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關于中止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的相關規定主要有:
1、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9條: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從當事人提出申請之日起,仲裁申訴時效中止,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應當在三十日內結束調解,即中止期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結束調解之日起,當事人的申訴時效繼續計算。調解超過三十日的,申訴時效從三十日之后的第一天繼續計算。
第90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對未予受理的仲裁申請,應逐件向仲裁委員會報告并說明情況,仲裁委員會認為應當受理的,應及時通知當事人。當事人從申請至受理的期間應視為時效中止。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若干問題解釋》第19條:在規定的辦案時間內,如遇特殊情況,致使勞動爭議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是否可以“中止”審理?
答:仲裁庭在審理勞動爭議過程中。如遇有特殊情況(如向上級單位請示等待答復、仲裁委員會之間委托調查、進行鑒定、當事人患病或因故不在本地而不能參加仲裁活動等不可抗力事由),致使勞動爭議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中止審理的理由和時間,經仲裁委員會批準后中止審理。規定的辦案時間應扣除中止時間后合并計算。
3、《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第30條: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從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內介案。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報仲裁委員會批準后可適當延長,但最長延期不得超過三十日。
對于請示待批,工傷鑒定,當事人因故不能參加仲裁活動,以及其他妨礙仲裁辦案進行的客觀情況,應視為仲裁時效中止,并需報仲裁委員會審查同意。仲裁時效中止不應計入仲裁辦案時效內。
4、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3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在此,小好律師也希望相關立法機關能盡快出臺關于勞動爭議仲裁案件中止審理的具體法律條文,以明確各個中的法律問題,減少爭議,有效的發揮仲裁機構的職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前簽轉租給別人合法嗎
2021-03-08軍人外遇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11訴訟費是破產債權嗎
2021-02-28出租商鋪可以抵押嗎
2020-11-16電商平臺賣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賠償
2021-02-20非撫養方可以頻繁探望子女嗎
2020-11-10遺囑不公證有效嗎
2021-01-03如何搜集家庭暴力的證據
2020-11-15什么合同為格式條款合同
2021-02-09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意外險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16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是履行財產保險合同的首要原則是什么
2021-02-03村民侵占耕地不給怎么辦
2021-01-30四荒土地轉包年限是多少年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