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由何而來?中國為何不參與不接受?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爭端提起強制仲裁,并聲稱其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于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闡述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以及仲裁庭對本案明顯沒有管轄權的立場和理據,未來裁決結果作出后,也將不承認、不執行。
有人說,中國不接受、不參與,可能要被扣上“藐視國際法”和“怕輸”的帽子。對此,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打了個形象的比喻來反駁:“足球場上,一支球隊如果明知對手和裁判已經串通一氣‘吹黑哨’,怎么還會同意進入賽場比賽?不僅球隊不會接受,廣大球迷和觀眾也不會接受。”
什么是強制仲裁?為何說南海案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如果說菲律賓都沒有“比賽資格”,那這個“黑哨”還執意吹罰比賽顯然就是荒謬的,況且這個“黑哨”也根本不具備裁判資格。
先來了解什么是強制仲裁?這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創立的一種新程序。但是,強制仲裁同談判協商等方式相比,是次要的、補充性的方式。它的適用有多項條件限制的,而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未滿足其中的任何條件。在此列舉主要三項:
首先,菲律賓所提訴求本質上屬于領土主權爭端,而這不屬于《公約》適用的事項,更不屬于強制仲裁程序的適用范圍,仲裁庭無權管轄。
其次,如果有關爭端涉及海域劃界、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等,締約國有權聲明不接受強制仲裁。安理會“五常”中,除美國未加入《公約》外,其他四個國家都進行了排除性聲明。這種排除對于其他締約國而言具有法律效力,對于上述被一國排除的爭端,其他國家不得提起,仲裁庭也無權管轄。仲裁庭此次將“與海域劃界相關的爭端”解釋為“海洋劃界本身的爭端”,大大縮小了該排除性事項的范圍,是對《公約》條款的錯誤解釋。這種偷換概念的做法,違背了《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的制度設計和立法本意。
再次,《公約》規定,如果當事方自行選擇了其他方法解決有關爭端,也不應提起強制仲裁,仲裁庭也沒有管轄權。如前所述,中菲還達成了通過談判方式解決在南海的爭端的協議,菲律賓無權單方面提請仲裁。
總之,菲律賓提起仲裁沒有滿足上述任何一個條件,屬于典型的濫用《公約》規定的強制仲裁程序。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這個仲裁庭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存在,其仲裁事項更談不上所謂承認和執行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前簽轉租給別人合法嗎
2021-03-08不適用死刑情形有什么
2021-01-10協議離婚雙方多久能離婚
2021-03-16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程序
2020-11-28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1-03-14對保險財產損失獲得賠償后終止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0-11-18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保險到期出過車險事故沒處理完,換家保險可以嗎
2020-12-20承包土地轉包合法有效嗎
2021-03-25承包荒山植樹造林政策
2021-01-19買了違建的房屋遇到拆遷怎么辦
2021-01-08拆遷分的安置房的房產證要多長時間能拿到
2021-01-11協議拆遷不需要拆遷批文嗎
2020-12-30農村征地的補償,是給村集體還是給農戶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