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銷售收入方面。
在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一附表中,視同銷售主要包括以下三項內容:非貨幣性交易視同銷售收入、貨物、財產、勞務視同銷售收入和其他視同銷售收入。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規定,收入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服務和其他使用資產的日常活動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總額,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募集的資金。也就是說,收入的確認有三個要素:一是日常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二是利益的流入是通過銷售商品、提供服務、讓他人使用企業的資產等方式獲得的;三是,經濟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代為籌集的資金。因此,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用于捐贈、償債、贊助、募捐、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利潤分配的商品、財產和服務,均按賬面實際成本結轉,不確認收入。
在稅法中,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交換非貨幣性資產,將商品、財產、服務用于捐贈、償還債務、贊助、募捐、廣告、樣品、職工福利、利潤分配等,均視為銷售商品,轉讓財產或者提供服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機關另有規定的除外。
例如,企業在進行納稅申報時,對捐贈的本企業產品(成本價為100萬元),按成本價確認的稅額和價款合計117萬元,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但在納稅申報表中不作調整。捐贈業務的應納稅所得額為0。對于上述做法,我們應該糾正如下:一是按照同類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或公允價值,計稅價格為150萬元,在納稅申報表中增加應納稅所得額;二是按照收支匹配原則,企業捐贈業務的應納稅所得額確認為24.5萬元(150萬元-150萬元-150萬元×17%)。因此,在審計中,應重點關注企業是否存在利用“視同銷售”業務調整利潤、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即會計上不應確認為收入的“視同銷售”業務確認為收入,從而達到虛增收入的目的;或者對稅法規定應當增加的“視同銷售”業務,不征稅增加,達到少繳企業所得稅的目的。(2) 未按權責發生制確認的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第一條規定,除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必須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因此,對于企業會計核算中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而稅收規定不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的,應進行納稅調整。這里,我們以經營租賃的租金收入為例。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的規定,租賃企業在租賃期內的各個期間按照直線法確認當期損益;其他適合本企業的方法較為系統合理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稅法方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企業提供固定資產、包裝物或其他有形資產使用權取得的租金收入,應當按照交易合同或協議予以出租,并在應支付租金之日確認收入的實現。交易合同或協議約定租賃期限超過一年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收支相匹配原則,一次性預繳租金的,出租人可以上述確認收入在租賃期內分期計入相關年度收入。綜上所述,承租人一次性預繳租金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稅務處理方法一致,無需調整;但逾期收取租金的,需在納稅申報中進行調整。
例如,一家企業在2011年與承租人簽訂了一份為期三年的房屋租賃合同。2013年,收取一次性租金900萬元。在會計處理方面,企業確認年收入300萬元,未在納稅申報表中作相應調整。對于這種錯誤做法,我們應該糾正如下:2011年和2012年,納稅申報表附表3每年減少300萬元;2013年,納稅申報表附表3每年增加600萬元。因此,在審計中,應重點關注企業是否存在利用該項業務的時差調整利潤、粉飾財務報表、調整現金周轉率的行為,即提前增加以后年度的稅收收入,以達到改善財務狀況的目的企業現金周轉率。第二,投資決策的合法性和合規性,以及投資收益的表現,是評價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內容,也影響著企業經營效率和企業所得稅申報的真實準確性。在審計中,要重點關注企業投資所采用的初始和后續計量及會計核算方法,分析是否存在這樣的粉飾行業,要注意偷稅漏稅、利潤調節、偷稅漏稅等問題。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企業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被投資企業當年實現利潤時,被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也按持股比例計算;被投資企業虧損的,被投資企業的投資損失也按持股比例計算,計入當期損益。稅法中,《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四)項所稱股息、紅利等股權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因股權投資從被投資單位取得的收益。股息、紅利和其他股權投資收益,按照被投資單位作出利潤分配決定之日確認,國務院財政、稅務機關另有規定的除外。
例如,a企業控制B企業30%的股權,采用權益法核算,B企業在每年6月30日的股東大會上對上一年度的利潤分配作出正式決議。會計上,a企業在當年利潤表中根據B企業的利潤情況確認投資收益,決算時不作納稅調整。對于這種錯誤做法,我們應當糾正如下:一是減少當年確認的投資收益,二是增加上一年度確認的投資收益。即附表11第七欄調整為會計確認的損益,第八欄和第九欄之和為稅法確認的股利,兩者之間的差額為納稅調整額。會計確認的損益大于稅法確認的股利、紅利的,應當減少,否則應當增加。因此,在審計中應重點關注企業是否存在以投資收益的確認時差調整利潤、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即確認當年“已確認”的投資收益,不應在會計上確認為收益,從而達到虛增收入的目的;或者對上一年度“取得”的稅法上應當增加的投資性收入予以增加,達到少繳企業所得稅的目的。第三,股權轉讓決策的合法性也是評價企業決策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審計中,要重點關注是否按規定經過具有相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評估,是否存在違規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賣方逾期交貨能雙倍要求返還定金嗎
2020-11-27同居關系財產的處理
2021-03-21怎樣確定贍養費標準,贍養費包含哪些費用
2021-02-28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預付款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11房屋產權到期該如何
2020-12-21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合同引糾紛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2020-11-30投保人未按照規定期限支付保險費有哪些法律后果
2020-12-23購買財產保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3-21人身意外死亡保險
2021-02-09土地轉讓到期怎么收回
2021-03-13土地流轉法律法規和最新國家政策是什么
2020-11-19土地流轉法規的內容
2021-03-02新農村建設拆遷給相同面積樓房嗎
2021-03-14拆遷沒有協商有強制評估嗎
2021-03-11拆遷安置房產權證辦理
2020-11-24拆遷安置房買賣需要交遺產稅嗎
2021-02-23門面房拆遷糾紛如何維權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