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和觀念的深刻變革,《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規的相繼實施,勞動者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勞動關系中潛在的矛盾和問題也出現了,如何在程序上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反思。1、 目前,解決勞動爭議的方式是《勞動法》第77條,該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或者協商解決。第七十九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一方當事人請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任何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從目前的法律規定來看,解決勞動爭議有四種方式: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和解是指雙方通過協商達成解決勞動爭議的協議。本協議的訂立和履行完全取決于雙方的自愿和自覺性。調解,即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過勸說和勸說,勞動爭議可以通過當事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和解來解決。調解一般指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仲裁是指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依法對當事人提出的勞動爭議作出裁決。勞動爭議仲裁可以由一方申請啟動。這是一種未經另一方同意的強制仲裁。訴訟,是指勞動爭議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審理和判決的活動。和解調解是雙方通過協商解決爭議,自覺履行協議內容的一種糾紛解決方式。這完全是雙方自愿選擇的,不是必要的訴訟程序。仲裁和訴訟是利用公共權力解決糾紛的兩種方式。仲裁是訴訟的前置程序。2、 現行制度中存在的問題現行的勞動法律法規為解決勞動爭議設置了許多途徑,但現行制度對勞動者并不滿意,存在許多值得反思的問題。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1)調解制度是徒勞的。調解是調整勞動關系、維護勞動權益的重要手段,關系到勞動關系的和諧和社會穩定。根據法律規定,雇主可以成立由雇員、雇主和工會代表組成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然而,大多數雇主沒有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或者工人因為受雇主控制而對他們失去信任,或者他們不同意調解,因為解決糾紛的法律程序對雇主過于有利。通過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真正解決的勞動爭議很少,調解制度也是徒勞的(2)強制仲裁違反了“自愿仲裁”的傳統仲裁立法原則。仲裁是指爭議雙方自愿將其爭議提交給第三方以獲得公平裁決。仲裁的基本原則是自愿,即是否仲裁由當事人自愿選擇,這是對當事人權利的懲罰。勞動爭議當事人在爭議發生前后一致表示仲裁意向的,仲裁機構方可接受仲裁。中國的《合同法》和《仲裁法》在經濟和民事糾紛的仲裁中采用了自愿當事人原則,而在當前的勞動爭議中則采用了強制仲裁原則。只要一方提出申請,勞動仲裁機構可以在未經另一方同意的情況下提起訴訟。由于強制仲裁原則的局限性,當事人往往無法直接獲得法院的救濟。即使他不信任仲裁機構,他也必須接受仲裁,否則他將失去向法院尋求救濟的權利。現行制度導致勞動爭議解決程序多、周期長,損害了勞動者權益。現行勞動爭議解決機制實行“一審兩審”、“仲裁”制度,即勞動仲裁“二審”,即如果申訴人拒絕接受勞動仲裁部門的裁決,他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天內向法院提起訴訟。拒不接受第一審法院判決的,當事人也可以在收到判決、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上訴。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審理案件的期限為兩個月,情節復雜的,可以延長一個月。法院審理一審案件的期限為6個月,經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二審案件的審理期限為3個月,經院長批準,可以延長3個月。經高等法院批準,可以再延長三個月。可以看出,不超過審理期限的勞動爭議案件的最終結果將需要11個月以上的時間。如果工傷認定涉及勞動爭議,問題就變得更加復雜。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5條規定,申請人申請工傷認定時,應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提交勞動合同文本副本或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即提交勞動關系證明進行工傷認定。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承認雙方勞動關系,勞動者必須首先走“一仲裁兩審”的道路,確認勞動關系,加上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延長審理期限等事項,勞動爭議案件至少在兩到三年內不會結束。不可否認的是,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是為勞動者著想而建立的,力求簡單快捷地處理勞動爭議。由于勞動訴訟不同于民事訴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大多屬于弱勢群體。為了幫助勞動者及時維護合法權益,國家專門成立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然而,目前,其程序設置不僅不能達到最初的立法目的,而且已經成為勞動者維權的障礙。由于許多工人是跨省農民工,他們的流動性相當大。一旦他們與雇主“打官司”,漫長的11個月甚至兩三年將是對工人耐力的嚴峻考驗,因為他們需要辦理相關手續,如解除勞動合同或轉移社會保險,以便重新找到工作,沒有工作,失去收入來源,甚至連生命都成了問題,如何與雇主“打官司”,職業病和工傷患者在漫長的訴訟過程中因為沒有錢治療疾病而被折磨致死。但是,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都知道自己會敗訴,必須完成所有程序:如果勞動仲裁敗訴,他們將向法院起訴,如果一審敗訴,他們將申請二審。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勞動爭議中,只有不到15%的案件完全由雇主勝訴。這一數據表明,在勞動爭議案件中,用人單位大量濫用其訴訟權利,即用人單位明知而不合理地必須通過一切法律程序,使用法律程序,惡意拖延時間,從而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實際損害。對于雇主而言,目前的勞動訴訟成本相對較低。如果你申請勞動仲裁,你只需要支付少量費用,如果你向法院起訴,將花費10元。此外,雇主通常有專門的部門或法律顧問,他們有時間和精力利用法律規定的不利條件,并推遲到工人屈服于雇主的條件或因無力支付而放棄救濟。T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14持股百分之五后增減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0-12-30房產他項權記有抵押期限嗎
2021-01-06不服指定監護關系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09精神暴力包括哪些行為
2020-11-12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行
2021-02-26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1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合同形式的概念
2021-01-13裝修工程沒有資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8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代理商合同特征有哪些
2021-03-06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買的安置房現在房產證下來對方不配合過戶怎么辦
2021-02-14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女職工哺乳期可以出差嗎
2020-11-29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不激納養老金是否屬勞動爭議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