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投資者、名義股東和公司在代表公司持股過程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問題。
一般來說,如果實際投資者和名義股東之間就股權和收益的所有權存在爭議,則他們之間的持股協議的有效性受到關注。對此,我國《公司法》沒有明確規定“持有股權”,導致對協議效力的認定缺乏統一的司法標準。為此,最高人民法院對《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中代理所有權問題的處理作出了司法解釋,其中首次明確顯示了我國法律對有限責任公司實際出資人股東資格的確認,以及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之間的委托代理協議第三次司法解釋規定,只要相關協議不存在,公司就有權對其進行代理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持有協議視為合法有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隱瞞合同中的非法目的。”法律形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在實踐中,代持股份的目的是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或者逃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如為規避市場準入而代持股份、以代持股份的形式變相行賄等,最終可能認定持有協議無效。二是名義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實際投資者利益的風險。由于實際投資者不能對其所持股份實施實際控制,存在名義股東利用控制權損害實際投資者利益的問題。如果名義股東濫用經營管理權、表決權、分紅權、增資優先權、剩余財產分配權,甚至擅自轉讓或質押股權,將損害實際投資者的利益。第三,名義股東自身的問題給實際投資者利益造成損害的風險。
如果名義股東有無法償還的債務,法院和其他主管部門應依法查封名義股東持有的股權,并將名義股東持有的股權用于償還名義股東債務的風險。如果名義股東離婚或死亡,其名下的股權可能涉及繼承或離婚分割的法律糾紛,而實際投資者可能涉及相關糾紛。第四,實際投資者的股東資格無法恢復的風險。
根據《公司法》第三解釋,“實際出資人要求公司變更股東的,應當出具出資證明書,在股東名冊上記載,未經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在公司章程中記載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法》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在同等條件下,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份,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因此,實際投資者要解除委托關系,恢復股東資格,可能面臨兩大障礙。一是其他股東沒有過半數的同意;二是其他股東要求行使優先購買權。二是名義股東面臨的風險。在這種關系中,名義股東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如下:
首先,名義股東被要求履行公司出資義務的風險。由于控股協議的效力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名義股東承擔公司的出資義務。如果實際投資者違約而不出資,那么名義股東就面臨不得不出資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股東無需善意補足出資。雖然名義投資者可以向隱名股東索賠,但他必須面對訴訟的風險。第二,稅收風險。當條件成熟,實際股東準備終止控股協議時,實際投資者和名義股東將面臨稅收風險。一般來說,稅務機關往往不承認實際投資者的“一邊倒”,要求實際股東按照公允價值繳納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39號公告明確了企業代個人持有限制性股票的征稅問題。具體而言,對因股權分置改革而由個人投資、代企業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將限制性股票轉讓所得作為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
根據規定,限售股轉讓所得余額在納稅義務完成后,轉讓給實際所有人時不征稅。但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39號文件僅適用于上市公司限售股轉讓,現實生活中其他常見現象仍存在重復征稅的風險。第三,公司面臨的風險,公司股權的代理持股關系不僅會使實際投資者和名義股東面臨各種不確定的法律風險,也會使關聯公司面臨不確定的法律風險。首先,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方面面臨法律障礙。
在我國證券資本市場,代理持股是企業的絕對紅線。在上市審計實踐中,中國證監會嚴格禁止“代持”,代持幾乎成為監管機構、中介機構和上市公司的雷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股權清晰,而控股股東與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控制的股東之間不存在重大的股權糾紛,“股權明晰”成為中國證監會禁止上市公司代持股份的理論依據。目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需要向自然人披露信息,不得代為持有。二是面臨公司注銷風險。這種風險主要存在于外國投資者作為實際投資者的情況下。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必須經有關部門批準。為了規避這種行政審批,一些外國投資者委托中國境內的自然人或法人代為持股。
本案中,如果存在爭議,根據相關司法實踐,相關控股協議的有效性可以得到承認,但實際投資者不能直接恢復股東身份,因此有必要先對公司進行清算和注銷,再由有關部門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綜上所述,在公司設立和經營過程中,應盡最大努力保持公司股權清晰,解決和防止代理持股的發生。公司、實際投資者和名義股東通過相應的協議或其他協議規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是必然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房屋是否可強制執行
2021-02-07申請法律援助的一般條件與特殊條件
2020-11-19第三方支付代扣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3黨紀處分申訴期限如何規定的
2021-01-13行政處罰案件多長時間辦結完
2021-03-25解除收養關系糾紛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04家庭暴力簡介與家庭暴力類型有哪些
2021-02-27結婚自由主要有哪些內容
2020-12-21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有家暴的婚姻按法律怎么處理
2021-02-02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停發的傷殘撫恤金可以補發嗎
2021-03-16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超市顧客受傷,保險賠償如何請求
2021-03-13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