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處理勞動爭議的機構有: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地方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地方人民法院。在處理勞動爭議時,勞動關系當事人可以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提起上訴,并依靠法律渠道解決
勞動爭議調解程序申請
1.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2.調解不成,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3.任何一方也可以不經調解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4.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勞動爭議仲裁申請爭議仲裁程序
勞動爭議仲裁又稱仲裁。仲裁作為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方式之一,指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依法對爭議雙方的爭議案件進行中間仲裁的執法行為
仲裁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1)案件受理。該階段包括兩項任務:一是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書面仲裁申請;第二,案件受理。仲裁委員會應在收到仲裁申請后的一段時間內決定是否接受仲裁申請。調查取證的目的是收集有關證據和材料,了解糾紛的執行情況,為下一次調解或裁決做好準備。調查取證工作包括編寫調查提綱、按照調查提綱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取證、核實調查結果和相關證據等
<3)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調解階段,仲裁庭必須首先進行調解,努力促進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達成協議的仲裁庭還應編制仲裁調解書(4)裁決階段。如果仲裁庭的調解無效或當事人在仲裁調解書送達前反悔,且調解失敗,則勞動爭議的解決將進入裁決階段。仲裁庭的裁決應通過召開仲裁會議作出。一般來說,仲裁應當經過雙方法庭調查、辯論和陳述的過程,最后仲裁員應當充分協商爭議事實,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裁決。仲裁庭作出裁決后,應當制作調解裁決書。如果一方當事人對裁決不滿意,他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調解書自送達當事人之日起生效;仲裁裁決在訴訟期滿后生效。調解或裁決生效后,雙方應自覺執行
勞動爭議訴訟申請程序
勞動爭議訴訟是人民法院根據《民事訴訟法》程序,在《勞動條例》
1.根據現行法律,工人保護其權利的主要法律渠道是:勞動爭議解決程序、勞動保障監督程序,這兩種程序各有缺點:
(1)按照勞動爭議解決程序解決勞動爭議,勞動者需要在法庭上提供證據,并通過繁瑣的仲裁訴訟程序。勞動者的權益往往因應訴能力弱而得不到保障
(2)按照勞動監察程序舉報投訴,可以避免應訴負擔,成本低。但由于在處理此類案件時缺乏司法系統的有力支持,勞動保障監督難以處理和落實的現象十分突出
注:當事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作出受理或者駁回的決定。仲裁庭對勞動爭議的處理應當自仲裁庭成立之日起60日內結束。案件情節復雜需要延長的,報仲裁委員會批準后,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怎么辦
2020-12-21認繳期限未屆至股東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19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車輛遺產繼承過戶費用
2021-03-08未簽訂勞動合同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17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申領失業補助金從什么時候可以領
2020-11-21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保險合同采取的形式包括什么
2021-03-15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因感染艾滋病意外險拒賠合理嗎
2021-02-02機動車掛靠運營,誰享有保險利益?
2021-02-10土地出讓審批手續有哪些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