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的簽名合同是否無效?
如果是欺詐,則根據另一方偽造的目的,該欺詐無效。通過欺詐和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68條,所謂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基于欺詐人對欺詐行為的錯誤理解而作出的意思表示。
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69條,所謂脅迫,是指強迫對方違背真實意思,損害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和財產,或者威脅損害法人的榮譽、名譽和財產。脅迫也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根據《合同法》第52條,一方當事人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在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才無效。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達到一定目的,串通共同實施簽訂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集體或第三方
3。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又稱隱瞞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法律行為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行為形式合法,內容違法
當事人以合法形式隱瞞違法目的的,在行為的外在表現上不違法。但是,這種形式并不是當事人想要達到的目的,也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圖,而是通過這種法律形式來掩蓋和實現其真正的非法目的。因此,對于這種隱蔽行為,我們應該區分其外在形式和真實意圖,準確判斷當事人實施的合同行為的效力。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訂立的合同應當具備以下要素:
(1)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當事人實現的真正目的或者手段;(2)合同當事人有逃避法律的意圖;第三,為了規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采取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但合同明顯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適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確認合同無效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目的和內容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的依據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不得以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為依據。“
以上是相關答案,如果合同的最后簽字是他人偽造的,這種情況可能屬于合同無效的情況。這必須與偽造人的意圖結合考慮。如果另一方完全是一個欺詐,那么它將無效。如果您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咨詢律霸.com的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認定行政執法過錯情節
2021-02-23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公司解散如何追繳未繳出資
2020-11-21抄襲侵犯了出版商什么權利
2021-02-10商標轉讓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17原產地標記權屬于知識產權嗎
2020-12-10第一查封人有優先受償嗎
2020-12-30繼承權的喪失有哪些情形
2021-03-24女方出軌懷孕是否犯法,如何收集出軌證據
2021-02-22車禍如果私了怎么賠償
2021-03-25交通事故民事官司如何打
2020-11-28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別
2020-12-05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