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5)渝一中行終字第163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住所地:重慶市渝中區陜西路17號。
法定代表人夏毅,經理。
委托代理人曹偉,重慶盛世文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李登峰,重慶盛世文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住所地: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99號。
法定代表人張定宇,局長。
委托代理人曾慶華,該局北部新區高新園分局干部。
委托代理人江東平,該局北部新區高新園分局干部。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住所地:重慶市渝北區黃泥Y五人支路11號。
法定代表人甘繼民,經理。
委托代理人傅達慶,重慶靜升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付宗金,男,漢族,生于1956年6月15日,住重慶市渝北區龍溪鎮金龍路207號。
上訴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因房屋行政登記一案,不服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2004)渝北法行初字第69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如下: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系國營企業,經濟性質屬國有經濟。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在1966年至1971年間以劃撥方式在人和鎮萬年村8社,雙橋村10社取得土地使用權后,修建倉庫、房屋。并于1970年成立了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603倉庫,此時成立的該603倉庫是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的基層單位,所修建的倉庫、房屋、設備等應屬國有資產。1978年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經市計委渝計文勞(78)271號文批準同意興建成立的“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603倉庫”雖然與1970年同名,但其性質屬于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下屬的集體企業,取得營業資格。該集體企業系租用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基層單位603倉庫庫房、房屋、設備等,并向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交租金、折舊、修理等費。這說明該集體使用的倉庫、房屋、設備等仍系國有資產。1980年江北縣革命委員會頒發的房屋管業證上權利人的名稱是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603倉庫,產權來源系自建,性質系全民所有,由此可以得出,1980年的房屋管業證上權利人的名稱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603倉庫并非是1978年興建集體企業的名稱。1987年2月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603倉庫更名為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同年4月,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603倉庫與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簽訂有租賃合同。并向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交租金、折舊、修理等費至1997年上半年。1990年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向原江北縣房地產管理所申請將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603倉庫的房屋產權變更給自己并登記。其產權證有15本,這些房屋所有權證均注明所有權性質是全民所有。上述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由始至終是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的,未發生過變化。據此,本案所涉及的財產在沒有有權機關對其界定前應屬國有資產。2001年6月25日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以自己的工作人員失誤為由,向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請將603倉庫的權利人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變更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根據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提供的依據進行了變更登記,其權利人變更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同時注銷了原證。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將其產權確定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并無不當。但是,根據《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十八條、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屬程序違法,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在2003年7月31日以(2003)渝北法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判決撤銷了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01年頒發給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的產權證書,并責令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重新核發產權證。前述判決生效后,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于2003年12月3日向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請要求將所涉及房屋的權屬證書頒發給自己,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于同日向其頒發了權屬證書。之后,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于2004年3月9日向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要求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履行前述生效判決書中確定的內容。由于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已將權屬證書頒發給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而無法履行,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知道后,于2004年7月19日向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撤銷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03年12月3日頒發給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的房權證112字第04100號的房屋權屬證書并登記給自己。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99號《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七條、第八條的規定,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享有對房屋行使房屋權屬行政登記的主體資格以及是其法定職責。2、因本案所涉及的財產在本院生效的(2003)渝北法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中已有明確的認定,即所涉及的財產在沒有有權機關對其作出界定前應屬國有資產,并表明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將其產權確定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并無不當。在前訴判決中撤銷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頒給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的房屋產權證是因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頒證行為違反法定程序而非其他法定事由。因此,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在本次頒發證時應當按照本院生效判決所認定的事實和法定程序履行重新核發產權證的職責。然而,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沒有執行本院的生效判決。故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本次行使房屋行政登記的行政行為應屬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一審法院判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二)項1目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解釋》第五十九條(一)項的規定,判決:一、撤銷被告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03年12月3日頒發給第三人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的房權證112字第04100號房屋產權證書。二、由被告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在本判決生效后對本案所涉及的房屋重新核發房屋權屬證書。本案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費500元,合計600元,由被告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負擔。宣判后,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不服,遂提起上訴。
