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誤解和明顯的不公平之間有什么區別重大誤解和明顯不公平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它們是不同的。在我國法律中,這兩種合同都屬于可撤銷合同。根據《民法通則》第59條,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可以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所謂重大誤解,是指一方當事人因自身過錯對合同內容產生誤解而訂立合同。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誤解可以是單方面的理解(例如,賣方錯誤地將一個主題視為另一個主題),也可以是雙方之間的誤解(例如,買方和賣方錯誤地將原本是復制品的油畫視為真品)。重大誤解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構成并產生導致合同變更或取消的法律后果。重大誤解包括以下要素:(1)表意文字必須因誤解作出意思聲明。首先,表意文字應該表達自己的意圖,否則就無法評估是否存在誤解問題。其次,表意文字的意思表示必須由誤解引起,即對表意文字的錯誤理解與其意思表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2)對合同內容必須存在重大誤解。在法律上,一般的誤解并不總是導致合同的取消。我國司法實踐認為,重大誤解必然是對合同主要內容的誤解。因為在誤解合同主要內容的情況下,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可能會受到影響,被誤解的一方的合同目的可能無法實現。如果只有合同的非主要條款被誤解,并且不影響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則不應將其視為重大誤解。根據《意見》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如果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以及標的物的種類、質量、規格和數量有錯誤的理解,使得行為的后果與其本身的意思相反,并造成重大損失,則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誤會是誤會方自身的過錯造成的,而不是他人的欺騙或不當影響。在正常情況下,它是由故意人的疏忽行為引起的,即故意人的粗心和粗心。如果表意文字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例如表意文字在另一方提交的合同草案上簽字蓋章而根本不看,則行為人無權要求撤銷,法律不允許當事人在任何時候基于其故意或重大過失提出撤銷。(4)誤解是被誤解方的無意行為。如果表意文字在訂立合同時故意保留其真實意愿,或明知對方誤解了合同而與對方訂立合同,則表明表意文字希望追求其意愿表達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不存在意愿表達不真實的問題,因此不能將其視為重大誤解。上述分析表明,重大誤解和明顯不公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在實踐中,這兩個問題往往混合在一起。如果一方利用其優勢或另一方缺乏經驗和輕率與另一方簽訂合同,明顯不公平的后果通常與另一方的重大誤解有關。例如,有人由于缺乏經驗和魯莽,將假冒商品誤為真貨,將價值只有100元的商品誤為價值1000元的商品。顯然,這種行為的結果會導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嚴重失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區分。首先,有必要確定一方是否利用另一方的經驗不足和魯莽,也就是說,有必要檢查它是否符合明顯不公平的主觀要求。如果被誤解的一方只能證明他是由于缺乏經驗或粗心大意而誤解的,并且不能證明另一方是否利用了他的經驗不足和魯莽,則應視為重大誤解。同時,如果被誤解的一方能夠證明另一方在訂購中施加了一些影響,例如提供混亂的價格信息,這不構成欺詐,則可以認為另一方利用了其缺乏經驗和輕率,這可以被視為明顯不公平。其次,我們應該考慮雙方的利益是否平衡。在誤解的情況下,一方可能已經造成重大損失,但另一方沒有獲得利益。例如,一方誤購一種水泥作為另一種水泥,兩種水泥的價格基本相同。在明顯不公平的情況下,通常是另一方的利益不平衡,一方獲得的利益大大超過另一方,或者一方遭受損失而另一方獲得利益。如果只有一方遭受損失,而另一方沒有獲得任何利益,這種情況不完全符合明顯不公平的客觀要求,可以視為重大誤解。以上是小編為您編寫的內容。重大誤解和明顯的不公平是不同的法律概念。如果它違反了市場交易的原則,那就是一種明顯的不公平。如果它導致演員誤解,那就是一個重大誤解。如果您的情況更復雜,律師吧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怎樣解除預抵押
2021-02-03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司法鑒定意見是否可撤銷
2020-12-04語言威脅恐嚇算不算違法
2021-02-01男女雙方如何離婚,怎么解除婚姻關系
2021-02-26離婚協議中贈與財產能否再要回來
2021-03-07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承包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1-19國企改制解聘職工經濟補償標準有何規定
2021-03-09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漲薪一個月后辭職應按漲薪前薪資發放還是漲薪后薪資發放
2021-01-03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被保險人與第三人已履行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