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補償金
一、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
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為: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延續了我國以往的做法。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八條的授權,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頒布了《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規定了計算經濟補償時,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增加了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二、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
計算經濟補償時,工作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關于一個月工資是勞動者本人月工資、本企業的職工月平均工資還是當地月平均工資,在勞動合同法制定過程中進行了討論和研究,最后規定月工資是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之所以如此規定,主要有以下考慮:
第一,保持制度的延續性,原有規定有不足的,適當進行修改。《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用人單位依據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按照該規定,月平均工資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內容,這樣的規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護低收入勞動者的權益,但失之于設計過于復雜,不利于勞動者掌握。同時也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做法不同。因此,勞動合同法統一了月平均工資的內容,這樣便于操作,一目了然。
第二,講究公平性,平衡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月平均工資為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這樣的規定一方面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的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年限比較長,最初的工資可能比最后的工資要低得多,考慮到物價等因素,因此勞動合同法規定了以最近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為標準。另一方面也考慮到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應與勞動者本人的工資收入相適應。
一般來說,某一崗位的工資受市場規律的調節,有的工作崗位的工資水平很高,有的工作崗位的工資水平較低。某一個地區,不同企業之間有著很大差別。如果規定以企業職工平均工資或者當地平均工資為標準,將對用人單位明顯不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解約定金的約定方式
2020-12-04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有幾級
2021-01-16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人壽保險有哪些種類以及老人人壽保險應該怎么選擇
2020-12-10火災意外險如何賠償
2021-01-04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是怎樣的
2020-11-14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0保險合同全部是格式條款嗎
2021-01-02保險理賠誤工需要打工資流水嗎
2021-03-24未經村民同意便將礦私自承包給別人違法嗎
2021-01-23修改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標準文本的通用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如何辦理土地轉讓手續是什么
2020-11-23土地轉讓協議標準格式是什么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