上訴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上訴稱:1、本案所涉及房屋產權屬上訴人所有,一審中上訴人亦要求法院作出要求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頒發房屋產權證的訴訟請求,一審對此未作出判決;2、一審判決主文的第二條未明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履行行政登記、頒證行為的期限,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故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主文第二條,改判為“由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在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對本案所涉及的房屋重新核發房屋權屬證書予上訴人”。
被上訴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收到上訴狀副本后,未向本院提交書面答辯狀。
被上訴人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辯稱:1、本案爭議房屋的產權屬于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2、根據國家關于城鎮集體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界定的政策,在有關部門對該資產作出產權界定以前其產權應屬待定狀態,一審判決對資產性質作出認定,無法律依據。3、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提出上訴,致使一審法院和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通過再審糾正前一生效判決的意圖無法實現。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請求二審法院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一審法院在審理中,被上訴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原審被告)提交的證據有:1、《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八條;2、2003年12月3日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3、(2003)渝北法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4、關于恢復房屋管理證的申請;5、企業法人營業執照;6、2003年12月3日的授權委托書;7、受托人張懷民的身份證;8、審批表;9、被注銷的房權證(房權證112字第000064號);10、儲發字(1987)51號;11、原江北縣房權證(北縣字第03415號);12、1990年房權登記申請書;13、1990年房屋墻界申請表;14、1990年現場登記查勘表;15、1990年授權委托書;16、1990年房屋所有權登記收據;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1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條第三款;19、《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
上訴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原審原告)提交的證據有:1、(2003)渝北法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2、(2003)渝北法行初字第17號、17-1號行政裁定書;3、原告的營業執照;4、2003年房屋權屬登記附件;5、被告的下屬機關北部新區高新園分局關于執行(2003)渝北法行初字第32―47號行政判決書的函;6、渝國資產(2003)34號批復、(2004)渝國資(2004)44號函;7、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根據原審原告的申請,依法調取的該院2004年度渝北法執字第422號至437號案卷的原審原告執行申請書和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下屬機關北部新區高新園分局向該院的說明函。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重慶市渝北儲運公司在法定舉證期限內沒有向一審法院提交證據。
以上證據均經一審庭審質證并隨案移送本院。本院認為,原審原告向一審法院提交的第6項證據不是為了證明被訴的房屋行政登記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七條和第六十條所規定的不能作為定案證據的情形,該證據真實、合法,是為了反駁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所陳述的土地、房屋屬其所有而提供的證據,因此,本院予以采信。除此之外,一審法院對其他證據的質證認證正確,本院依法予以確認。
根據上述確認證據意見,二審另查明如下事實: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收悉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關于出具我司占用的渝北區人和鎮萬年村和雙橋村國有資產證明的請示》(渝商儲[2003]95號)后,于2003年12月8日向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作出《關于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房產權屬的批復》(渝國資產[2003]34號),其批復內容為“一、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依據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出具的行政判決書,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01年頒發的房權證112字第000061號至000075號和112字第000144號所載明的房產屬國有資產。二、接文后,請你司按規定及時完備有關手續,并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同時,抄送重慶市商業委員會、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2004年3月23日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應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北部新區高新園分局《關于603倉庫權屬登記的函》,以渝國資[2004]44號文《關于603倉庫資產權屬的函》函復如下內容“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依據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出具的行政判決書,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01年頒發的房權證112字第000061號至000075號和112字第000144號所載明的房產屬國有資產,其產權具體由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持有。”
本院所認定的其他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無異。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有權依法對房屋權屬進行登記,并頒發房屋權屬證書。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十條的規定“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以及本院二審認定的事實,均應受原生效判決拘束。生效的(2003)渝北法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雖然以程序違法撤銷了被上訴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頒發給上訴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的房屋產權證,但是該生效判決中明確表明被上訴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將本案爭議房屋的產權確定為上訴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并無不當,該生效判決的這一認定對被上訴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重新頒發房屋產權證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被上訴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在本次頒證時未按照(2003)渝北法行初字第43號這一生效判決所認定的事實履行重新核發房屋產權證的職責不當,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目規定的“主要證據不足”的判決撤銷情形,一審判決撤銷該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并責令重作并無不妥。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上訴人要求將一審判決主文第二條改判為“由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在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對本案所涉及的房屋重新核發房屋權屬證書予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無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費500元,合計600元,由上訴人重慶市商業儲運公司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謝鶴樓
審 判 員 鄒 萍
代理審判員 彭 英
二0 0五年六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張 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登記授權委托書
2020-10-14刑事裁定書(本院決定提起再審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上級法院指令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二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延長審限案件呈批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刑事申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拘傳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提請收集、調取證據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取保書
2020-10-14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
2020-10-14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停止執行死刑意見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檢查證
2020-10-14沒收保證金決定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準許拘役罪犯回家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