行政處罰復核審批表等程序證據,并提供了以下事實證據:1、蔡彝潔2005年4月7日16時10分的詢問筆錄;2、民警單海榮2005年4月7日的工作記錄;3、馮佩瑜2005年4月7日15時30分、18時05分的兩份訊問筆錄;4、蔡彝潔2005年5月11日的詢問筆錄;5、陸小明2005年4月18日的詢問筆錄;6、馮佩瑜于4月8日凌晨發到蔡彝潔兒子手機上的短消息影印件,內容為:“你們算一下外幣合計多少。謝謝你。我明天給 272(指陸小明)。不舒服馬上去看。算我的?!?;7、南證物業管理人員朱戊秋2005年6月2日的詢問筆錄;8、朱莉萍2005年5月19日的詢問筆錄;9、現場勘查筆錄、現場照片、扣押單及從馮佩瑜錢包中查扣的600元人民幣的照片;10、馮佩瑜2005年4月30日的訊問筆錄。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靜安公安分局具有作出治安行政處罰決定的職權。根據被上訴人提供的行政處罰告知筆錄、行政處罰復核審批表等證據,被上訴人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履行了事先告知義務,并聽取了上訴人的申辯和陳述,被上訴人執法程序合法。被上訴人認定上訴人偷竊原審第三人少量財物的事實,由被上訴人提供的上訴人訊問筆錄,原審第三人、陸小明、朱莉萍的詢問筆錄以及上訴人發送的短信等證據證實,事實清楚。被上訴人決定對上訴人治安拘留十五天,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的規定。綜上,被上訴人作出的治安行政處罰決定可予維持。關于上訴人認為其在訊問筆錄中承認偷竊事實是“迫于無奈”的問題,根據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上訴人的訊問筆錄有其親筆簽名,真實合法,上訴人“迫于無奈”之說與常理不符,而且,上訴人在2005年4月30日的訊問筆錄中陳述公安機關并無非法取證的行為。其次,上訴人在訊問筆錄中的供述與原審第三人、證人、上訴人發送的短信所證明的內容,能夠相互印證上訴人偷竊的事實。綜上,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缺乏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并無不當。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0元,由上訴人馮佩瑜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朝暉
代理審判員 馬浩方
代理審判員 沈亦平
二○○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書 記 員 張 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被告對原告主張的事實和請求部分有爭議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委托書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死刑緩期執行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再審后的上訴、抗訴案件二審維持原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一審程序再審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檢查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拘留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公安局不予取保候審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釋放通知書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審批表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審批表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理由審查意見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押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委托訴訟代理人告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適用簡易程序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附帶民事起訴書(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適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期審理建議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