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撤銷合同主要是指意思不真實的合同。如果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因重大誤解而表達的意思與其真實意思不一致。雖然意思表示不真實,不符合有效要件的要求,但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得故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社會治安良好習慣,因此不同于無效合同。具有取消權的人必須積極行使取消權,并要求取消合同。因為可撤銷合同主要涉及當事人意愿的不真實表達,外人往往難以判斷當事人意愿的表達是否真實。即使外人得知當事人因當事人意愿的不真實表達而受到損害,但當事人并非自愿提出撤銷,而是自愿承擔損害的后果,法律也應允許這種行為生效。因此,法律應將要求取消合同的權利留給有權決定是否取消合同的人。法院應采取不起訴或無視此類合同取消的態度。當事人不自愿提出解除的,法院不能自愿宣布解除合同。無效合同在內容上具有明顯的違法性,因此當事人不能選擇確認無效合同的有效性。即使當事人不主張無效合同無效,司法機關和仲裁機構也應主動介入,宣布合同無效。可撤銷的合同在被撤銷之前仍然有效。對于可撤銷的合同,有權撤銷的人有權決定是否提出撤銷。撤銷權人未在規定期限內行使撤銷權,或者撤銷權人僅要求變更合同條款的,不要求解除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可撤銷合同仍然有效,雙方仍應按照合同規定履行其義務。任何一方均不得以合同具有可撤銷因素為由拒絕履行其合同義務。無效合同當然無效,不要求雙方繼續履行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在民法通則中稱為可變更和可撤銷合同,即對于此類合同,具有撤銷權的人有權請求撤銷,或者他只能請求變更合同內容而不需要撤銷。所謂變更,是指當事人之間通過協商改變合同的某些內容,如適當調整標的價格,適當減少一方承擔的義務,以及通過變更當事人之間公平合理的權利和義務。如有變更,本合同仍然有效。無效合同當然無效,雙方不得在變更和要求確認無效之間作出選擇。行使撤銷權的人撤銷合同將導致合同關系終止,正如具有撤銷權的人行使撤銷權可以解除合同一樣,但二者在性質上是不同的。撤銷權是指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使受害方享有撤銷權;解除權可以基于法律規定的理由(如不可抗力、另一方根本違約等),也可以基于雙方事先約定,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雙方均有解除權。不僅可以對合同進行撤銷,還可以對其他法律行為進行撤銷。原則上,解散僅適用于合同,不適用于其他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8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少數民族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021-02-06欠款房咋交易律師為你支招
2021-01-13找中介買房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10一個員工是否可以跟兩個公司簽勞動合同
2021-01-05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2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購房保險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16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要提交準備金評估報告嗎
2021-01-08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