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合同在民事和刑事案件中的效力一直是民事和商事審判中的一個難點,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然而,一般認為刑事案件不影響民事合同的處理。“一方以欺詐手段違背另一方真實意思表示訂立的合同”,受害方有權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要求解除合同,合同仍然有效,無需申請解除。主合同有效,擔保合同也有效。保證人應根據本合同承擔連帶責任。從合同法的角度來看,所涉及的合同并不無效。根據《合同法》第5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1)一方當事人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涉及合同的情況并非如此(2)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的惡意串通。本案涉及的合同不是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合同法》除將損害國家利益的欺詐行為作為合同無效的理由外,還將違背真實意思成立的損害對方利益的合同規定為可撤銷合同。因此,判斷合同是否無效或可撤銷的關鍵在于對“國家利益”的理解和把握。王教授認為,損害國家利益主要是指損害國家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等,不應包括國有企業的利益。(三)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通常意味著合同的內容和形式是合法的。從合同表面上看,合同成立的目的是合法的,但在合同的合法形式背后也存在著非法目的,合同履行的實際目的是非法的。因此,“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必須是合同雙方共同規避法律的意圖(IV)損害社會公共利益(V)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是指合同內容和合同所體現的法律關系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不應成為簽訂合同的手段和方法,合同一方的手段也不應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非法訂立合同的手段侵犯的是合同另一方意思表示的自由和真實,但并不完全否定合同的效力,被侵犯的合同另一方意思表示的自由應當得到補救,即:,可以選擇是否解除合同。綜上所述,借款人的行為構成詐騙貸款罪后,其訂立的合同不一定無效。本合同屬于“一方以欺詐手段違背對方真實意思表示訂立的合同”,受害方有權要求解除。此時,合同的方向取決于受害方。如果受害方沒有要求取消或更改合同,合同仍然有效。主合同有效,擔保合同也有效。借款人應按約定負責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擔保人應按約定承擔連帶責任。以上是對“如何確定民事-刑事交叉案件中合同的有效性”的回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小產權房”?它與農村拆遷安置房和農民的私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12起訴解散公司帳戶資金能保全嗎
2020-11-28如何區分票據無效和票據變造
2020-12-25別除權的基礎權利是什么
2021-03-23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什么屬于精神出軌,法律有規定精神出軌嗎
2021-02-12經理約談說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30擔保合同約定不明確該如何擔責
2021-01-06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
2020-12-27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誤報年齡保險有何特別規定
2020-11-15什么是自留保費
2021-01-18土地轉讓申請怎么寫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