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下列民事行為:(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二)這顯然不公平。“
什么是“重大誤解”《人民傳播意見》第七十一條規定:“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標的物的種類、質量、規格、數量等有錯誤理解,致使行為的后果與其本意相反,造成重大損失的,這可以被視為一個重大誤解。“一般認為,由于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是由于當事人對合同關系的某些事實因素的主觀理解而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可分為雙邊誤解和單方面誤解。前者是指雙方意圖的對象不一致RTIE或雙方對相同合同因素的相同理解,后者是指一方對合同因素的錯誤理解。除單方面誤解外,重大誤解通常基于相互誤解。重大誤解的構成要素是:。由于誤解而作出意思表示的必須是故意人。誤解必須是合同雙方的誤解。第三人過失引起的誤解不是合同法上的誤解。如果由于第三方的錯誤,當事人之間存在重大利益不平衡,則可以將其視為明顯不公平。必須表達意圖的人沒有主觀意圖。誤解一定很嚴重。所謂意義,是指如果普通人處于象形文字的位置,如果不是由于錯誤,他們就不會做出這樣的意義表達。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來看,主要的誤解包括:(1)對合同性質的誤解,如將銷售視為贈與或將贈與視為銷售;(2)對當事人的具體身份的錯誤理解,如基于信用的委托合同和對履約能力有特殊要求的合同(承包、處理合同),如果對當事人的身份有誤解,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3)對標的物性質的誤解,如以假充真(4)對標的物質量的錯誤理解(5)對標的物的價值或報酬的誤解。此外,當事人對標的物的數量、包裝、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等內容的誤解,不影響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實現或者合同目的的,一般不應將其視為重大誤解,因為欺詐而簽訂的合同很容易與由于在質量問題上的重大誤解而簽訂的合同混淆。民通認為,以欺詐手段訂立合同,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另一方作出虛假陳述而訂立的合同。主要的誤解和欺詐都包括對表意文字的誤解。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一方陷入錯誤理解的誤解是由其自身過錯(非故意)造成的,以上不是欺詐的結果,而是lyba編輯帶給您的關于“重大誤解中撤銷合同的權利”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解釋。通用域名格式。你可以仔細閱讀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決定和處理。我希望編輯的回答能幫助你。如果您有任何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您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聯系我們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的合法嗎
2021-03-23申請法律援助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2021-03-03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08如何分立一個全資子公司
2021-03-02公司合并有哪些限制
2021-03-07女方出軌男方提出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1-02-25交通事故賠償是否包括受害人父母的贍養費
2021-03-22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征用土地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23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大學集資房入住什么條件
2020-11-24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可以作為雙方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0-12-05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