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爭議處理?
(1)申請調解?
勞動爭議調解是指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意愿,通過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的宣傳,說服當事人解決矛盾,自愿就爭議達成協議,及時解決勞動爭議是一項活動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勞動調解組織包括:一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二是依法成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三是在鄉鎮和街道建立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調解程序也是一種自愿程序。當事人不愿調解的,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自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或者一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后未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二)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調解、調解協議不成或者調解協議不履行的,可以申請仲裁,仲裁適用于< <勞動仲裁委員會仲裁> <也稱仲裁,也稱為“裁決”,是指爭端各方不能在同一問題上達成一致的協議,而第三方對此不感興趣的,則在仲裁裁決中作出裁決。仲裁主要分為經濟糾紛經濟仲裁和勞動爭議勞動仲裁。勞動仲裁是指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作出裁決,解決勞動爭議的勞動法律制度。勞動仲裁不同于仲裁法規定的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不同之處在于:(1)申請程序不同。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需要雙方事先或者事后達成仲裁協議,然后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不要求當事人事先或者事后達成仲裁協議。只要一方當事人提出申請,有關仲裁機構可以接受。(2)仲裁機構不同。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機構主要設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其他設區的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設立主要在省、自治區的市、縣或者直轄市的區縣(三)裁決的效果不同?!吨俨梅ā芬幎?,一般經濟糾紛的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在勞動爭議仲裁中,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特殊勞動爭議除外。可見,勞動爭議的裁決一般不是終局的。法律規定了仲裁程序,主要是考慮到此類糾紛的處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最好由一些熟悉業務的人員來處理,有利于糾紛的快速高效解決,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法院的訴訟壓力,節約了審判資源。與訴訟相比,勞動仲裁法具有一定的優勢,包括:一是速度快。快速是指通過仲裁解決爭議,程序簡單,時間短。勞動爭議要抓緊處理。當事人一般不愿意在糾紛處理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仲裁正好符合這一要求。二是專業性強。參加仲裁的仲裁員是勞動和法律方面的專家。他們在處理勞動爭議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有利于提高仲裁質量。但是,仲裁裁決發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不履行的,仲裁機構不予執行,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本法”是指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裁決為終局裁決的情形。第四十七條規定:“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以終局裁決為準,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一)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數額的爭議,經濟補償或者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12個月的補償(二)因執行國家勞動標準發生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糾紛。”勞動者對上述勞動爭議案件的判決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用人單位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應當先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程序沒有具體規定。在立法過程中,對于本法是否應當規定審判程序,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勞動爭議的解決應當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包括調解、仲裁和訴訟。如果只規定調解和仲裁,法律制度是不完備的,同時,由于仲裁和審判的依據不同,不利于解決現行仲裁制度。同時,該法的名稱應改為《勞動爭議解決法》。另一種觀點認為,勞動爭議解決制度確實包括調解、仲裁和訴訟,但訴訟是一個統一的制度,應當符合民事訴訟法的統一規定。按照現行制度,人民法院受理、審理和執行勞動爭議案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根據實踐的需要,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考慮修改《民事訴訟法》,對勞動爭議案件的特殊訴訟程序作出規定,有利于維護訴訟制度的統一。經過仔細研究,立法機關采納了后一種意見。從維護訴訟制度統一的原則出發,《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程序沒有具體規定。與此相適應,該法的名稱也確定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勞動爭議解決機構受理案件的范圍。我國解決勞動爭議有兩個直接的法律依據,一是勞動法;二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此外,還有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根據上述法律,意見和解釋,現階段我國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受理勞動爭議的范圍為:(1)我國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職工之間的勞動爭議;(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之間的勞動爭議,與本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社會團體和職工。具體來說,它包括以下爭議:①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形成勞動關系后發生的糾紛③ 退休后,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勞動者與原用人單位因追繳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金等社會保險費發生的爭議,以上為有關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案件因果關系如何認定
2021-01-08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發生交通事故怎么報案
2021-03-20稅收違法行為三種行政處罰
2020-12-03監獄每年幾月份報減刑
2021-03-21被家暴后自殺定罪嗎
2021-01-11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房產證在房屋中介手里不肯退怎么辦
2020-12-27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哪些違法事項免責條款不能主張免責
2021-03-07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