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簡要總結了我國勞動爭議案件中舉證責任規定的變化。該水平有限,僅供參考,以提醒勞動爭議潛在當事人了解勞動爭議案件中證明規則的特殊性和舉證方式。證據的直接目的是查明事實,但證據往往對利益訴求造成最終障礙,雇主和工人應予以注意
所謂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訴訟中提出的主張。舉證責任分配規則包括一般規則、倒置規則和特殊規則。所謂證明的一般規則是“誰主張,誰提供證據”的規則。舉證責任倒置是指舉證責任按照法律要件的分類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分配后,一方當事人對某一法律要件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另一方當事人對該事實的存在不承擔舉證責任。所謂舉證責任特別規則,是指在特殊情況下,不存在不屬于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舉證責任倒置,證明責任不能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一般證明規則來確定。司法機關應當根據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綜合當事人的證明能力、證據距離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一般來說,舉證責任的分配應該事先由法律規定,但由于法律規定的滯后性和立法者認知能力的限制,即使法律更加嚴格和詳細,也難以列舉現實生活中如此復雜的民事活動,因此,證明責任的法定分配不能滿足司法實踐的需要,但是,司法機關對當事人證明責任的限制是對法律規定的證明責任所不能涵蓋的某些特殊情況的一種救濟。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因勞動權利義務發生的爭議。勞動爭議案件的證明有其特殊性。勞動關系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存在平等,在簽訂合同后存在不平等。由于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使得勞動者在訴訟中難以證明某些事實。雇主更接近這些證據,甚至是負責這些證據的人,因此它有提供證據的優勢。勞動爭議案件中用人單位舉證責任的法律規定。關于勞動爭議案件中用人單位舉證責任的法律規定主要包括以下規定:1.1991年4月9日頒布實施的《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有責任為其主張提供證據”。目前,勞動爭議案件審理中普遍采用的證據規則與其他一般民事案件一樣,遵循現行民事訴訟法中“誰主張、誰提供證據”的一般原則,“誰主張、誰提供證據”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證明原則。這一原則也應適用于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責任。但是,由于《勞動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及勞動爭議案件訴訟主體的相對特殊性,勞動法律關系不僅具有一般民事法律關系的平等性,但也具有從屬性和依賴性的特點。大量勞動爭議是由雇主作為管理者的單方面行為引起的。當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無法得到有效證據的證明。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特別是勞動者應當適用“誰主張,誰提供證據”的原則是有失偏頗的。2.《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25條第3款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該法于1993年8月1日生效,規定“仲裁委員會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補充證據。”第33條第1款規定,“在處理勞動爭議時,仲裁委員會有權向有關單位查閱與本案有關的案卷資料和其他證明材料,有權向內幕人士進行調查,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上述規定過于籠統,沒有將舉證責任分配給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實際辦案中難以把握,甚至可見“仲裁機構積極調查”的痕跡。現在,無論是勞動爭議仲裁還是訴訟,都明顯地從仲裁機構主動調查轉向當事人舉證方式。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一條,2002年4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規定:“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時,本條體現了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即當事人在請求人民法院對其主張作出判決時,對其主張的事實提供證據的舉證責任。第2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其主張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另一方當事人主張所依據的事實。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承擔不利后果。”這是結果意義上證明責任的法律規定。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是指在事實真相不明的情況下,主張事實的一方所承擔的不利訴訟結果。這種不利的訴訟結果通常表明,實質性的訴訟請求不能得到法院的確認,《證據規定》第一條和第二條在《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基礎上一脈相承,沒有突破性的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的實踐表明,工人提供證據證明其權利受到侵犯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證據規定》率先對用人單位的舉證責任作出了突破性規定。《證據規定》第六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的,因用人單位作出解雇、摘牌、解雇、解除勞動合同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這是對民事訴訟中“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的突破,符合勞動爭議雙方當事人實力不同的特點,但該規定不屬于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也屬于舉證責任的合法合理分配"""證據規定"第六條只籠統規定,用人單位在作出解雇,除名等決定時,發生勞動爭議,應當承擔舉證責任,,雖然《證據規定》沒有規定《證據規定》中的其他一般證據規則也適用于勞動爭議案件,也可以推定,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可以適用第六條以外的其他一般規定,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本規定也適用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勞動爭議仲裁程序》中提供的證據規定《證據規則》第七條規定:“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下,依照本規定和其他司法解釋不能確定舉證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確定舉證責任,《證據規定》第七條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有一定的權力分配舉證責任,這就是所謂的舉證責任特別規則。行使舉證分配權的前提是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當事人的舉證能力確定舉證責任。只有在用盡現有法律規定后,人民法院才能行使舉證分配權,分配舉證責任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法發展了幾年
2021-01-23人身傷亡的交通肇事如何處理
2021-01-07聽證程序適用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4房屋作為遺產如何分割
2020-11-24家庭暴力離婚賠償標準
2021-03-20集資房可享受什么政策
2021-03-01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幾個問題
2021-02-084s店強制買保險怎么辦
2021-01-16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是否應免責
2020-11-11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我國保險理賠低效率是否低
2021-03-14費差益
2020-11-29我國土地承包具體有哪些要求
2020-12-05土地上如何設立承包經營權
2021-03-24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出質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