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的形成背景
國際人道主義法是在國際人權法之前產生的。如果以國際條約或公約作為國際人權法的象征,和平時期的人權應該從《世界人權宣言》開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際人道主義法的歷史要長得多,因為從歷史上看,戰爭法是國際法最古老的部分。適用于國際武裝沖突的國際人道主義法的主要條約來源是1949年《日內瓦公約》及其1977年第一附加議定書。適用于非國際武裝沖突的主要條約來源是《日內瓦公約》共同第三條和1977年第二附加議定書。國際人權法的主要條約來源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1966年)、《消除滅絕種族罪公約》(1948年)、《消除種族歧視公約》(1965年)、《消除對婦女歧視公約》(1979年),《禁止酷刑公約》(1984年)和《兒童權利公約》(1989年)。主要的區域條約包括《歐洲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公約》(1950年)、《美國人權和義務宣言》(1948年)、《美洲人權公約》(1969年)和《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憲章》(1981年)
二。不同內容
國際人權法具有更廣泛的含義,包括公民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的權利和義務,而國際人道主義法一般僅限于交戰國、中立國、戰爭或武裝沖突中戰斗人員和平民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它也被稱為戰爭法或武裝沖突法,根據日內瓦國際人道主義法公約的規定,一旦戰斗人員生病、受傷、沉沒或自愿放下武器,他們必須獲得戰俘地位并接受人道主義治療。他們不得使用生物、化學、細菌武器和某些類型的子彈。占領國必須保護被占領土上平民的生命、財產和自由。國際人道主義法不僅涉及人權,還包括一系列戰爭法規則,如《海牙公約》
第三,保護和約束的對象是不同的
國際人權法關注侵犯人權的行為,保護個人不受政府任意行為的影響。國際人道主義法關注戰爭和武裝沖突的受害者。國際人道主義法約束武裝沖突的所有參與者:在國際沖突中,所有相關國家都必須遵守人道主義法;在國內沖突中,人道主義法不僅限制政府,還限制與政府作戰的團體或相互作戰的團體。因此,《國際衛生條例》適用于國家和非國家參與者。國際人權法對政府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制定了一些規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書下來多久做工傷鑒定
2021-01-04貸款有過逾期的可以作擔保人嗎
2021-01-29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得到孩子扶養權
2020-11-17行政案件訴訟時效
2021-03-12公司實控人變更股權轉讓需時多久
2021-01-15解約定金的約定方式
2020-12-04組合貸款保證費都有哪些
2020-11-25分居后還貸法律怎么規定
2021-02-09和親戚斷絕關系違法嗎
2021-01-25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意外事故保險的賠付是怎樣的
2020-11-30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保險代理人簽訂假合同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6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拆遷補償協議要誰簽字
2020-11-10買了違建的房屋遇到拆遷怎么辦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