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訴訟時效是否可以更改?
2017年10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88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護公民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三年。除非法律另有規定
若干特殊糾紛,如租賃合同中的延遲或拒絕支付租金糾紛,以及托管合同中保證金滅失或損壞糾紛的訴訟時效為一年
,因為合同的復雜性和區域性,就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糾紛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
如果其他法律規定了特殊限制,例如,《海商法》規定的運費賠償請求期限為一年。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變更條件在我國現行民法通則中稱為變更合同和可撤銷合同合同法。更改的原因如下:
1。欺詐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信息。壓力
3。利用他人的危險
4。重大誤解。對合同性質的誤解(如將監護權交給他人);合同雙方的誤解;對合同標準的誤解。明顯不公平且可撤銷的合同
如果法律規定當事人要求變更,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有重大誤解的合同
所謂有重大誤解的合同,是指行為人對合同的重要內容理解錯誤,致使合同含義和表述不一致的合同?!蛾P于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規定:“如果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種類、質量、規格和數量的錯誤理解使行為的結果與其本身的意思相反,并造成重大損失,則可認定為重大誤解。" . 本規定解釋了合同的基本內容中的重大誤解。
在民法理論中,重大誤解也稱為錯誤,有兩種情況:
(1)含義與事實不一致,
(2)含義與表述不一致。根據德國法學家薩尼的觀點,前者是一種真正的錯誤,即動機錯誤;后者是非真實錯誤,即法律行為錯誤或直接稱為錯誤。重大誤解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誤解是雙方理解上的錯誤。錯誤的產生是由于當事人內在意思的缺陷,而不是其他原因。雙方含義的真實性與其內在含義一致,即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或信息等內在含義的缺陷而誤解合同內容。誤解是指雙方對合同內容的誤解。誤解的對象是合同的內容,即對合同內容的錯誤理解,使當事人訂立合同。合同內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條款。如果雙方誤解了合同的主要條款,則可能成為重大誤解。在合同動機方面,在使用合同條款時可能會出現誤解,這不能構成重大誤解。誤解直接影響到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基于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錯誤理解,必然影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給被誤解的當事人造成損失。正因為如此,法律將重大誤解視為合同相對無效的原因,并授予被誤解方更改或取消合同的權利。根據上述信息,合同訴訟的期限可以更改,但它也應該滿足相應的條件,否則就不能改變。我希望你仔細閱讀后能幫助你。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協議范本
2021-01-29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手續有哪些
2021-01-24借條轉讓要三方到場嗎
2021-02-05拘禁方式干涉婚姻自由怎么辦
2021-03-11“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欠薪單位收到支付令后提出異議怎么辦
2021-03-26撫養費數額如何確定,撫養費包括哪些費用
2021-01-20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2021-01-29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提前離職扣除工裝費合法嗎
2021-01-28找中介買房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10私自改造租的房屋算違法嗎
2021-02-07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認定
2021-01-08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離職經濟補償金交稅嗎
2021-01-05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合同是合法行為嗎
2021-01-2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