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名稱和法定代表人發生變更,原勞動合同將繼續有效,無需簽訂新的勞動合同
中國法律規定,公司登記要素變更后,員工必須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3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名稱變更、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投資人變更不得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從法理上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物權客體是法人,而不是法定代表人的人格。同時,用人單位名稱的變更不影響法人物權主體的繼續存在,一般不妨礙勞動者履行勞動合同。至少可以說,即使雇主的法人被合并和重組,其所有權實體也被解散和分割。為了進一步保護勞動者的特殊利益,法律仍然支持繼續履行原有的勞動關系
“導致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客觀情況”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其他使勞動合同全部或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情況,主要包括:企業遷移、企業重組、部門合并、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等,盡管用人單位名稱或法定代表人發生變更,企業內部承包、企業分立或合并均為客觀情況,且已發生重大變化,這些情況不影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企業法人是與自然人相比依法設立的經濟實體,企業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業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只要企業法人地位不變,無論法定代表人如何變更,都不會影響企業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3條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主體地位,“用人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出資人的變更,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合同應由繼承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是原勞動合同的解除或終止。勞動者已簽訂的,視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不足六個月,應向員工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所在地區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的,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經濟補償金的最高支付年限不得超過12年。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以上是關于公司法人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受到影響的介紹。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如果公司變更名稱和法定代表人,原勞動合同將繼續有效,無需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如果您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您咨詢免費法律咨詢,這可以幫助您回答疑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第三方支付怎樣界定
2020-11-14反擔保協議(一)
2020-12-31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倉儲物應該怎樣驗收
2021-02-03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農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購房定金可以退嗎,怎么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1-20集資房買賣有風險嗎
2020-12-29工廠集資房屬什么性質
2020-11-12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1-12保險公司組織形式是如何的
2021-02-17保險受益權的消滅
2020-12-15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07土地出讓金和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