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單一自然人和公司法人相比,合伙企業具有以下特點:(一)合伙協議是合伙企業成立的法律依據,如果公司是根據公司章程成立的,那么合伙企業是根據合伙協議成立的。然而,公司章程的性質與合伙協議的性質大不相同。公司章程是公司組織和行為的基本準則,是公司的“章程”。它具有公共外部效應。其主要功能是限制公司本身作為法人組織。合伙協議是處理合伙人之間權利和義務的內部法律文件。它只具有內部效應,即它只限制合作伙伴。如果合伙人以外的人想要加入合伙企業,他們必須獲得所有合伙人的同意,并簽署合伙協議。因此,合伙協議是調整合伙關系、規范合伙人之間權利義務、處理合伙糾紛的基本法律依據。它也是建立合伙企業的法律基礎,這是合伙企業的合同性質。合伙協議當然可以書面形式,也可以口頭形式,但根據《合伙法》的規定,合伙企業的合伙協議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如果合伙人之間沒有書面合伙協議,但事實上合伙人之間存在權利和義務關系,并且開展了事實上的合伙業務,仍視為合伙企業(二)合伙企業由全體合伙人共同投資經營。出資是合伙人的基本義務,也是取得合伙人資格的前提。與公司不同的是,合伙企業的出資形式多種多樣,比公司更加靈活。公司股東只能以現金、實物、土地使用權和知識產權出資。除上述四種方式外,只要其他合伙人同意,合伙人還可以以勞動力、技術、管理經驗、商譽甚至不作為的形式出資。合伙人的共同經營是合伙企業不同于公司的另一個特點。公司股東不一定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甚至不參與公司的任何經營活動,但合伙人必須共同從事經營活動,以合伙企業為職業和生計。如果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經營的目的或行為,即使有某種利益聯系,也不是合伙關系。如果約定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擔保,或者一方根據本協議獨立處理業務,另一方分享利潤,不參與經營,則不是合伙關系,而是其他法律關系。因此,可以說,雙方同舟共濟,患難與共。一些具體的伙伴關系制度,如競業禁止制度,就是以此為基礎的。當然,有限合伙的情況是不同的。有限合伙人不得參與合伙企業的業務或執行合伙企業事務。合伙行為一般是具有經濟利益的商業行為,無論是民事合伙還是商事合伙,合伙人的目的都是為了營利,尤其是根據《合伙法》設立的合伙,屬于商業合伙性質,屬于營利行為。它是一個盈利組織(III)合伙人分享利潤和損失,分擔風險,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也是合伙企業和公司的主要區別之一。公司股東應當按照其出資比例和所持股份分享公司利潤。公司無力償債時,股東僅以其出資額或股份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合伙人可以按照對合伙企業的出資比例分享合伙企業利潤,也可以按照合伙人約定的其他方式分配合伙企業利潤。當合伙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合伙企業債務時,合伙人需要以其他個人財產清償債務,即承擔無限責任。此外,任何合伙人都有義務償還合伙企業的所有債務(無論出資比例如何),也就是說,承擔連帶責任合伙企業是一種古老的商業組織形式。歐洲中世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合伙經營越來越普遍,合伙形式也有了新的突破,合伙的群體性增強。近代以來,盡管公司作為一種營利性法人組織誕生于合伙制,但合伙制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合伙制作為一種獨立的共同經營形式,在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典中以合伙合同的形式確立為一項基本的民事制度;與此同時,在英美法系國家,合伙的性質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例如,美國《統一合伙法》一方面將合伙企業視為個人財團,另一方面使其具有法人的各種基本特征。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合伙制以其靈活的管理形式和較強的適應性,受到各國法律的廣泛重視。它已成為現代聯合經營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具有合伙企業的特征(1)有限壽命。合伙關系相對容易建立和解散。合伙人簽署合伙協議時,宣布合伙企業成立。新合伙人的加入、老合伙人的退出、死亡、自愿清算和破產清算可導致原合伙企業的解散和新合伙企業的成立。(2)無限責任。合伙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對債權人承擔無限責任。根據合伙人對合伙企業的責任,合伙企業可分為普通合伙企業和有限合伙企業。普通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均為普通合伙人,對合伙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例如,當甲、乙、丙三方建立的合伙企業破產時,當甲、乙雙方沒有個人資產來抵銷企業所欠債務時,丙方雖然已按合同清償了分攤的債務,但仍有義務用其個人財產清償甲、乙三方分攤的合伙企業債務。當然,此時,丙方有權向甲方和乙方追索。有限責任合伙企業由一名或多名普通合伙人和一名或多名有限責任合伙人組成,即至少一名合伙人應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承擔無限責任,而其他合伙人只能在其出資額范圍內償還債務。因此,此類合作伙伴通常不直接參與企業的業務管理活動(3)相互代理。合伙企業的經營活動由合伙人共同決定,合伙人有權實施和監督。合伙人可以選舉負責人。全體合伙人對合伙企業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換句話說,每個合伙人代表合伙企業的經濟行為對所有合伙人都具有約束力。因此,合伙人之間更容易發生糾紛。(4)財產共有。合伙人的財產由合伙人統一管理和使用。未經其他合伙人同意,合伙人不得將合伙企業的財產轉作他用。只提供勞務而不提供資本的合伙人只分享部分利潤,但無權分享合伙企業財產。(5)利益分享。合伙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取得和積累的財產,歸合伙人共同所有。任何損失(如有)也應由合伙人承擔。合伙協議應當明確規定盈虧分配比例;未作規定的,可以按照合伙人的出資比例或者等額分攤。除非另有規定,以勞務作為資本的合伙人一般不應分擔損失。以上是這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棘手的法律問題,并且您有任命律師的想法,我們在互聯網上有許多律師可以為您提供服務。此外,我們還支持在線指定區域選擇律師,我們有相關律師的詳細信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有沒有期限
2021-03-10收購一家公司需要變更章程嗎
2021-03-07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9開發商延期交房怎么辦,開發商違約購房者怎么維權
2020-11-11未成年打架會留案底嗎
2021-01-05一位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產如何繼承
2021-03-23勞務用工法律須知
2020-12-31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哪些項目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是什么
2020-12-23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人壽保險的類型和條件有哪些
2021-03-20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離婚時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1-31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車子被人放火保險有賠嗎
2020-11-25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種類
2020-12-22保險索償手續如何辦理
2020-11-23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期限屆滿
2020-12-06出口產品責任保險賠償案例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