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款合同是否因不可抗力而有效(《合同法》生效期限:2020年12月31日)
合同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接收方要求退款的,合同有效。但是,如果約定違約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則該約定一般無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二)履行期滿前,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示不履行主要債務的;(三)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在合理期限內不履行的;(4)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免除部分或者全部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第一,不可抗力是不可預見的客觀情況。不可預見性是指根據現有的技術水平,普通人無法預見某一事件的發生,這是基于人們的主觀認知能力來考慮是否構成不可抗力。預見性取決于人的預見能力,它直接決定了預見的可能性和范圍。因此,預見不僅與技術水平有關,而且因人而異。因此,我們應該以普通人對事實發生時的預見能力為標準來判斷某一現象是否可以預見。第二,不可抗力是不可避免和無法克服的。事件的必然性和必然性,表明事件的發生及其造成的損害是不可避免的,超出了當事人的控制范圍。至于事件是不可避免還是不可逾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對于戰爭、暴亂、罷工等情況是否不可避免、不可逾越的不可抗力,有不同的看法。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根據行為人的具體身份作出判斷。通常,戰爭、暴亂和罷工是普通人無法避免和克服的情況。然而,當行為人是戰爭的始作俑者、暴亂的始作俑者和罷工的組織者時,很難做出同樣的決定。第三,不可抗力是客觀情況。不可抗力與人類行為無關。因此,第三人的行為雖然看似屬于行為人的“不可預見”范疇,但并不具備外部人行為的客觀特征,因此不屬于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作為民事責任的免責事由,只有在不可抗力是造成損害的唯一原因時才能成立。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的發生、擴大有因果關系的,應當進一步調查不可抗力與損害結果的關系,確定當事人的行為對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后果的影響。當事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或者因不可抗力造成損害后,損害是由于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損害后果擴大的,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三是最新情況(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80條【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一種不可預見、不可避免和無法克服的客觀情況。第590條當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契約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依不可抗力之影響,部分或全部免責。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當事人的違約責任。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合同規定,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接收方要求退款的,合同協議有效。但是,如果約定違約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則該約定一般無效。如果你需要法律幫助,你可以去律霸咨詢。律霸有一位專業律師為你解答。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稅負怎么算的
2021-02-16庭審程序有什么
2021-01-29企業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流程
2021-03-10外資企業注冊步驟是什么
2021-01-31解除反擔保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20結婚時收的禮品如何認定
2021-02-05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建筑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關于保險受益權問題的研究
2021-02-07土地承包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17土地轉讓合同需要批準嗎
2020-11-17土地流轉受讓方改良土壤可以嗎
2021-02-05統一進行危房改造,有補助嗎,在哪里查看
2021-01-07杭州拆遷安置房申請條件是什么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