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勞動者工作中過錯的認定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29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結合本案可以看出本案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職務侵權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應當從如下幾個條件考慮:
1、用人單位存在損失;
2、勞動者存在違反規章制度、操作流程或應當遵守的勞動紀律、職業規范等職務侵權行為;
3、損害與勞動者的違規行為是否有因果關系;
4,勞動者是否有主觀過錯。對此,用人單位應當舉證證明,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但是由于勞動關系具有人身依附性,企業作為勞動成果的主要享受者,也應當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一般情況下,勞動者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勞動者才負賠償責任。
(二)用人單位損失的范圍確定與賠償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一般而言,勞動者賠償用人單位經濟損失應以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限。
從用人單位角度來說,用人單位應及時固定與經濟損失有關的證據,一旦發生爭議,就可以用證據支持用人單位的合法主張。
從勞動者角度來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與勞動者的過錯程度及原因大小有關,為此勞動者需承擔與之相應的全額或者部分賠償責任。
其次,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的賠償辦法,原則上不能突破《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
最后,至于賠償方法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采取協商的方式進行。如在職的可以約定,是一次性的賠償還是逐月按工資比例賠償。對于離職勞動者用人單位也可以要求一次性賠償或通過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如果你對此還有任何問題,那么可以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工地工人沒有合同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2-15一首歌的版權費是多少
2020-12-15構成商標的文字應達到什么要求
2021-01-07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財產保全錯了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26離婚賠償哪些損失
2021-01-28脅迫婚姻需要證據嗎,都需要哪些證據
2020-12-02男方出軌女方提出離婚,能否要求賠償
2020-12-09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子女可代位繼承遺產嗎?
2021-03-25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超市摔倒超市負什么責任
2021-02-24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企業股東簽競業限制合同合理嗎
2020-11-16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