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姻關系期間協議是否有效(《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婚內協議一般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出現如下情形則是無效的:
1、約定財產歸子女所有
很多夫妻在簽訂協議時會約定某一部分財產歸子女所有,但這些財產仍然是由父母掌管。從法律上來看,屬于贈與沒有履行,沒有完成的贈與便不生效。實踐中,此類約定爭議較多,當然均以無效認定而告終。
2、不動產歸雙方共有但未作產權變更
將一方名下的婚前房產等不動產約定為婚后共有,但實際又未辦理產權更名手續,是一種贈與未完成的行為。在最終發生爭議時,同樣無法得到確認。
3、誰提離婚誰無財產
此類約定往往會認為限制離婚自由權,而被認定為無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二、新婚姻法凈身出戶協議是否有效
凈身出戶就是離婚后放棄一切錢財,只帶自己的身體走。這樣的協議一般在婚前就已經簽訂,表面看來是對愛情和權益的雙重保障,出軌一方承擔責任,另一方則得到金錢作為補償。
按照婚姻法的規定,《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雙方可以約定結婚以前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屬,例如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也就是說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法院認為一般夫妻之間簽訂的忠誠協議是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該協議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符合我國婚姻法中夫妻應相互忠實的精神,亦有助于社會公德,該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婚姻關系期間協議是否有效?只要在婚姻關系期間雙方自愿簽訂的協議,將來產生爭議或是離婚的時候是可以主張它有效。婚姻關系期間協議在離婚的時候產生了糾紛,不知道該怎么樣解決它的時候,歡迎您找尋律霸網在線律師幫助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蘇成生律師,男,漢族,中共黨員,執業證號12205200210566592。2002年——2016年執業于96101部隊法律顧問處,處理過大量涉軍維權案件,現為通化市昱誠律師事務所職業律師。對預防糾紛發生、減少當事人訴累,有獨到經驗。 當前業務強項:擔任政府機關法律顧問,商事合同審查與訴訟,有處理應急突發問題、歷史遺留疑難問題的豐富經驗。經常處理家庭婚姻、交通事故、拆遷承包糾紛、工亡討薪糾紛等常見案件。 電話:13943571065 人生格言——“人生目標是應該通過堅守信念,而不是屈服來實現的。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道路上,我從未放棄!盡管這條路注定會走得很艱難,很孤單,但是上天不會辜負每個人的勤奮和堅持!”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手術簽字非直系親屬可以簽嗎
2021-03-02采礦占地需要征地手續嗎
2020-12-10小貸公司減資條件是什么
2021-01-08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8條罰款多少
2021-02-18借條中既約定了逾期利息又約定了違約金該如何計算
2021-01-04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房子保全后多久失效,還可以續保嗎
2021-02-19我國各省市交通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標準
2021-02-01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房地產代理合同糾紛解決方法有哪些
2020-12-24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合同保全的概念與意義有哪些
2021-02-06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勞動合同關系幾年內訴訟有效
2021-02-12約定競業限制費按年度支付有效嗎
2020-12-27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