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婚姻法》中規定的離婚,有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兩種。不管是通過哪種方式離婚,都要求夫妻雙方自愿。如果夫妻一方已經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就談不上自愿了。且根據《婚姻登記條例》第12條的規定,如果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婚姻登記機關將不予受理。由此可認為,夫妻一方只要有一方屬無民事行為能力,就不可以通過協議離婚,需通過訴訟方式予以解決。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其他親屬不能代理其進行離婚協議。在這種情況下,如夫妻中有一方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另一方向婚姻登記部門提出離婚登記申請的,婚姻登記部門不予受理,應告知他們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在訴訟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親屬首先要確定法定代理人代其訴訟。法定代理人的范圍:父母、成年子女、有撫養關系的成年兄弟姐妹,如果沒有上述范圍的法定代理人,可根據民法、民訴法規定的方式確定法定代理人。這種離婚訴訟,可以協議結案。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法定代理人可以與對方就離婚、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達成協議,如不能達成協議,可由法院直接判決結案。
現實生活中,夫妻一方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盡管并不多見,但其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卻相對復雜。我國司法實踐一般作出如下處理:對于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方提出離婚訴訟請求的情況:如果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出離婚訴訟請求,并且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在離婚后的生活作出了妥善安排,法院一般會判決支持離婚請求。如果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出離婚訴訟請求,但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在離婚后的生活不能作出妥善安排,法院一般不會支持離婚請求。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方提出離婚訴訟請求的情況:一般司法機關會認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方不能提出離婚訴訟。主要理由是:離婚是涉及人的身份關系的法律行為,應由婚姻當事人親自決定,未經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代替本人提出離婚訴訟。而無民事行為能力方提出離婚訴訟肯定需要由別人代理,這種情況下由于原告沒有辨認、識別能力,不能作出意思表示,在法律上屬無行為能力人,代原告提出訴訟,不符合法律規定。
《婚姻法》解釋三第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后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也就是說,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起訴離婚之前,需要先經過一個特別程序變更監護人,變更后可以由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提出離婚訴訟。之所以這樣規定,也是基于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切身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復議能復議幾次
2020-12-29租房有停車場很吵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3同一房屋先出租后抵押怎么辦
2021-01-29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把房產證抵押需拿出房產證嗎
2021-02-04合同是怎樣變更性質的
2021-01-13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免除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事項
2020-11-21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