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暫行規定》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保護中央企業利益不受侵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企業法》,制定本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能夠給中央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實用性強、中央企業保密的商業信息和技術信息。第三條中央企業的業務信息、技術信息屬于國家秘密的,必須依法予以保護。第四條中央企業涉及知識產權的商業秘密,依照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管理。第五條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應當遵循依法規范、企業負責、預防為主、突出重點、方便工作、確保安全的原則。第二章機構與職責第六條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實行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制。第七條中央企業保密委員會是保護商業秘密的工作機構,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貫徹上級保密機構和部門的工作要求,研究決定與商業秘密有關的事項企業秘密保護。
各中央企業安全辦作為企業安全委員會的日常辦公室,負責組織開展商業秘密保護、安全檢查、安全技術保護、依法查處泄密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工作。第八條中央企業保密辦公室配備專職保密人員,負責商業秘密的保護和管理。第九條中央企業科技、法律、知識產權等業務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其職責范圍內的商業秘密保護和管理工作。第三章商業秘密的認定第十條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依法確定,主要包括:戰略規劃、管理辦法、商業模式、重組上市、并購、產權交易、財務信息、投資等以及融資決策、生產、購銷策略、資源儲備、客戶信息、招投標等業務信息;設計、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經營管理方案,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生產方法,技術訣竅等技術資料。第十一條中央企業的商業秘密因國家秘密范圍調整需要變更為國家秘密的,必須依法確定為國家秘密。第十二條中央企業的商業秘密及其分類、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由提出事項的業務部門制定,主管領導批準,保密辦公室備案。第十三條根據中央企業商業秘密泄露對企業經濟利益造成損害的程度,確定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分類為核心商業秘密和一般商業秘密兩級。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分類統一為“核心商業秘密”和“一般商業秘密”。第十四條中央企業應當自行設定商業秘密的保密期限。可以預見的,按年、月、日計算;不能預見的,按“長期”或者“公布前”計算。第十五條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分類和保密期限確定后,應當在秘密載體上作出明顯標志。標識由所有權(單位簡稱或標識)、保密等級和保密期限三部分組成。第十六條中央企業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嚴格確定知悉商業秘密的范圍。知識范圍應限于具體崗位和人員,并根據保密程度實行分類管理。第十七條商業秘密在保密期內需要變更分類、保密期限、知悉范圍或者解密的,由業務部門制定,主管領導批準,保密辦公室備案。保密期限屆滿或者已經公開的,應當自行解密。第十八條商業秘密的密級和保密期限變更后,應當在原標識位置附近重新設置標識,并明顯撤銷原標識。在保密期限內解密的,應當以能夠清楚辨認的方式標明“解密”字樣。第四章保護措施第十九條中央企業與其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應當有保密規定。
中央企業與涉密人員簽訂的保密協議,應當明確保密的內容和范圍、雙方的權利義務、協議期限、違約責任。
中央企業應根據保密程度與關鍵涉密人員簽訂競業禁止協議,協議中應包含經濟補償條款。第二十條中央企業因工作需要向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具有管理職能的社會團體提供商業秘密信息的,應當以適當方式向其表達保密義務。提供的保密信息由業務部負責編制,主管領導批準,保密室存檔。第二十一條中央企業應當與有關各方就協商、談判、技術評估、成果鑒定、合作開發、技術轉讓、合資經營、外部審計、盡職調查等事項簽訂保密協議,資產、驗資和其他涉及商業秘密的活動。第二十二條中央企業在境內外發行證券、上市公司上市和信息披露過程中,應當建立健全商業秘密保密審查程序,規定有關部門的保密義務,機構和人員。第二十三條加強對中央企業重點項目、重要談判和重大項目的商業秘密保護,建立保密工作先行進入機制,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四條將涉密崗位較多、涉密級別較高的部門(崗位)和地區確定為商業秘密保護的重點部門(崗位)或涉密地區,加強防范和管理。第二十五條中央企業應當對商業秘密載體的制作、接收、發送、轉移、使用、保管、銷毀等過程進行控制,確保商業秘密載體的安全。第二十六條中央企業應當加強對計算機信息系統、通信、辦公自動化等涉及商業秘密的信息設施、設備的保密管理,確保商業秘密的安全。第二十七條中央企業應當將商業秘密保護納入風險管理,制定泄露事件應急預案,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商業秘密載體被盜、丟失或者失控的,應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發生泄漏的,應當調查并報告國務院國資委安委。第二十八條中央企業依法享有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經營安全損失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條件存在什么問題
2020-11-30對于實習期員工口頭辭退可以嗎
2021-01-05公司股份是否應當作為婚前財產進行分割?
2021-02-03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股權無償轉讓和股權贈與的區別
2020-12-04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買了新車怎么上保險
2021-03-15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不買不計免賠的情況
2021-02-09平安雇主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17城中村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1-01-16什么是拆遷主體資格,誰具備拆遷主體資格
2020-12-22農村安置房買賣是否受法律支持
2021-03-03屋拆遷管理費的收費情況
2021-03-17舊城改造和棚戶區改造有什么區別哪個的補償標準更高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