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種捐贈,都應在會計核算中記入“營業外支出”科目。在計算收入時,不符合稅法規定的捐贈應當剔除,不得調整。因為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會計利潤與按照稅法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存在差異。根據規定,“企業捐贈自己生產、委托加工和他人購買的原材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有價證券(含外購貨物)時,應當按照公允價值作為對外銷售和捐贈兩項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企業對外捐贈,除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公益性、救濟性捐贈外,不得稅前扣除。”。如上所述,企業捐贈現金的受贈人是通過中國非營利社會團體、國家機關、教育、民政等公益事業以及自然災害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捐贈,直接列在“營業外支出捐贈支出”賬戶。納稅人超出部分,不得稅前扣除。因此,存在年終計算調整的問題。這里有一些例子。a公司開出一張5萬元的現金支票。捐贈給希望工程。會計分錄為:
借方:營業外支出捐贈支出50000
貸方:銀行存款50000
2。年末,a公司利潤總額為50萬元。假設沒有其他時間和永久性差異。
(1)調整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500000+50000=550000(元)
(2)計算扣除法定公益金和救濟金:
扣除法定公益金和救濟金=550000×3%=16500(元)
(3)扣除法定公益金調整后收入中的福利救濟捐贈,并計算實際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550000-16500=533500(元)
(4)按33%計繳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533500×33%=165053(元)
借款:所得稅165053
借款: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165053根據稅法規定,納稅企業直接向受贈人(或非公益性單位)捐贈的,也列入“營業外支出——捐贈”費用科目,但不扣除。期末計算所得稅時,直接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一并計算繳納。二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企業會計制度需明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第二條第三款“非貨幣性資產的入賬價值”,將企業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確認為捐贈收入企業捐贈的貨幣性資產,確認為捐贈收入,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依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取得的捐贈所得數額較大,難以納入一個納稅年度納稅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可以在不超過五年的期限內,平均計入每年的應納稅所得額。”根據上述規定,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根據捐贈資產確定的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原材料”等,貸記“資本公積—捐贈非現金資產的準備”;外商投資企業貸記“資產價值”待轉讓”。
[例]2004年2月,一家內資企業接受了一家企業捐贈的設備。根據捐贈設備發票等相關文件,確定捐贈設備價值10萬元,預計折舊2萬元。會計處理如下:借:固定資產××設備10萬
貸:累計折舊2萬
遞延所得稅[(10-2萬)×33%]26400
資本公積-企業計提折舊5000元,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公積53600
<元,分錄如下:
借方:制造費用5000
貸方:累計折舊5000
根據國稅發《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2000)84號規定:“捐贈的固定資產不得折舊。”。因此,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5000元。如果所得稅稅率為33%,則本年所得稅抵免額為1650元(5000×33%)。會計分錄如下:
借:遞延所得稅1650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1650
2005年9月銷售的設備,價格為78000元(含稅),累計折舊30000元,應交增值稅1500元[78000÷(14%)×4%×50%],不考慮清洗過程中產生的費用。
借方:累計折舊30000
固定資產清算70000
貸方:固定資產100000
借方:銀行存款78000
貸方:固定資產清算76500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1500
借方:固定資產清算6500
貸:營業外收入-固定資產處置收入6500貸:遞延所得稅26400貸:遞延所得稅26400貸:應交所得稅26400貸:資本公積非現金資產準備捐贈53600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讓53600如果銷售價格為11萬元,清算費用為5000元,根據稅法,如果接受捐贈時銷售或清算價格高于實物價格,清算費用從銷售收入中扣除,使用后的余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發生的清算費用不得重復扣除。計算應交所得稅時,會計處理如下:借方:遞延所得稅26400,所得稅8250,貸方: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110000-5000)×33%34650,借方:資本公積-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53600,貸方: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出對于企業捐贈的53600件其他非貨幣性資產,一般情況下,資產到期不進行清算和轉移,會計處理與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前兩步相同。我不在這里重復了。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是由誰提出
2021-03-02版權費用糾紛是怎樣的
2020-11-10什么是帶有欺騙性的商標,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4夫妻抵押離婚后擔保失效嗎
2021-02-02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執行令下達后才能探視嗎
2021-03-17離婚共同債務是否繳納訴訟費
2021-01-272020傷殘等級劃分標準怎么規定
2021-01-19肇事逃逸最多判幾年
2021-03-11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探析保險法中的自殺條款(上)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