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被迫辭職。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和第46條,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未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同時,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根據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在這種情況下,包括上述第一種情況,但員工沒有通知公司終止勞動關系,而是因為其他原因要求辭職,因此無法獲得經濟補償。因此,一旦你想離開,你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三,公司主動解雇員工。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在目前的實踐中出現的越來越少,因為《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單位對主動辭退員工的態度越來越謹慎。當然,沒有所謂的標準補償,即單位主動辭退員工時必須向員工支付雙倍的經濟補償。例如,用人單位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終止勞動合同:
(一)經證明在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徇私舞弊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嚴重影響本單位完成工作任務,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五)勞動合同因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無效的,本法第26條(6)在上述情況下,公司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需要給予任何經濟補償或解雇員工的補償。對工人來說,無論如何,他們都應該盡力發出書面解雇通知。如果確實無法獲得,他們可以通過記錄或尋找相關證人的證詞來確定這些事實。這樣做的好處是,該部門單方面考慮的合法解雇并不總是得到仲裁或法院的支持。只要勞動者有證據證明該單位的上述解雇理由不成立,該單位仍將承擔賠償責任。
最后,根據勞動者在該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一個月的工資,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員工的工作時間不足六個月,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所在地區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的,給予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2年。本條所稱月薪,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根據《關于勞動合同實施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法》所稱工資,是指用人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的規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員工加班支付的勞動報酬是工資的組成部分,經濟補償的工資標準應包括加班勞動報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盟的商標侵權了怎么辦
2020-11-14交通事故私了程序
2021-02-03捏造事實破壞別人婚姻的法律后果
2021-01-04現實中哪些有獎銷售行為是違法的
2021-02-20交通事故是否為必要共同訴訟
2021-02-19更換駕照去車管所還是交警支隊
2020-12-14摘路邊芒果被行拘,民警攝影等候疑釣魚執法
2020-12-08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勞務公司違法分包包工頭負什么責任
2020-12-02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哪些項目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是什么
2020-12-23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讓認定
2020-12-04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2020年保險公司訴訟費賠償費
2021-01-29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