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給用人單位的造成損失是否先仲裁
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屬于勞動爭議案件還是一般民事案件
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造成用人單位財產損失的,應當作為勞動爭議案件受理,還是應作為一般民事案件審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勞動廳《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因職工違紀作了處理、處分決定的同時,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不承擔的,用人單位在做出決定后60天內向仲裁委員會申訴的,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用人單位對自動離職的職工,在沒有作出處理決定之前提出申訴要求職工賠償的,仲裁委員會在裁決職工賠償的同時,明確終止雙方的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對職工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自動離職決定后再提出賠償要求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江蘇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印發〈江蘇省勞動仲裁案件研討會紀要〉的通知》中把勞動者在工作中因過錯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處理。但是由于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實踐中有的地方將此類案件作為一般的民事案件審理。筆者認為,應當將此類案件作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理由如下:1、雖然此類案件不屬于勞動者提供勞動、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等典型意義上的勞動爭議,但是單位要求財產損害賠償的基礎法律關系是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關系。由于損害賠償的事實源于勞動者的職務行為,不同于平等民事主體間的損害賠償糾紛,兩者間的權利義務首先要受到勞動合同和勞動法的調整。因此,將此類糾紛歸類于勞動爭議,有利于糾紛的妥善解決。2、原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七條規定,因賠償引起爭議的,按照國家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辦理。原勞動部印發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以及山東、江蘇、上海等地將此類案件作為勞動爭議糾紛處理,這些都在法律法規層面上明確了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損害賠償案件應當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處理。因此由于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財產損失引發的糾紛,應先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何為“自書遺囑”
2021-02-17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購房合同有何需要注意的陷阱
2021-02-21被告如何申請房屋保全
2021-01-21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單位的職責
2020-12-19深圳住房公積金提取預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2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發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保險公司
2020-12-18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性質
2021-01-26給政府征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020-12-21土地出讓金的的返還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4營業房拆遷時,評估的依據是什么
2021-03-19農村拆遷和戶口問題有關嗎
2020-11-18城市私有房屋被拆遷怎么辦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