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訴訟中,只有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提起訴訟后,才能進行二審。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不服的,應當依照本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的規定,依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不服的,應當依照本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事人不服當地第一審人民法院裁定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有權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第二審民事訴訟程序(一)立案不服第一審法院判決、裁定的,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向第一審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第二審法院對第一審法院移送的上訴材料和案卷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立案。證據交換。上訴人的裁決或判決應在通知法院審查后立即作出。
(2)開庭(案件事實基本清楚,可以不開庭,但當事人必須進行談話)
通知當事人時間,提前三天開庭的地點和承辦人;公開審理案件應當提前三日公告;轉到初審法院受審。宣布聽證,核實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證據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和義務,作證,宣讀未出庭證人的證詞,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材料;雙方對證據材料發表意見。法庭辯論:雙方就爭議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論和論證。法庭調解:在法庭的主持下,雙方通過協議解決爭議。合議庭作出裁決;原判維持原判,或改判,或發回重審
7。(三)當事人自動履行判決書規定的義務或者向原訟法院申請執行;或者向二審法院提交書面上訴材料申請再審
達成調解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書,經雙方簽字后生效
第三審、第二審開庭注意事項
1。第二審法院應當對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上訴案件一般由合議庭審理。合議庭認定的事實與第一審認定的事實沒有變化,證據充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應當當庭審理。開庭審理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將傳票、通知書送達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勘驗筆錄的制作人、翻譯人員。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公告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開庭審理的案件,由合議庭主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它通常需要經過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最終陳述、判決等階段。第二審法院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后,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原判決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裁定駁回上訴、抗訴,維持原判決;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修改判決;原判決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的,查明事實后,可以修改判決;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一審法院再審
上述知識是小編對“未經一審民事訴訟直接進行二審是否違法”問題的回答。在民事訴訟中,第二審由當事人對第一審判決不服時提起。即使缺席判決,也需要進行一審,因此直接進行二審是違反程序的。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參加有關luba的法律咨詢。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蘇滕律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山東省優秀律師事務所----山東民橋律師事務所民商合同部專職律師,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國家三級婚姻家庭咨詢師。執業以來一直專注于民商事法律業務的研究和實踐,并積累了豐富的實戰操作經驗;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善于運用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辦案技巧解決客戶面臨的各種棘手問題,以細致、全面、專業的辦案風格獲得當事人的一致好評及推薦;已成功辦理多起合同糾紛案件、債務追討案件、執行案件、建筑工程糾紛和勞資糾紛案件,擔任常年法律顧問。積極參與法律援助,為經濟困難群眾免費提供法律服務。擅長領域:交通事故、婚姻家庭、人身侵權、合同糾紛、刑事辯護、法律顧問等相關業務。蘇律師一直堅持“忠于委托,勤勉盡責”的做人做事原則,以實際行動詮釋律師的信仰和追求。
農村房屋拆遷的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0-12-01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新三板掛牌概要
2021-01-08交通事故鑒定醫療終結時間期限是多久
2020-11-16簡易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由誰確定
2020-11-21管轄異議答辯狀怎么提交
2021-01-10中國保監會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2020-12-19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北京樓市調控細則15條正式出臺(全文)
2020-12-23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生產線外包
2020-11-11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車主無責保險拒賠車損合法嗎
2020-11-14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19土地出讓合同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19經管局土地流轉合同內容有哪些
2020-11-29征地拆遷中,航拍圖有時間截點嗎
2020-12-31拆遷安置房過戶費用是多少
2021-03-12有房子沒戶口的拆遷如何安置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